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之後,我開辦了一所老年“大學”,校長、教員、和學生都是我自己。先是學平面幾何,現在在學高中物理。學幾何,是因為當年高考考數學,就栽在一道平面幾何題,否則就是滿分了。學物理,是因為得到物理博士學位後,導師給了這麼一段贈言,“你在數學上已完全獨立,但物理上還不行。”
當初高考,在幾個月裡自學六年課程,自然有不少亮點。對某些題目,我會嘗試用不同方法解。儘管當時時間如此緊迫,有時還是不能控制自己而做此傻事。比如學了能量守恆,許多牛頓力學的題目可很方便解出。但我有時還會嘗試用牛頓三定律來解,挑戰自己。
在學化學時,曾碰到一題,給出六個已知條件。經反覆檢驗,我發現只要三個就可以了,另外三個可由此導出。有一次在報上看到,編委之一楊德壬老師是華東師大的,就寫了封信,告知我的“重大”發現。可想而知,回信是不會有的,我也沒有在意。
目前的高中物理,我現在學到相變。遇到這麼一題。一塊5.5公斤的冰在一平面上滑行,摩擦係數為0.062。冰的溫度為 -1.5°C。冰的初始速度為6.9 m/s,最終速度為5.5 m/s。假定摩擦生熱全部用於將冰融化為水,在這段時間內,多少冰化成了水。
此題在書中屬於最難題,打了三顆星。我第一感覺就是用能量守恆來解,但這樣摩擦係數有什麼用。我沒有理睬,結果出來,和答案一樣。這下我明白了,和三十年前的化學題一樣,老師們使用了障眼法。
我現在的水平和三十年前自然不可同日而語,我當然知道,這種判斷能力對於搞研究至關重要。做研究課題,大部分時間,你不知道哪些信息有用,哪些無用。一旦知道,結果都快出來了。
寫到這兒,我想起某文豪(魯迅?)的一篇文章。一老學究要考考小男孩的文化水平,在地上寫了個“大”字。結果小男孩說,老師您錯了,“太”字裡面還要有一點。楊德壬老師當初收到我的信,大概感覺上就和老學究聽到小男孩的問題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