曜變天目茶碗(4) |
送交者: 芨芨草 2017年09月21日18:50:48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曜變天目茶碗(4)
雖然曜變天目是在中國燒制,但因建窯在中國早早地被湮沒在歷史長河之中,自元代以來極少有人知道建窯。 建窯重新被發現還是拜託一個日本人和一個美國人。 20世紀初,日本人山本由定曾輾轉前往建陽水吉考察建窯,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未能深入窯址。1935年,美國人詹姆斯·普拉瑪教授(James Marshall Plumer)在當地嚮導的帶領下來到水吉鎮後井村找到了建窯窯址,採集了大量的標本和實物,當年即在《英國倫敦新聞畫報》(The Illustrated London News)上發表了《發現舉世聞名的建窯窯址》(The Place of Origin of The World-Famous Chien Ware Discovered)一文,建窯這才重新回到現代人特別是中國人的視野之中。 建窯建盞雖然在近代才被中國人重新認識,但在日本卻是家喻戶曉的神聖之物,甚至已經達到了“頂禮膜拜”的程度。 截至2001年6月,日本共計有1059件文物被指定為國寶,這其中陶瓷有14件,而中國古陶瓷就占了8件。在這8件中國古陶瓷中,建盞占了4件:3件曜變天目盞,1件油滴天目盞。由此可見日本人對建盞的重視。 另外4件中國古陶瓷是:宋代吉州窯1件、宋代龍泉窯2件、元代龍泉窯1件。 來看看這4件中國古陶瓷長得是什麼樣子。 1、宋代吉州窯剪紙貼花團花紋茶盞,藏於大阪萬野美術館。1953年被指定為國寶。 這件茶盞呈缸形,廣口,瘦底,淺圈足。外壁黑釉地上呈玳瑁斑。盞內剪紙貼花裝飾,每一個團花均由兩枝牡丹組成,布局疏朗,靈動活潑。日本人稱此茶盞為“玳皮團花天目茶碗”,“玳皮”即“玳瑁”。 此茶盞的流傳經歷依次是:上田三郎右衛門→松平不昧→松平直亮→萬野裕昭→萬野美術館。 2、宋代龍泉窯青釉直頸瓶,藏於東京ARUKANSYUURU美術財團。1951年被指定為國寶。 這件青釉瓶撇口,細長頸,圓腹,圈足。造型穩重端莊。通體內外施粉青色釉,釉面潔淨無瑕,渾然一色。此瓶是南宋時浙江龍泉窯發展到鼎盛時期的傑出作品。 日本茶道界稱此瓶為“青磁下蕪花生”,“下蕪”是形容瓶的腹部象扁蘿蔔形。從平安時代(794—1192年)前期開始,中國青瓷大量傳入日本,保存下來的青瓷中以此瓶最為精美。和同時期的南宋花瓶相比,此瓶的線條比例精準,造型端正,是當時“御貢”的一件青瓷。類似的藏品全球存世只有兩件,稱得上是南宋時期龍泉窯的極品。 3、宋代龍泉窯青釉鳳耳瓶,藏於大阪府和泉市久保惣記念美術館。1951年被指定為國寶。 這件青釉瓶盤口,直頸,折肩,筒形腹,圈足。頸部對稱置鳳凰形耳,使其樸素的造型平添均衡勻稱之美。通體內外施標準的粉青色釉,釉色純正。在傳世的宋代龍泉窯青釉鳳耳瓶中以此件最為出眾。日本人稱此種龍泉窯青瓷為“砧青磁”,是因為瓶的形狀頗似古代捶衣裳用的砧子。 日本人評價龍泉窯的青瓷器有四個要素:年代(宋代),釉色(粉青,梅子青),器形(日本人最看重的是30公分左右的茶道用花瓶)和傳承(是不是古渡日本後傳世的),如果四個要素都達到了頂級,就是國寶了。 日本人給此瓶取了一個雅致的名字--“萬聲。舉辦茶會時如果正好碰上牡丹或芍藥季節,這樣的花瓶應該是最上選的茶席花器。青玉般的粉青釉與粉嫩的花色互相輝映,帶雙鳳耳的直頸將貴氣的大花以優美盤口托出,有如一幅宋畫出現在賓客面前,這樣的意境值得讚嘆“萬聲”吧。京都的陽明文庫收藏的一件直鳳耳瓶被定為重要文化財,名曰“千聲”。“千聲”相比“萬聲”自然要遜色一籌了。 4、元代龍泉窯青釉褐斑玉壺春瓶,藏於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1952年被指定為國寶。 這件青釉瓶撇口,束頸,腹若懸膽,圈足。通體內外施青釉,釉面塗點黑褐色斑點。在青翠的釉面襯托下,斑點顯得格外醒目。圈足內亦施青釉。 元代龍泉窯青瓷上流行塗點褐斑的裝飾技法,所施褐斑多為快速隨意塗點,日本人稱之為“飛青瓷”。飛青瓷深受日本茶道界人士的喜愛與珍視。 此瓶在江戶時代(1603—1868年)被大阪的豪商巨賈鴻池當作傳家寶,後成為安宅COLLECTION的藏品,再傳至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此瓶被日本人視作凝聚東洋審美觀的出類拔萃之作。
日本收藏的中國陶瓷,上自新石器時代的彩陶,下迄明清時代的各種彩瓷和顏色釉瓷幾乎無所不包,但為何被定為國寶的8件中國瓷器全都是與茶道有關的宋、元瓷器,而被歐美西方陶瓷愛好者視若拱璧的明清官窯名瓷居然一件沒有,這一怪異現象,當與室町時代(1392—1572年)以來日本人的審美趣味有密切關係。室町時代以降,日本的陶瓷收藏或多或少都與茶道具密切關聯。 日本的茶道起源於鎌倉時代(1192—1333年),與中國宋代點茶法一脈相承。至室町時代,具有清淡雅逸特色的中國宋(960—1279年)、元(1271-1368年)時期的書畫、雕漆、陶瓷等工藝美術品大量湧入日本社會,特別是宋、元陶瓷中的茶道具,以其端莊、峻嚴、清冽、高貴的藝術格調影響了日本人的審美趣味。 日本人對藝術品格調的追求逐漸偏離奈良時代(710—794年)、平安時代(794—1192年)追求濃艷華麗的唐(618—907年)風,轉趨崇尚淡雅隱逸的藝術特色,致使最能體現這一美學風格的中國宋、元瓷器成為名門望族爭相獵奇的寶物。其時,在新興的武士貴族之間盛行特殊的茶會儀式,中國宋、元瓷器被陳列於茶室中以示榮耀,成為物主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這8件價值連城的國寶陶瓷目前分別收藏在7個美術館和財團中,被當作鎮館之寶,從不輕易公開展示,而且至今也未將8件集中在一起公開展示過。即使1960年在日本東京高島屋舉辦的、號稱匯集全日本名品的「中國名陶百選展」上,亦只有其中的6件參展。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6: | 38.解行發心(二) | |
2016: | 拍手彈指之頃,32億百千念…… | |
2015: | yellow witch:家長為什麼不能信任自己 | |
2015: | 西西弗斯:荒唐不靠譜:評潤濤閻的 “ | |
2014: | 請持文化多元化的思維善待中文 | |
2013: | 習依法治國,必須清理民粹 | |
2013: | 看看我的推理結論:政府太廉政了,就沒 | |
2012: | 動量守恆 | |
2012: | 多餘的話 (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