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鈎沉古天文學的萌芽和發展 |
送交者: 和顏清心 2017年11月25日03:20:03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鈎沉 gōu chén 音‘溝陳’。 意思是把被湮沒或散失的事物 重新整理和呈現出來。 《鈎沉古天文學的萌芽和發展》 一、遠古和上古
天文學的萌芽和發展 (一) 如前述,中原地區的先民, 在進入新石器時代時, 對太陽月亮及寒來暑往 不可能不感興趣(與切身利益息息相關), 從考古學所發現的蛛絲馬跡來看, 在新石器時代, 中原地區的先民已經能運用對天象的觀測, 來確定方位和時節了。例如, 在伏羲時代就有伏羲曆法。 考古資料證實, 伏羲時代 (公元前5354年~公元前4094年,共計1260年), 中華民族主要分布在黃河流域、 長江流域和遼河流域等處, 伏羲時代的農業、制陶業等, 均處於蓬勃發展時期。 一些古代文獻對伏羲曆法均有記載, 例如,《周髀算經》記有: “古者包犠立周天曆度。” “古者包犠、神農,製作為歷,度元之始。” 更有《路史》* 記載: 伏羲“命潛龍氏筮之,乃迎日,推策、相綱, 建造甲子,以命歲、時。配天為干,配地為支, 支幹配類,以綱維乎四象。 故情維相感,而星辰以顒則(顒yóng ,大、仰望)。 歲、日、月、時亡(流逝), 易於作旋,蓋著躔*舍,立九部而民易理。 於是紀陽氣之初,以為律法,以驗其符; 矢(施布)‘正爻’以配氣,置‘重爻’以抵日、 以作屮歷。歲建寅,甲日、寅辰。” 【注釋】 1、躔 chán,天體的運行。 2、《路史》,宋朝人羅泌著, 此書記述了上古以來有關歷史、 地理、風俗、氏族等方面的傳說和史事。 又, 有些文獻,其成書可能晚到秦漢之時 , 但記載的內容, 卻反映了遠古石器時代的內容 (我們看到後來的先秦古籍 《山海經》記錄的神話, 包含了許多遠古時期的文明。 《山海經》中記錄的 以神山為通天手段的巫覡文化 (覡xí男巫),就是遠古文明的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