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科學研究中每一個領域都很重要
送交者: 韓德民 2005年06月22日15:02:57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科學研究中每一個領域都很重要

——2004年諾貝爾醫學獎揭曉後訪耳鼻喉科專家韓德民教授

日期:2004年12月3日
來源:光明日報
記者:范又


  記者:美國科學家理查德·阿克塞爾和琳達·巴克以在人類嗅覺器官工作原理方面的突破性發現,獲得2004年諾貝爾醫學獎。在人們普遍對腫瘤、心腦血管疾病、器官移植、艾滋病等研究領域表現出更多關注的今天,這樣一項醫學最高獎投給了嗅覺研究,多少有些令人感到意外。對此您怎麼看?您認為這樣的評獎結果給我們帶來何種啟示?

  韓德民:人們對把諾貝爾醫學獎授予嗅覺研究感到意外,我認為這是很自然的事。在人類各種功能的研究中,嗅覺研究是最滯後的研究領域。這是因為人們可能更關注與人的生死存亡更密切、更直接的領域。應該說,在真正的科學研究中,每一個領域都很重要。只要你執著地去追求,將有大量新的發現,對人類認識自然界、認識自身都會有很大推動作用。我覺得此次評選結果體現了諾貝爾獎的科學性、公平性。它將進一步推動對尚未開發的人體功能的研究,這對人類身體健康、對自然科學的發展和社會進步都將產生巨大影響。

  這次頒獎對科學研究的均衡性也會有一個重新定位,即不能只集中於少數領域。實際上有些邊緣的領域和相關領域研究也非常有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經濟學方面的價值,往往還有我們意想不到的軍事方面的價值,只不過目前我們認知水平有限,投入不夠,研究手段和方法欠缺。


  記者: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在設立諾貝爾獎時曾說,其獲得者應該在生理學或醫學領域做出最重要的發現。請問,兩位美國科學家在嗅覺研究領域取得的成就為什麼被國際醫學界如此看重?

  韓德民:這與諾貝爾獎評委科學家的組成及其對科學研究的認識有關。

  嗅覺為什麼比較受冷落?因為其替代性比較強。嗅覺是人體功能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人對自然界的了解認知,除了通過眼睛,再就是通過鼻子、耳朵,其他感覺都需要通過直接的接觸。與視覺和聽力比,嗅覺的取代性多一些。

  實際上,一旦失去嗅覺,人們就會發現生活質量有很大下降。因為嗅覺與生活質量、品位的調節和人的喜怒哀樂都有直接關係。不同的氣味對人的情緒影響很大。人聞到好聞的氣體就比較愉悅,聞到腐敗氣體就會噁心,甚至引起一些生理反射,如嘔吐。

  人的自身安全也與嗅覺有關係。如發生毒氣滲漏、煤氣泄漏時,有人很敏感,馬上有反應,很早能發現,就可以儘早採取安全防範措施。可一旦失嗅,對面臨的危險就察覺不到。這體現了人身安全防範對嗅覺的要求。

  現在對人的嗅覺分辨能力研究還非常有限。嗅覺好的人對氣味的分辨能力很強,例如香水調劑品味師的嗅覺超過常人很多,可以品味出兩萬多種不同的香味,很可能是人的潛在功能由於職業影響調動起來了。過去對這方面關注不夠,認識不夠。隨着生活質量的提高和經濟的發展,人們會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追求人潛在功能的充分體現和發揮。

  研究嗅覺的意義不僅是研究一種功能現象,還在於它的周邊效應和對整個社會安全防範的各個方面,包括對緝毒、反恐都有重要意義。美國和歐洲很多國家對此非常關注,因為他們的政府管理部門對此有認識。如果研究手段和方法到位,在這一領域可能取得對社會自然科學進步具有突破性的認知。


  記者:巴克說他們通過16年的研究,在嗅覺系統結構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只是觸及到了問題的表面。她為什麼這樣說,嗅覺研究真有如此高深莫測?

  韓德民:嗅覺領域相當寬,所以她說僅僅是觸及到表面是對的,不是科學家的謙虛,因為對這個領域的認知還有太多太深的謎。例如基因研究,我們原來以為把基因排序搞清,很多疾病就清楚了,後來發現基因只是一個表面的門,進了這個門,裡面還有無數我們不知道的東西,所以建立了“後基因時代”的概念。嗅覺研究的道理是一樣的。人類對自身功能的認知剛剛開始,對很多功能的認知還只是對現象的認識,不是對本質的認識。

  我們目前對嗅覺的了解還很浮淺,真正能客觀準確判定不同氣味構成的手段非常有限。這次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說他們剛剛觸及問題的表面,將喚起整個科學界對嗅覺研究的重視,喚起對周邊科學和相關生命科學的重視,提示人們需要轉移一下視線,考慮到科學發展的均衡性。


  記者:從醫學的角度看,兩位科學家的研究有哪些意義,對嗅覺疾病的治療有什麼作用?

  韓德民:現在還看不到對臨床治療直接的意義。它只是通過研究使我們對這一領域的認知水平提高了,完全屬於自然科學的研究,不是應用科學的研究。我們應該有一個概念,自然科學研究是解決為什麼,應用科學研究是解決怎麼辦。


  記者:到現在為止,諾貝爾醫學獎都被國外科學家拿走了。您認為在醫學領域我國最有可能問鼎諾貝爾獎的是哪個方面?

  韓德民:這個問題很多人在關心。我認為,要得到諾貝爾獎,我國不是沒有條件,關鍵是怎麼去認知這個領域,包括核心部門的認知。獲諾貝爾獎的研究不是短時間內完成的,需要對穩定的科學研究的寬容,涉及到整體社會氛圍。上述兩位美國科學家可以用16年時間集中力量去研究一個課題,可以組成世界上最優秀的梯隊,利用最完善的技術,我們在這方面可能就不行。中國要得諾貝爾獎還有很長一段路。現在更多是要考慮怎樣把機制、體制理順,保證我國有一條路進入這一領域,有一批人能達到這一高度。我們需要對諾貝爾獎進行研究,分析得獎國家的研究背景,看看我們還欠缺什麼,國家應採取什麼政策。要有針對性地對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的重點領域給予長期、穩定、持續性的支持,讓科研人員一心無二地去搞研究。

  我們現在強調群體性比較多,對個性的認知度與認可度比較低,大家都按一個統一的規定,在一個整體的範圍內搞研究,當個性沒有得到充分發展時,創新性的東西就少。在自然科學領域,需要創造一種允許個性充分發展的大環境,這是我們今天或今後很長一段時間需要加深認識並認真思考的問題。

(韓德民: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同仁醫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如果諾獎獲得者萊格特生在中國
2004: 誰在當美國大學校長?
2002: 田長霖談高等教育與科學技術
2002: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