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哪裡講起呢?
語言是很難掌握的。難在難在怎樣用最簡單的語言說出最深刻的思想,哲學思想。有人認為,哲學的認知應該講的“複雜些”,不要太直接,要顯得學術氣,等等。其實,如果真是以追求真理為目標,和真正發現了真理,這一切都不重要了。因為語言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因為語言只是工具而已,雖然是傳播真理給大眾的一個有效工具。如果認知能達到“悟性認知”,其實就不需要語言了,語言成為累贅。所謂“得魚忘筌”也許就是這個道理。真正的哲學家只關心觀點,對人不感興趣,這是他們和所謂 “民哲”的區別。下面,讓我從直觀的東西講起。
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猿猴進化變成了人。人的集體組成了部落和國家。隨着地球板塊的分裂,被分隔到世界的幾個大洲了。這些板塊的群體慢慢形成了各自的文化。世界的文化有成百上千大概。但我們要集中一下這些文化組成的人,其實就三種顏色的皮膚:白人,黃人和黑人。
至今為止,倒過來說,黑人文化基礎,基本是“食”為人生目標。看看中國人到的非洲國家,他們有資源,有土地,就是不願幹活,靠施捨,一個字,懶。他們的日常生活,其實跟非洲大陸的動物群沒有太大的區別。比如獅子,不餓就睡覺,12個小時不止,餓了才去覓食。難怪他們是人類文明前進的“拖後腿”集體。以食為主的文化,基調是“生存”,如動物一樣。
黃種人呢?這個集體處在分化期。日本,南朝鮮,四小龍等,屬於跟隨人類文明比較快的。中國和印度等,則拖拖拉拉,被自己歷史包袱所累贅。黃種人的文化,大略是以“性”為基礎,又以中國人最為顯赫,為人生目標,可以稱之為“性文化”集體。性文化的特徵是“過程”為主。比如男人的“混”,女人只為“後代”着想,等都是證明。以過程為目標的集體,特徵是“學得來”,可以跟隨,但不可以領導。因為他們缺乏創新的意識形態,總是往回頭看,總是在歷史堆里找東西,不懂進化的道理。
人類文明前進的旗幟,在近五個世紀以來,一直是白人文化的群體領導。這種文化的基本點,是找尋人生的“目的”。既白人群體研究,什麼是人與動物的區別?人的精神是怎麼回事?或者說古希臘以來人生的四大疑問:是誰,從哪來,世界是什麼和怎樣作人。就根基來講,白人想的最深,最遠,最完美。所以白人群體發展出來科學,到今天還在繼續並可以永遠繼續,直到這次“大爆炸”結束。黑人和黃種人的文化,是如何學習的問題,如何跟隨的問題。如學生一樣,調皮搗蛋的學生總是有,但他們畢竟水平不如老師,因為集體文化的基因不同。
從哲學的角度,我可以將這三種群體的追求用“物質,生命和精神”三點來概括。黑人的文化本質,既然為生存,就是物質性的。黃種人的文化本質,既然是“性”是最高理想,就是生命的延續為根本,“過程就是一切,目的是沒有的”,“混”。而白種人文化的本質是精神方面,是探索人的理想,所以是人類文明的旗手。
五個世紀前,有一個白人叫“笛卡爾”。他認為世界只有兩種根本不同物質,一種可以被感官接觸,另一種不可,但都存在。結果笛氏成了哲學上所謂“二元論”的鼻祖。他所用的分析方法,來劃定世界的二種物質,我認為有一定的局限性。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僅僅根據當前時間的坐標來作決定,而且應該有歷史和其他維度的眼光。
根據亞里士多德的意見,“整體大於部分之和”。也就是說,整體的性質在部分中不可以找到。我們所知道的科學領域,物理的原子,化學的分子,生物的細胞,這些基本結構,我們研究生命如何可能的問題。換句話,生物的大分子結構,從化學鍵的形成開始,如何變成了RNA, 和DNA 。最近一位MIT的物理學家證明了,自由原子的震動導致 “順序化” 。 這也許是生命基因排序的根據。他的這個猜想又是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增的原則。因為生命體對交換能量更為有效(參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91D5UAz-f4)。
我的感覺是,如果他(Jeremy England)是對的,原子,分子,細胞,植物,動物,和精神的產生,都必須遵循此原則。既,他的發現絕不僅僅解釋生命的形成。因為生命的最高形式,人類具有一個大腦。大腦的功能具有無限的性質。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得出結論:相對物質的疊加或順序,也就是大腦的神經網絡系統,最後導致了大腦的功能,絕對性質的產生。而這個絕對性質,就是“絕對之絕對”,既超出了“相對”物質的範圍之外了。所以,從整體看來,絕對性質產生相對事物,最後由於相對的排序排列,我們又達到和回到了絕對,既絕對之絕對。
所以,總結地說,世界既不是來源於“二元”,也不是來源於“三元”,而是由一個“絕對-相對-絕對”的完成的過程。當然,生命是由原子的順序疊加而最終形成的(目前只是在大分子走向細胞這一步,或基因密碼未能複製,而沒有完成)。在形成之後,生命則開始完全自我複製,如同大腦產生精神之後,完全可以複製思想的功能。這兩個過程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