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的追求歷史
人類文明的發展歷史包括兩個方面,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首先,人類的歷史逐漸走向文明,這是西方為代表的文化所體現出來的,不像某東方大國認為的那樣,循環往復,“二十四史”所以是“車軲轆”史。進步的歷史,就是說,現在比過去文明,將來比現在進步。今天的人比古人聰明,未來的人比今天在座高明。這就是歷史向前看,進化的思想。所以西方人一代代努力,爭取自己做的更好些,死後留給後代一個改善了的世界。持有這種進步的世界觀,就不會認為人生的最高享受就是吃喝嫖賭,否則白活了。就會不僅在物質方面重視發明創造,而且在精神領域追求真理。
人類的精神文明史,我認為,就是人類追求真理的歷史。這段歷史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量”,“質”,“存在”,和“絕對之絕對”。
“量”的最求,從物質方面來說,就是人類的物質需要的簡單積累和擴大化。當然,這主要是“吃穿住行”四個方面的發展。也可以說,人類要根本地脫離,既解決,“動物界對物質需要的恐慌”。這些物質需要人類和低等動物一樣,是基本的存在需要,為生的手段。人類在最近二千五百年的發展中,由於最近五個世紀科學的發展,可以想見,不需要再用五個世紀既可解決這些基本物質問題。留在人類文明史上的名字,沒有一個是“物質創造者”,比如富人。比如誰記得每個世紀全世界最富的人?這個道理很簡單,人是本質是精神。只有精神領域的創始人,無論是宗教,哲學,藝術,還是科學,只有這些領域的傑出者永遠為歷史所懷念。量的限制,是時間和空間的範圍,是時空作為“屬性”,如同“性”作為成年人的身體成熟的特徵一樣,是物質的高級發展階段的產物。
順便提及,性,難道不是一切動物的“物質需要”嗎?是的。性的本質是生命的創造。生命的創造屬於“上帝”的工作,與人類的進步沒有絲毫關係。這就是在科學昌盛五個世紀後的今天,人的性生活,生育後代的形式,跟人類的二十二萬年相比,甚至和上百萬年進化歷史的低等動物相比,都沒有任何根本改變的原因。因為生命,不屬於進化的內容。這也是為什麼人類無法“創造”生命的原因。人類只能弄清楚什麼是基因排列,但絕不會創造出基因來的原因。
“質”的追求,主要是“普通真理”的追求,比如科學真理。它也包括社會科學,如普世價值。這些真理之所以我稱為普通真理,就在於它們成了的“有限性”,或“條件性”。比如愛因斯坦發現的“ E=MCC”,質能關係式等。對這些真理的最求,體現在“發現”,而不是“創造”。也就是說,人類無論怎樣認識,質的存在是一個先定的數字,是有限的。人類的文明史發展,科學的進步,只是一個個逐漸找到它們而已。質的存在,早於時空的屬性。質的存在,如同種子,是“基因階段”的存在。
對“存在”的追求,是哲學的追求,是用哲學的方法審視一切普通真理的過程。嚴格地說,哲學是探究“質”的普遍真理的過程。這個普遍的,最高的普通真理,既有條件的真理,就是存在的概念,既哲學本體論的最後基礎。在存在以後,是沒有以後的。因為存在是一切的一切,只要表述,首先是存在。如果我們繼續前行,我們就走到了“終點”的背後,既,從普遍真理,有條件真理,相對真理,掉了下去,墜入無底的深淵-這個比喻不可避免,因為“深淵 = 背景 = 絕對真理”。絕對真理沒有條件限制,不可言,如同黑洞,勝似黑洞。因為黑洞束縛光的逃逸,而絕對真理限制一切,包括語言自身。
人類追求真理的過程,就是絕對真理展示自己的過程:量- 質 -存在 - 絕對真理。如果再細分,量,質,存在,是屬於哲學的範圍;而絕對的背景,絕對之絕對,屬於“範例體系”的本體論,既絕學的研究領域了。與這三個方面面對立的來源是“三分世界”:物質,生命和意念。物質的本質“內在的循環”;生命的本質是“外在的循環”,既,必須與外界交換物質。而意念的本質是,思維的功能無限性和意識功能的無限性。追求真理的過程,只有到發現“絕對之絕對”的真理,才完結成為歷史 – 這就是在這次“大爆炸”人類所能知道的全部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