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運生談藝錄(203)
1、歷史知識對文學作品分析的羈絆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是劉禹錫“烏衣巷”的末二句。
造物主造出燕子之後,想寵愛燕子。你想實施寵愛的行為,你必須具備一些資源——造物主寵愛燕子,表現為把作為資源的飛行的才能賞賜給燕子;實施寵愛還需要智慧,造物主寵愛燕子表現出的智慧,是創造出能建造房屋的人,再讓古往今來所有的人,不管是出身“王謝”那樣家族的還是“尋常百姓”,都接納燕子,為燕子提供棲身之所。“寵愛”受到了隱秘的肯定。
“烏衣巷”是劉禹錫的一首所謂“詠史詩”,詩中提到的“王謝”距離劉禹錫生活的中唐有數百年的時間,根據這樣的事實,詩中的燕子就有了問題——一隻燕子怎麼能活上數百年卻還能飛?就對傑作的欣賞和分析來說,歷史知識尤其是一種消極的東西。
2、新奇的比喻到底靠什麼讓人喜愛?
“體輕似無骨”,這是劉禹錫的詩句,其字面含義當是:(有骨骼系統的生命體因為)體態輕盈(就看起來)像是沒有骨頭似的。
覺得一個人像是沒有骨頭,我們這時候就是在想象狀態。想象不能憑空發生,而是需要實實在在的事物作為起點——我們想象一個人沒有骨頭,作為想象之起點的乃是一個體態輕盈的人;想象還需要我們有知識,沒有相當的知識,想象不會發生——我們想象一個人沒有骨頭,是因為我們有這樣的知識:能飛的蜻蜓和蝴蝶可以說是“體態輕盈”的極致,而蜻蜓和蝴蝶正就是沒有骨頭的。“想象”受到了隱秘的肯定。
“體輕似無骨”是一個新奇的比喻,因為它隱含的是一個半截子的比喻,完整的比喻應該是“體輕似無骨的蜻蜓(或蝴蝶)”。好的比喻多種多樣,“半截子的比喻”有可能勝過“完整的比喻”,但歸根結底,好的比喻吸引人,靠的是隱含其中的言外之意。
劉禹錫對“體輕似無骨”是看重的,因為他在別處還寫下了“舞體輕無骨”這樣大同小異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