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教育的挑戰
劉以棟
家有男孩,會感覺男孩跟女孩的成長過程不一樣。有朋友推薦了一本男孩教育的書,我匆忙讀完,想分享一下書的內容,期望對大家有益。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去讀原文著(男孩迷茫,Boys Adrift, by Leonard Sax)。
作者薩科斯1980年取得麻省理工大學生物學本科學位,1986年取得濱州大學醫科雙博士(MD/PhD)學位。全美國醫科雙博士學位一年也就招六七百人,所以他應該還是比較傑出的學生。他主攻心理學和家庭醫生。
薩科斯在書中提出了男孩教育的下面五個挑戰。
第一:現代的學校跟以前不一樣 (Changes at School)。
第二:計算機遊戲(Video Games)。
第三: 兒童多動症 (Medications for ADHD)。
第四: 內分泌干擾物(Endocrine Disruptors)。
第五:男性教育失敗的後果 (The Revenge of the Foresaken Gods)。
首先聲明一下,我自己不是醫生,也不是心理學家,所以這裡僅是歸納他書中的內容,我自己沒有驗證他的觀點和結論。
先看一組數據:1949年,70%美國大學生是男生;1959年,64%大學生是男生;1969年,59%;1979年,49%;1989年,46%;1999年,44%;2006年,42%。
從上面的數據, 我們可以看出,大學裡的男生比例一直在下降,現在已經遠低於50%。這樣我們可以理解,不光是我們自己家的男孩缺少動力,其他人家的男孩也是這樣。
對這種現象,作者總結了上面五個理由。下面我們把他的理由逐條展開。
我們先看學校方面的改變。
過去女孩上學的人數少,所以學校基本是按照男孩的成長來設計的。學校的規章制度和老師的教學進度也主要是針對男孩子的。
現在,男女一起上學,從小學開始,學校的規則和教學要考慮到女生。結果是,女孩比較聽話,能按時完成作業,成為好學生。而男孩則因為調皮搗蛋而經常受批評,變成了麻煩學生。這不能完全怨男孩,因為男孩和女孩的成長周期不一樣。同樣年齡的孩子,男孩更可能坐不住,也不喜歡閱讀。
面對學校規則的改變,家長很難去改變學校的規則,能做的選擇,就是考慮讓男孩晚一年上學。同時,理解男孩和女孩的不同,對他們區別對待。
現在很多初中和高中都很大,大部分孩子沒有進入校體育代表隊的機會,所以許多男孩也失去了競爭的機會,失去拼搏的動力。
再看男孩玩遊戲問題。
男孩玩遊戲,不是一家兩家的問題,而是絕大部分家庭的問題。
作者認為,男孩玩遊戲,是男孩心裡的控制欲(The Will To Power)在起作用。很多女孩和女人也有控制欲、權利慾,但總體來說是男孩更甚。
隨着年齡的增長,大部分男孩會離開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方式。但是,控制欲本身也不是壞事,許多成功人士都是控制欲強的人,譬如巴頓將軍,汽車大王亨利福特,商人休斯(Howard Hughes),前總統尼克松。 他們成年以後仍然是自我為中心的人。
作者認為,如果這些人成長在現在這個時代,那麼他們很可能會玩遊戲上癮。
現在專家學者對玩遊戲有完全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它對人有好處,但也有人認為它影響人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作者建議,非周末時間,一天玩遊戲不超過45分鐘;周末,一天不超過一小時。
玩遊戲的優先級是:家庭一起吃飯第一,家庭作業第二,跟朋友玩第三,玩遊戲最後。
完全禁止孩子玩遊戲並非明智之舉。正確的途徑是引導孩子參加具有競爭性的活動,體育活動和學術活動都可以。
第三,兒童多動症問題。
兒童多動症(ADHD,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多發生在男孩。男孩因為成熟比女孩晚的緣故,經常坐不住,所以容易被診斷為兒童多動症。
有研究表明,治兒童多動症的藥,不僅可以提高有病孩子的學習成績,也可以提高正常孩子的學習成績。代價是,兒童多動症藥物可能導致人腦的發育不平衡,孩子長大以後,不僅會變懶,也可能沒有生活動力。這在動物身上已經得到驗證。
研究也表明,孩子玩遊戲同樣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
為了避免兒童多動症的發生,可以讓男孩晚一年上學,或者把男孩送到男校。
第四,內分泌失調問題。
美國同性戀風起雲湧,背後有許多問題。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內分泌失調。
孩子早熟現在隨處可見,其中一個原因,是塑料瓶。
有研究表明,塑料瓶里的化學物質(Bisphenol A or Phthalates) 干擾人的大腦發育。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經常會暴露在塑料瓶的環境下,從奶瓶到瓶裝水。
塑料瓶以外,環境雌激素(Estrogens)對男孩也有不同的影響,結果表現在兒童肥胖。有人說是垃圾食品吃得多,但美國人吃垃圾食品幾十年了,以前怎麼沒有這樣肥胖?也有人說現在人運動少。不錯,現在男孩運動少,但現在女孩運動更多,她們為什麼肥胖?
我們不能自己一下子改變周圍的環境,所以作者在書中建議:不讓孩子玩有鄰苯二甲酸鹽玩具,買有(PVC-Free)標識的玩具;別用l塑料器皿在微波爐里熱食品;別用塑料奶瓶餵孩子;自己不用塑料瓶喝水。
第五,男性教育失敗的後果。
作者把男性教育失敗放在最後,不是說它不重要,而是出於一種無奈。
在當今的美國和世界,男女平等的口號被廣泛接受,任何講男女有別的觀點都會遭到批判,其結果是,陽剛教育被拋棄。幾十年前,電視裡和電影裡都有智慧而勇敢的男人形象,現在這樣的人物在銀幕上不見了。
男孩不是到了年齡就變成男人,他需要正確的引導。在古代的部落里,男女到一定年齡以後,要分別到成人男人和成人女人群體裡,學習做男人和做女人。
男孩跟年長一些的男孩學做男人是不夠的,因為大男孩仍然是男孩,他們自己對人生的意義還沒有完全領會。
做男人的關鍵是,用自己的力量來服務群體(Being a man means using your strength in the service of others)。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人們不再為生活發愁,所以許多男孩失去了社會責任感。 有研究表明,移民的孩子,比美國孩子更刻苦,更有奮鬥精神。但是在美國過了幾代以後,他們的孩子跟其他美國孩子一樣缺少奮鬥精神。
男孩成長需要一個好的榜樣,而孩子的爸爸應該是孩子的學習榜樣。
男孩成長在美國面臨更大挑戰,所以大家教育男孩時要有愛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