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運生談藝錄(127)
面對景物時的李白
“山蟬號枯桑,始復知天秋”,這是李白的詩句,“號”的意思是鳴叫,“始復知天秋”的意思是“才知道又一個秋天開始了”。如果沒有“始復知天秋”,單獨一句“山蟬號枯桑”就可以說是寫實性的,展示的是客觀世界裡的一種景象。“始復知天秋”意味着李白面對“山蟬號枯桑”時,不是滿足于欣賞眼前的景物本身,而是心潮起伏,終至於進入某種大徹大悟狀態,吟出了振聾發聵的“始復知天秋”。
這並沒有拔高李白這兩句詩,因為其中有這樣的言外之意:這兩句詩首先呈現為一條知識,因為它揭示了“山蟬號枯桑”和“天秋”這二者的聯繫——前者是後者的具體化或者標誌。殘疾(包括器官喪失功能)本身讓人痛苦,自不待說,如果我們的眼睛有殘疾,我們就看不見“枯桑”;如果我們的耳朵有殘疾,我們就聽不到“山蟬”的“號”,總之,因為有殘疾,我們就不能感知“山蟬號枯桑”,也就不能根據知識而斷定“秋季又開始了”,換言之,因為有殘疾,我們就不能利用知識。“殘疾”受到了隱秘的否定。
由眼前景物而浮想聯翩,是李白面對景物時的一種反應,但李白還有其他的反應方式。“好鳥迎春歌后院,飛花送酒舞前檐”,李白此二句詩中,“鳥”和“飛花”都被完完全全地擬人化了。“白沙留月色,綠竹助秋聲”,李白詞詩句中,“白沙”竟然去挽“留”“月色”,“綠竹”竟然去幫“助”“秋聲”,這是把白沙和綠竹擬人化了。
從眼前景物躍至幻覺,經常發生在李白的身上。“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面對這樣的景物,李白最終幻想出“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敬亭山被擬人化了。
“春風爾來為阿誰?蝴蝶忽然滿芳草”,李白首先看見了“蝴蝶忽然滿芳草”這樣的景象,又感知到了“春風”,最終則是把春風給擬人化了。
不過,李白也有“一鳥花間鳴”這樣有寫實色彩而又有言外之意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