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桐教授在最近的談話中三次舉北大為例,批評國內大學教育,為此我們走訪了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的一些老師和同學,希望了解實際情況是否真如丘教授所說。以下是師生們的回應。
1.“3年前,丘成桐招收了兩個來自北大的留學生。可是這兩個學生來到哈佛以後,一個學生連續三次沒有通過考試,學校建議這名學生重新再念本科,還是不行,最後只好離開。”
據一位在北大數學系獲得碩士學位,現在在美國某著名大學攻讀博士的同學講:“那位離開哈佛的女同學是在2002年被哈佛數學系錄取的,當時我們大家都很奇怪,那麼多的好學生未被錄取,為什麼會錄取她?明明她的成績單上好幾門數學成績只有60多分,沒有人認為她會被錄取。”“既然丘成桐是親自錄取她的,他本人應當最清楚是什麼原因。”一位副院長向我們介紹,數學學院每年有畢業生180餘名,其中出國深造並被國際著名大學錄取的畢業生數十名。 在丘成桐教授名下就有一些優秀的北大畢業生攻讀博士,他們不僅取得了博士學位,而且現在很有成績。例如劉克峰(北大85年畢業)目前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任教授,李天軍(北大90年畢業)在明尼蘇達大學任副教授,阮衛東(北大88年畢業)在伊利諾伊芝加哥分校任助教授。自80年代以來,北大數學學院有許多優秀的本科畢業生和研究生出國深造。他們中的多數已經學有所成,據不完全統計,其中已有30多人在美國的研究型大學擔任正教授,20餘人任副教授,包括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第一流大學的正教授。這位副院長說:“我們在培養人才方面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同國家對我們的要求和期望還有差距,我們歡迎包括丘成桐教授在內的海內外數學家的真誠批評和幫助。”
2.“丘成桐介紹:大概在1998年,國內有一個學生申請到哈佛大學念書,申請表上寫明自己學問很高,推薦信說他是北京大學最好的學生,丘先生當時看到申請表,想既然學生這麼好,來北京時就親自和他面對面談。結果在和北京大學20多個資深的教授座談時,這 20多個教數學的教授沒有一個知道這名學生。”
我們詢問了數學學院在98年前後擔任學院領導的老師們,他們全都表示不記得丘教授曾經來北大同20多位教授座談的事,更不記得他想要了解一位學生的事。一位教授對我們說: “這件事情丘教授可能是記錯了,或許是他委託別人來了解的。不過當時學院的條件確實很差,一個教研室十幾名老師只有一間10多平米的辦公室,因此老師們在教課之外只能在家辦公。這很不利於老師和同學們的交流。不過老師們把研究生叫到家裡來進行指導和討論是常有的事。”負責教學工作的副院長說:“2000年學院搬進了新的理科大樓,辦公條件有了極大改善。現在教授們有了自己的辦公室,與學生們的交流也成了老師們的日常工作。全院都非常重視本科生的教學,我們現在每年招收新生的錄取分數在全校是最高的。有這麼多優秀的學子願意學習數學我們感到非常高興,同時也倍感責任重大。我們採取了一系列教學改革措施,鼓勵老師為本科生多開選修課,指導參加選修課的同學做一些小的研究課題。 這大大提高了同學們對數學的興趣,許多同學因此留下來繼續攻讀數學學院的研究生。對於特別優秀的高年級本科生,我們還鼓勵他們學習一些研究生課程,同研究生一起開辦自己管理的讀書班。這樣的讀書班已經搞了兩年,同學們的積極性超過了我們的預想。這使我們更加有信心在今後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一流人才。”
3.“大概4年前,有一個北大博士畢業寫信給我,認為自己博士論文很好,希望到哈佛做教授,前後來了3次信,後來知道這人是國內某院士的學生,但我發現他的博士論文是至少70年前大家就熟悉的結果。他的論文水平也就相當於香港中文大學畢業生的水平。連香港中文大學學士的水平都不夠,更不要講哈佛了。但是對這個學生北大吹得很厲害,說他21歲就拿了博士,是個天才。但是我發現他的論文水平很低,所以堅持沒有收他。”讓丘成桐意想不到的是,“現在聽說北大已經提升這個學生做了教授。這種事讓真正做學問的人真的很失望。”
據一位當年參與培養該博士生的教授介紹,這位博士畢業生現在是北大數學學院的副教授,當時的畢業論文後來寫成兩篇文章,經代數學大師,耶魯大學Feit教授推薦,發表在國際知名的代數學雜誌Journal of Algebra上(2000年和2001年)。這位教授說:“這是很不錯的博士論文,解決了一些國外數學家關心的問題。康乃爾大學教授Vogtmann在2002年發表的一篇關於這個研究方向的總結性文章中還引述了論文的結果。”也是在2002年,這篇論文被評選為全國優秀博士論文。一位資深教授說:“現代數學涉及的方面極為廣泛,即使是最好的數學家也不能成為所有數學領域的專家。 丘教授是國際著名的微分幾何學家,但他不是代數專家,怎麼能一眼看出論文的結果在70年前就有了呢?至於論文的水平要由同行專家做客觀的評價才是公正的。沒有根據地否定一個年輕人的成績,斥之為比中文大學學士還不如,似乎有些過分,缺乏作為一個大學問家應有的雅量。”學院黨委書記對我們說:“我們當年並沒有對這個年輕人做宣傳,因為我們認為這不是對青年人才的愛護。但是畢竟21歲就取得博士學位是很罕見的,所以記者聽到後追蹤報道也是有的。現在數學學院像他這樣的年輕人還有一些,我們看重的是他們的發展潛力,儘量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使他們能專心教學科研,早日成才。”我們接觸到的老師們都沒有聽說過這個年輕人給邱教授寫信的事,但他們認為:年輕學子給丘成桐這樣有名的華人學者寫信,請求幫助他們出國學習訪問或做博士後,也是常有的事。通常他們收到的回信即便是婉言謝絕,也能感受到長者的關懷之意,絕無這樣被公開斥責的。
在我們與北大數學學院的老師們交談的過程中,他們對於丘成桐教授在談話中刻意攻擊他以前的一個學生表示了極大的不滿。雖然沒有點出姓名,大家都知道丘教授指的是誰,因為他以前只要一有機會就對之進行各種攻擊。一位教授向我們明確指出:“丘教授的攻擊不僅歪曲事實,而且無中生有,污辱對方人格。丘教授不顧自己作為國際著名數學家的形象,作出這種事情,我們無法理解。”另一位教授說:“他的這位以前的學生現在已經是國際上有影響的第一流數學家,他應當以此為自豪才對。現在這種攻擊其實絲毫不能損傷對方在國際和國內數學界的重要地位,為何要出此下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