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石頭| 北大與哈佛的差距--就是一篇講話稿
送交者: 賈舟子 2018年05月06日08:43:42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哈佛大學350周年校慶講話

哈佛大學校長:德里克•博克

譯者:王虹

 (點評:通篇的反思、批判意識,憂患意識!校長並未自以為是地告訴大家應該怎麼做科研、去教書育人、去愛國,而是十分尖銳地提醒大學不應該做什麼,或者大學面臨的危險與困難。這樣的講話,令人清醒!)

提示:篇幅過長,可以選擇性看顏色字體部分

從我們上次聚會慶祝哈佛大學校慶300周年紀念日起,50年過去了。人們從這段歷史中可以清楚得看出,在今後的幾十年內,幾乎不大可能有什麼大的動盪會改變哈佛,美國和整個地球。美國在世界上演的角色也沒多大可能發生變化。少數民族和婦女對於更多機會的要求,醫療保健的巨大變化,技術的急速發展都不會吞沒美國。最重要的危險,仍然是對知識的極端重要性的估計不足。

 

在所有因素中,正是知識改變了哈佛和其他大學的面貌。從上次世界大戰開始,並在戰後繼續發展的電子學和生物工藝學的進步,各行各業的精通業務,政策分析運用和現代醫學的革命;使我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知識,專門知識和新的發明是社會進步的關鍵因素。

 

由於大學是知識發展的主要源泉,大學比50年前我們的前人所想象的更為重要。幸而,美國的大學以及大的熱情和創造力迎接了這一挑戰,有力的環境幫助我們取得了成功。第二次世界大戰摧毀了許多國家的高等教育,而美國的大學不但倖免於難,而且還由於一批傑出的科學家和學者為了逃避歐洲的政治迫害而跑到美國而得到了加強,美國的大學還得到了世界上最繁榮的經濟的支持。但最重要的是,我們有了一套組織高等學校的特殊方法。

 

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大學一直有着不平凡的自由,政府官員很少干預州立學校的事務,私人集團也可以建立它們自己的學校。所有學校都在為得到優秀的學生,教師和設備進行激烈而又友好的競爭。我們對這一體制已經如此熟悉,從而認為這都是理所當然的。其實,這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在幾乎所有其他國家內,大學嚴重地依賴政府,並在中央計劃下運行。

 

我們這種自由而又分散的體制有着偉大的力量,它允許各自為政的獨立學術中心存在,提高了創造力和適應力。由於避免了政府的控制,決策權利就掌握在有識之士的手中,鼓勵競爭成了努力進取以超越他人的動力。我們在取得科學研究成果,進行高質量的職業培訓,為社會不同階層服務,為廣大的個性各異的學生提供不同課程等方面形成了一個被廣泛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學網絡。

 

因此,有理由認為現在是慶祝美國這所最古老的大學的誕辰的最好時刻,也是慶祝美國教育取得最偉大成就的最好時刻。但我們學校當初是清教徒建立的,如果說350年來哈佛有一個貫穿始終的特點的話,那就是我們總在心神不定的擔憂,即使在從外界形勢看來沒有任何理由這樣時也是如此。當我們為取得的成就而高興時,會突然感到一種異樣的陣痛,雖然我們強忍着,但也不免說出來。我們知道有多少學院是在全盛時刻種下了日後衰退的種子。我們的第二天性使我們從自我陶醉中清醒過來,時時問一下自己有什麼敵對的力量存在。命運會有什麼改變,有什麼內部矛盾和過分行為會消弱我們的大學或阻止它滿足現代社會和人類的需要而作出貢獻。

 

為了尋找我們憂慮的根源我們最好從觀察學校的外部環境着手。學校的成功和繁榮吸引了人們的注意,但這種注意並不總是令人歡迎的。當學校的影響和重要性日益增加,聲望和財產日益增長時,各種集團自然會受到誘惑,希望利用學校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最近幾年我們在這方面有許多證據,軍事和情報部門試圖使我們的教授們參加秘密的研究工作,並對我們作出種種限制,以避免我們的科學發明落入敵人之手。商人們尋求和我們的科學家建立關係,以幫助他們開發新產品。社會活動家敦促學校利用自己的資本,購買力,尊嚴和威望同種族隔離等罪惡和不公正作鬥爭。公眾指望我們利用我們的財富和影響力來幫助解決地方問題。

 

在回答這些問題的時候,必須十分明確:大學的職責是為養育自己的社會服務,問題是如何才能為社會作出最大貢獻,以及所需的條件到底是什麼。校外的集團時常錯誤地認為,既然大學成功地進行了教學和研究工作,那麼他一定可以操縱政治機構,或者解決社會問題。他們時常迫使大學冒犧牲自己獨立性的危險而參與政治鬥爭,或者要求他們做一些有損學術公開和自由的事情,而公開和自由正是一個健康研究環境必不可少的特性。在這種情況下,問題已不在於人們尋求大學的幫助以解決社會問題,而在於人們要求大學的所作的與大學的性質相矛盾,從而對大學的基本功能夠成了威脅。

 

來自大學外部的另一個令人憂慮的變化是,政府的規定有越來越多的勢頭。當知識和高等教育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活躍的時候,國家自然希望能確保大學為公共利益提供服務。大學已經被規定禁止種族歧視,推進正當活動,保證對研究基金的使用進行說明,保證殘廢人的入學權利,控制學生的入學分數,等等。

 

所有這些規定都是出於好的動機,大多數是完全合理的,問題在於政府的干預還要走多遠。里根年代使我們暫時免於更多規定的束縛,但誘使未來政府做出新的規定的可能性依舊大量存在。例如,當權者計劃使畢業生的數量與國家的需要協調一致;對學校的發展計劃和新設施的建立進行審核以避免重複和浪費;制定詳細的規則來檢查大學的體育比賽;制定防止學生得到不公正分數和入學遭到招生辦公室不合理拒絕的保護性條款;等等。

 

在考慮這些規定時,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大學必須是對公眾負責的,不斷增加的規則正在威脅使我們大學在為公眾服務方面取得成功的那些因素。美國的高等教育是在特色各異,地方自治和競爭中繁榮起來的。而我們的規定就意味着千篇一律,中央計劃和官僚控制。我們頭上的規定越多,把我們周圍只是很好的環境變為嚴重阻礙國外兄弟院校的那種制度的危險就越大。

 

規定越來越多的前景是與大量令人煩擾的問題相關聯的。許多人對於研究性大學的影響和威望不斷提高的心情是矛盾的。你們毫無疑問已經在最近的報紙和雜誌上看到關於你們母校的一些報道。照片很漂亮,文章的調子是友好的和建設性的。然而讀一下內容,你將會發現他們都在強調哈佛的成就--在社會上的影響,基金的數量,在高級職位的畢業生的數量。我猜想我們中間的大多數人都在暗自慶幸自己能與這樣一個受到尊敬的學校聯繫在一起。但我們不應該忘記他們描繪的,只是一幅對哈佛和其他大學真正貢獻歪曲的圖畫。

 

我們都能夠了解哈佛成就的本來面目。除去偶爾的科學突破外,人們從那些大量的書籍和無數增長知識的學生中間辛勤勞動的學者身上看不到許多戲劇性的東西。用想象代替這種現實並不是完全無害的。當人們讀到有關哈佛文憑的金錢價值,哈佛基金的不斷膨脹,老校友網的無形影響的報道時,羨慕和尊敬很容易變成嫉妒和仇恨。

 

這種看法雖然不是什麼新的東西,但國家現在資助科學發明和學生助學金方面起的作用如此重要,已使危險性危險增大。認識到教育和研究工作的重要性,聯邦和州政府官員對大學是很慷慨的,這使得學校的活動更多地依靠學校所不能控制的力量。哈佛和其他有類似情況的大學處於一種50年前的前任無法想象的危險境地,我們的繁榮越來越依賴於社會各方面對我們的態度。正如我們從近幾年來幾個事件中了解到的,對研究性大學的優越和驕傲的不滿情緒很容易導致立法和行政機構的敵對活動。

 

雖然我們校門外的危險已經足夠大的了,但很可能更大的危險來自我們學校內部的緊張局勢。洛思爾校長在1936年曾就這一危險性評論說:“如果我們對歷史沒有搞錯的話,一個學校在其富有活力的時候是很少會毀滅的,而缺乏活力的學校則是自尋死亡,這時魔鬼就會乘虛而入,從而將其至於死地。”我們應該牢記這個警告,密切注意那些妨礙我們履行職責的內部矛盾和壓力。

 

一般人在列舉學校成功的弱點時,首先強調驕傲的危險性是很時髦的。然而,在所有我們所關心的問題內,驕傲這個問題對我們來說是處於最後一位的。我在哈佛的這些年內,從沒有看見一個學校像我們現在這樣關心走下坡路的危險,從沒有這麼多人決心進行創造性的工作。如果我們要尋找問題,則確有一些問題是需要我們注意的。

 

一個問題是大學在確定重大項目和限製發展上遇到的困難。這種困難是可以理解的。知識和專門知識越來越重要,其用途也成倍增長,富有魅力的機會不斷出現。由於大學在其性質上是無政府的,並由於授予教授自由權而昌盛,因而新科學不斷出現,舊的科目仍然保存着,學校的擴大因此不可阻擋。

 

隨着這個進程的不斷繼續,大學變得更難於管理。有如此之多研究項目需要關心,如此之多的必須會面,如此之多的地方會出現問題,如此之多的活動要求經費;解決這些問題足以耗費最有才能的管理者的聰明才智。而有經驗的管理者必須準確知道什麼是大學所絕對不能做的。由學校的性質決定,大多數官員都是從教員中挑選出來的,由於缺乏管理藝術的訓練,這些學術領導人很容易被行政事務所吞沒,而幾乎沒有時間考慮如何改進教育和為開拓性研究創造機會。因此我們可能陷入一種可悲的境地,根據他們的學術經歷而任命他們,但他們卻沒有時間來思考學術問題。校長為此感到苦惱已經很長時間了,現在已輪到學院院長,系主任和重要項目的負責人了。

 

在座的很多聽眾很快就會意識到,大學的不斷擴大需要不遺餘力地尋求基金。在高等教育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學校代表必須更加機敏地從政府和個人手中得到資金。這種壓力充其量只能造就一些能應付各種煩惱的好脾氣的管理者。在第一流的運動競賽中,這種壓力經常變為對運動員進行丟人的管制。在科學方面,財政壓力迫使學校進入工業公司或政府計劃安排的項目,其中一些需要保密或附有其他限制,這將危及自由,公開的研究環境。在我們這些在學術中辛勤耕耘的勞動者看來,我們高尚的目的使我們使用的這些方法合理化了。勞倫斯主教在為哈佛集資的時曾經說過:"當你在做一個真正偉大的事業時,你就不能不顧慮重重。"而在那些不具備這位主教的熱情的校外人士看來,這種狂熱的追求基金會更加證明他們的觀點,即學校只不過是另一個為自己追求特殊利益的合法組織而已。

 

教師在發展自己的系和保持自己的研究中心而奮鬥時,也越來越深地捲入了籌集資金和行政事務的苦役。但對很多教授來說,更加束縛他們的是由於社會對專業知識的急需而出現在他們面前的各種機會:提供政府諮詢,為政府服務,為大會做報告,為感興趣的公眾介紹某一個知識領域,等等。這些機會對於專業學院和文理學院的教師都大量存在的。逐漸地,不知不覺地,這些校外活動成了許多教授尋求刺激和變化,提高地位和金錢收入的最大來源。

 

這些活動並不是完全有害的。教授們與他們感興趣的人和事相接觸可以解決一些有價值的實際問題,否則他們可能只知道紙上談兵,但這些活動終究占去了為實現學校更為主要的目的而必須花費的時間。

 

在未來50年內,以上所述的壓力和誘惑都不會有所減輕。相反,隨着知識總量的不斷增加,學者們將發現更難集中精力於他們的研究領域。社會將不斷需要新的專門知識,校外機會將有所增加。大學為了保證自己的研究項目和活動,將更加需要教師門對學校管理的支持。

 

對教師的要求增加了,我們將如何回答呢?我不知道,對此也的確有理由感到憂慮。在一個學者的只是如此專門化,又如此依靠外界的承認和支持的現實世界裡,他們同時忠誠於大學,職業和提供他們基金的勢力。當這些相互牴觸的壓力增加時,教員們將更加難於擺脫周圍社會的影響。難道我們能希望教授們不受這個時代流行的價值觀念的影響麼?這一代的學者是隨着水門事件和越南戰爭而成長起來的,他們對現存制度有着普遍的不信任。我們不應指望他們有着他們的前輩和其他行業中存在的忠誠。相反,在這個鼓勵成功和生活多樣化的世界的影響下,我們很容易發現,越來越多的教授將試圖把自由,安全的學術工作同風險較多,性質較為低下卻有較多金錢和較高知名度的工作結合起來。

 

不管這種預測是否現實,有一件事情是確定無疑。金錢雖然十分重要,但影響學校的關鍵因素是時間。

 

時間的效用是不能明顯看出來的。例如,我們通過細心的觀察會發現,把每一分鐘都用於學習的學生常常成績不能提高,反而會下降。對於學者來說也是如此,參加很多有興趣的活動能夠使他們改進工作的質量。但我們也同樣清楚,一旦校外活動的負擔達到某一個極限點,校內工作就會受到嚴重影響,幾年內,這種可能性將成為現實,越來越多的教員將超越這一局限。

 

如果以上情況發生,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其影響可能不會很快顯示出來。學術成果的數量可能不會受到多大影響,講座仍然是有競爭和有內容的。但由於不被打擾的學術研究時間越來越少,學術成果將越來越缺乏深度和廣度,並且將過多得依靠助手的工作。教師和學生的課外接觸時間也將減少,這些接觸雖然看起來是可有可無的,但卻可能為青年學生在大學中的生活留下最值得記憶和最關鍵的一刻。教師也將有時間去認真了解如何才能幫助學生改進他們的學習。我們已經不能充分地了解大學教綱的完成情況,更不用說進行足夠系統的工作去改進了。我們對學生入學時的聰明過人談得很多,對他們入校後進步了多少卻知之甚少。無怪乎外界總是用粗俗的用詞來形容大學教育而忽略其真正的意義。

 

現在,你們已經對我們的成功所帶來的大量問題聽得很多了。這些問題與過去50年大學所克服的那些挑戰大不相同。我們已經無法依賴我們高等教育體制本身的力量來使我們沿着正確的方向前進,因為我所描述的那些危險正是這個制度的產物。展望未來,我們必須竭盡全力來抵抗那些迫使我們偏離正確軌道的壓力。

 

為了完成這個任務,我們必須把一件事情牢記在心:我所描述的危險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它們都是由於對大學本來的目的和達到這些目的所需要的基本條件認識錯誤而造成的,而這些都是很容易被忽視的。由於我們已經習慣於從研究性大學考慮問題,因此我們之中的許多人都認為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一些人則為了大到一些看起來更為緊迫的目的而將大學的基本目的置之一旁。在很多時刻,新的環境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威脅我們的基本價值了,而我們卻一無所知。無論是什麼原因,我們必須非常清楚大學一直完成的很好的職責和履行這些職責所需的條件。

 

尤其是,我們需要說服公眾並時時提醒我們自己大學不是營業性公司,不是國家安全的工具,不是急於在世界上強行推行自己社會觀點的軍事機關。許多組織可以提供諮詢或幫助解決社會問題,或開發新的產品,或推行新的軍事目的,但只有大學或類似的學術機構能夠發現為提出創造性解決辦法作基礎的知識,只有大學能夠教育出永遠作出判斷性決策的人。許多人可以成為企業家,律師或者有影響的顧問,但是只有具有安全和自由保證的學者才能去探求科學真理。閱歷可以鍛煉我們的判斷力,使我們更加成熟,但只有教育能同時發展智能,啟發新的興趣,樹立志向,提出重要問題,加強理解力的多重目的。只有這些,才是大學給以學生的真正貢獻,而不是閃閃發光的大學牌子,或其畢業生在社會上的影響。

 

為了說明基本目的崇高價值,讓我引用洛厄爾校長另一段話來結束我的演講。雖然洛厄爾對於哈佛的將來所面臨的重大事件和變化並不比我們今天知道的更多,但他確實知道哈佛真正的生命之源是什麼。他說:“學生們一代接着一代,如同海浪一浪接着一浪沖向陸地。有時候是靜止着,有時候則帶着暴風雨的怒吼。不論我們認為人的歷史是單調的或是狂暴的,有兩個事物總是新的,這就是青春和對知識的追求,這也正是一個大學所關心的。我們學校的年齡已經可以用世紀來計算,但只要她熱切的追求這兩件事物,她就永遠不會衰老。隨着時代的變遷,為達到目的使用的方法可能改變,但目的本身是永遠不變的。”



【附】

北大迎120周年校慶 校長:大學是通向未來的橋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校友,老師們、同學們,朋友們,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集會,慶祝北京大學建校120周年。首先,我代表學校、並以個人名義,感謝大家的到來。

就在前天,zj平來學校視察,高度評價了北京大學對民族解放和國家建設做出的卓越貢獻,對學校的改革發展和所取得的成就和進步,給予了充分肯定。總shu記明確提出對中國大學發展的三點期望,也對北大未來的改革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總shu記還在講話中特別強調青年一代的極端重要性。認為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希望新時代的青年人要愛國,忠於祖國,忠於人民;要勵志,立鴻鵠志,做奮鬥者;要求真,求真學問,練真本領;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實幹家。我們的新時代青年,一定要牢記總shu記的囑託,不辱時代使命,不負人民期望,真正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言之無物

120年前,甲午戰敗,維新變法運動興起。“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本,在開學校。”改革舊教育、建立新學堂,成為了變法的第一要務,北京大學也由此而生,並從一開始,就以探求民族的未來為己任。

  戊戌變法迄今的120年,中國的變化可謂波瀾壯闊。當時的中國危難深重,維新變法、興辦新學是為了救亡圖存。自那時起,北京大學就始終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從引領中國近代思想解放運動,促進新文化運動發展,到點燃“五四愛國運動”的火炬;從率先研究和傳播馬克思主義,創建中國北方最早的共產主義小組,到“南陳北李,相約建黨”;從開創中國的現代大學學制,開研究生教育先河,到在戰火的硝煙中,千里跋涉,與清華和南開一起創建西南聯大;從改革開放,喊出“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時代強音,到百年校慶,推動創建世界一流大學。120年來,北京大學始終堅守着建校的初心和使命,堅守對國家、民族和社會的莊嚴承諾,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福祉,不避艱險、披荊斬棘、勇往直前。

  改革開放,中國進入了國家和民族振興的偉大時代,這也是北大發展最好最快的40年。創建世界一流大學,促使我們以更廣闊的胸懷和更大的信心,重新審視自己、審視世界。我們虛心學習和借鑑世界一流大學的成功經驗,結合中國和北大實際,全力推進學校的改革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進步和成就。(炫耀與沾沾自喜)

  北大的核心使命是培養能夠引領未來的人。我們積極推進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建設多樣化的專業教育體系,激發興趣,調動學生主動性、創造性;我們立德樹人,構建通識教育體系,推進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思辨能力,努力使學生懂自己、懂社會、懂中國、懂世界。(思考什麼,思辨什麼,懂一個什麼樣的自己、社會、中國、世界?)

  學術隊伍是大學的核心。優秀大學最重要特徵就是能夠聚集最有潛力的學者,為他們提供最好的學術發展環境,使他們成為傑出學者和“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優秀教師。我們積極推進人事體系改革,完善教師學術道德和職業規範,營造良好制度和文化氛圍,使“近者悅,遠者來”;我們全面實施新的更有競爭力的教師聘任、評價和薪酬體系,大力引進優秀人才,幫助青年教師更好成長。今天的北京大學已經聚集和培育了一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教師隊伍。(在哪些方面,哪些領域,什麼級別層次上具有世界影響力?空洞!)

  產生推動國家發展和人類進步的新思想、前沿科學和未來技術,是北大學術發展的核心任務。我們面向學科前沿,組建跨學科研究機構,鼓勵跨學科合作;我們推進院系綜合改革,促進學科調整,增強院系活力;我們結合國家和地方需求,合作共建應用研究機構,推動產學研合作,聚集社會資源,增強學校核心競爭力。今天的北京大學已經成為裝備精良、在許多領域處於國際前沿、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一流研究型大學。(裝備精良?有哪些實驗器材是國產的?是北大產的?日美斷貨之後,還可以精良嗎?)

  大學是高度依賴個人創造力的學術機構,大學管理的真諦就是使每個基層組織、每個人的創造潛力都充分釋放出來。大學的治理體系改革應當着眼於院系、教師和學生的發展。我們堅持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推進學部建設、權力和資源配置重心下移,增強院系自主權和發展活力。今天的北京大學是一所對未來更有信心、充滿了生機與活力的學校。(自信! 自信! 自信!灰常自信!)

120年光陰,轉瞬即逝。北京大學從一個舊體制脫胎出來的嬰兒,已經成長為屹立於世界的現代大學。(是現代大學,還是前現代大學?)先賢們的渴望、追求和對未來期許,很多已經成為今天的現實;那些已經淡出人們記憶紛爭、質疑、疑惑和彷徨,都使我們變得更加成熟、更加堅定。北大從未忘懷肩上擔負的家國責任,始終堅守着“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優良傳統和“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學術精神,以敢為天下先和大無畏的反思與批判精神,激勵自己不懼艱險、砥礪前行。這種精神和價值理念,已深深根植在北大人的靈魂深處,時刻影響着我們的價值判斷、思維方式和舉止言行(至少從這篇北大最高長官的講話稿中,沒看到任何反思與批判精神!倒是反思了一下某些漢字的讀音。)

  老師們、同學們、朋友們,120年並不短,但與世界上動輒數百年乃至近千年的著名學府相比,北大仍是很年輕的,我們還需要在未來時光的流淌中,增進學術積澱,累積對人類文明的貢獻。

  今天,北京大學正處在第二個甲子的終點上,也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起點上。李大釗先生曾說過:“黃金時代,不在我們背後,乃在我們面前;不在過去,乃在將來。”在一百多年前,蔡元培先生也曾講道,“教育者,非為已往,非為現在,而專為將來”。在一個新的甲子,北京大學如何能夠不辱使命,續寫新的絢麗篇章?這是北大和北大人必須要面對和回答的問題。

  新時代,新的技術、新的中國、新的世界、新的未知,所有這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氣勢向我們湧來。我們將面臨兩方面的機遇和挑戰。一是信息和智能科學引發的新技術革命,改變了知識的傳播方式和學習方式,大學對知識壟斷地位已不復存在,這一場新技術革命還將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生存和生產方式。二是國際化和中國的興起。中國變化太快了,短短幾十年,就從基礎薄弱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不僅讓世界錯愕,就連我們自己的很多人也還沒有完全適應。世界的變化也太快了,全球化改變了世界的政治和經濟格局,也誘發了各種各樣的思想和政治思潮(世界錯愕,是因為第二大經濟體的表面,還有那麼多貧困;自己沒有適應,是因為獲得感依然那麼少。)

  技術革命和全球化的影響觸及到了人們的觀念和靈魂。歷史的沉積與未來挑戰、傳統觀念與新技術、平靜的校園與喧囂的社會,過去的、今天的和未來的,都在校園中相互撞擊和博弈;技術至上、功利主義開始蔓延,魚龍混雜的各類信息削弱了信仰和確信的力量。人們前行的腳步如此之快,已經把自己的觀念和靈魂拋在了後面。一些人變得焦躁不安,於是開始質疑新技術、質疑全球化、質疑一切,甚至質疑人類的未來。(原來如此!敢於質疑一切的人,是焦躁不安。。那麼,莘莘(xin xin)北大學子,看你們誰敢焦躁不安?!)

  面對未來的挑戰,我們需要哲學家的思辨,更需要所有人共同的行動。這個時代並不缺旁觀者,更需要的是責任與擔當。不同觀點的碰撞、辯論、質疑甚至批判是有益的,但我們更需要在價值層面建立共識與確信。共同價值、共同願景是社會的、也是大學的基石。這個時代更需要我們繼承和發揚“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優良傳統,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科學與人文精神喚醒人們的良知。引領社會風尚,將成為大學的重要職責(引領社會風尚的是明星,大學的重要職責不是更應該反思、批判、質疑社會風尚嗎?)

  在這樣一個新技術革命和全球化的時代,大學和大學教育也需要改變。大學不再只是學習知識、研究學術那麼簡單了(與哈佛校長比比。哈佛校長可是一直在強調大學作為獨立純粹的學術研究、知識學習、積累的重要性。好像北大在基礎知識研究、學術積累方面已經完成了歷史任務,已經超越了哈佛)研究與教育、學習與創造、知識與素養、理論與實踐、學校與社會等各種要素都將融合在一起,將使大學成為一個孕育着遠見、創造、善良和責任的海洋。人們在其中浸潤成長,去打造更美好的世界。多樣化教育體系、個性化因材施教、實踐中的學習、師生共同的探索和創造、跨文化體驗,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北大的教育正在努力為學生提供非凡的學習和成長體驗。

  在這樣一個變革的時代,新思想、新技術、新事物大量湧現,已大大超出了傳統思想理論體系的範疇,探索、創新和實踐成為了時代主題。“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只有海納百川、兼容並包,才能激活思想,涵育出真正的學術;才能讓學問更有思想的鋒芒,讓思想更有學問的根底。要打破固有思維模式和學科界限,既要學習和借鑑成熟的理論體系,更應當從中國自己的實踐中總結規律、形成新的理論。(哈哈,兼容並包的新時代含義,也許是說北大需要包教學、包學術、包政治、包商業、包ern,無所不包!)

  知識是人類共同財富,一所真正的大學,莫不將自己置身於璀璨的世界大學星群之中,思想和心靈的交流是沒有國界的,大學是世界的!同時,任何一所優秀大學都要根植於深厚的國家和民族土壤,大學又是國家的、民族的!我們創建世界一流大學,既要向世界其他優秀大學學習,攜手並進,更要紮根中國大地、融入中國發展、弘揚中華文化,探尋中國大學面向未來的發展道路。

  今天的北大像是一座橋,連接着民族的過去與未來。在這裡,人們可以靜下心來,反思過去,眺望未來。應對新技術時代,需要我們創造更多的新思想、新文化、前沿科學和未來技術。面對國際化挑戰,需要我們以更寬廣的胸懷和視野,使世界讀懂中國,讓中國讀懂世界,共同維護世界和平,建立人類共同體。焦慮與質疑並不能創造價值,反而會阻礙我們邁向未來的腳步(果不其然,露出了馬腳!!用心何其險惡!!質疑會阻礙我們邁向未來?!為什麼不讓質疑?是心虛還是腎虛?)能夠讓我們走向未來的,是堅定的信心、直面現實的勇氣和直面未來的行動。請相信,作為“常為新的、改進的運動的先鋒”的北大,作為“要使中國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的北大,一定能夠擔負起時代重任,守正創新,迎接挑戰,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鴻鵠念成鴻浩,這也是重大創新、改進!)

  今天,我們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時代。黨的十九大,為中國的未來描繪了宏偉藍圖,“雙一流”建設規劃為學校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強大動力。展望未來,我們有決心、也有信心,在黨的領導下,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守正創新,把北大建設好、發展好,真正使她成為世人嚮往和景仰的偉大學術殿堂。(此去省去120字評)

  老師們、同學們、朋友們,過去的120年,是北大發展的一個璀璨的篇章,其中的每一頁、每個字都承載了北大人對國家民族的情感與奉獻,這讓我們萬分珍惜、無比自豪。

  我們慶祝北大建校120年,特別要感謝伴隨北大成長的一代代教職員工,他們深厚的學術造詣和遠見卓識,以及深深的家國情懷滋養了北大,培育北大的菁菁學子。我們要感謝千千萬萬的北大校友,他們在各行各業的卓越成就和巨大貢獻,成就了北大的輝煌。我們還要感謝一直關心和支持北大的各界朋友,無論在戰爭和艱難歲月,還是快速發展的今天,他們始終與我們站在在一起(看來北大還是很弱小嘛,一個人走害怕孤獨嘛,北大需要跟大家手拉手一起摟抱走!)我還要感謝在校的4萬多北大學生,你們的青春、獨立、敢為和夢想,讓我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和希望。

  先賢們用他們的心血,鑄就了今日的北大,在這個莊嚴的時刻,讓我們對他們再次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謝謝大家!


【附】最後再來看看耶魯大學校長校慶講話

 耶魯大學300年校慶時校長的講話

    “今天我不說耶魯的歷史上出過五位美國總統,包括近幾十年接踵入住白宮的布什、克林頓、小布什,也不說耶魯就是造就首席執政官最多的搖籃。我們更應該記住耶魯的畢業生有三位諾貝爾物理獎,五位諾貝爾化學獎,八位諾貝爾人文類和八十位普利策新聞獎,奧斯卡電影獎,格萊美等獎項的獲得者。耶魯,我們的耶魯自始自終堅持為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服務的理念!"


作者: 石頭 浮游書院 2018-05-05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劉以棟:終身學習才是成功人生的關鍵
2017: 彭運生談藝錄(27)
2016: 數學三大流派ZT
2016: 君子不器
2015: “感性文化”的特點(4):野蠻視為“自
2014: 為啥不可以把北大辦成哈佛劍橋第二
2014: 高智,高教育背景的家長被願望了嗎?
2013: 老羅:巴門尼德
2013: 違反標準設計的北京地鐵收費系統不具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