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現象”的三思
讓我接着討論霍金現象的有關問題,既,是否我們可以邏輯地確定,自然界存在着不可以被人類探測到的自然現象?如果對上例問題的回答是YES,有三條基本點,我認為應該是肯定回答的根據。它們是:1)運動作為基礎;2)發展的概念;3)時空作為屬性;4)“質與量結合”的概念。首先,讓我將康德的“自在之物”提出來做為始作俑者(萬一有一天挨板子他可以先替我頂着)。康德並沒有詳細地闡明他提出的自在之物,我上面提到的四點試圖補充他的工作。
什麼是運動作為基礎? 在範例系統中有這樣一個命題,當我們面對的自然實際是“兩個世界”,既,“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時,運動在每個世界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在我們熟悉的宏觀世界中,其命題是: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物質。而在微觀世界中,這個命題反過來:運動,是物質的來源;物質,是運動的結果。
換句話說,我們所熟悉的世界,都是物質在運動,我們的科學觀察的對象也是物質。但這些物質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呢?我們注意到如果細分,物質可以“小”到微觀粒子甚至無法辨別。從邏輯上看,我們應該相信人類觀察不到的物質依然存在,比如宇宙間的“暗物質”。但這還不是物質的本質。範例認為,物質的產生是一個過程,是從“無”到“有”,從“不存在”到“存在”的過程。所以下一個問題是,那麼物質在未產生前(邏輯前後,不指時間),是什麼存在?範例的回答是“運動”。也就是說,我們在宏觀領域所熟悉“的物質作為基礎,在微觀世界,要反轉過來,既,要習慣於“運動作為基礎”,而“物質是運動的結果”。
第二,物質發展的概念。正如化學分子由元素組成,物理實體如微觀粒子組成,我們知道他們是變化,發展的,是由大爆炸時的幾個基本粒子發展來的。我們知道,這幾個基本粒子也是從奇點開始發展出來的。所有,發展變化的概念,是自然界基本的物理,化學和生物構成的基本規律。
第三,發展的過程既然是由“無到有”,則必然是由“小到大”。範例認為是從“微觀世界”到“宏觀世界”的過程。而連續這兩個世界的唯一橋梁就是,運動。運動產生物質,物質是宏觀世界的特徵。另一個性質是物質產生了二個維度,就時間和空間。也就是說,時間和空間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物質”發展階段的產物,猶如人的性別一樣。結論是,凡是在時空沒有發展起來前的物質狀態下,人類都不可能探測到。
最後,質和量的概念。範例認為,在微觀世界,我們只有存在,既“質”,沒有“量”。而在宏觀世界裡,在時空的維度下,物質才表現為“量”的特徵。物質只有在宏觀世界才有大小,多少,尺度,才可以被丈量和掌握。這就是科學的範圍了。只有量的存在,科學才能所為,理性才能把握。沒有量的“質的存在”,是感性認識的天地。感性認識的不確定性,正是無法進行量化的結果。將感性和理性結合為一的是悟性,或純粹悟性,的特徵。
基於以上四點所述,物質的不可量化,不可用科學把握,不在時空中的狀態,確實是存在的。但是,範例又認為,這只是物質發展中的“史前階段”。因為,“凡是現存的,一定是過去的;而凡是過去的,一定是未來的”《論範例》。
凡是相對的,一定是變化的;而凡是變化的,一定會滅亡。這就是相對世界的特徵,也是相對與絕對的區別,人類毫無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