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方-西方-世界
“只有吃饱撑的人才谈这些问题!”- 对的。
近来国内有位大知识分子,胡杰,需要明年办国际版画艺术展,要翻译点文字。辗转流传,不知怎么到了我的手中。如果你没听说过胡杰,你太落伍了- 就是胡杰将中国的圣女,林昭,告诉世界的。我一直尊敬这位兄弟的德才,所以听说他的需要后觉得义不容辞。勇气规勇气,才能规才能。等我一看原文,才知自己落入了同鲁迅当年翻译同样的境地:字典不离手,冷汗不离身。比鲁迅稍微好点的是,我毕竟平常使用英语,语感还是有些的(否则就不会在波士顿教ESL和口译了)。但从英语专业毕业后近三十年,确实没有认真翻译过任何东西!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英语是我的命,但见了哲学我就不要命了” - 文学翻译不是我的专业。再个原因,我平常接触的英语都是口语性质的,与专业文章无甚关系。这就使我想起了这些专门吃翻译饭的老中来了- 他们是如何存活的?在教ESL过程中,我注意到,凡是中国人,“情哥力士”不可避免。我想,翻译恐怕也是如此,尤其都是中国人在搞翻译。因为对两种语言熟悉到专业化的程度,很难,几乎无人。
这使我想起一个更广泛的问题:现在这代出国的中国人与一个半世纪前,满清民国期,的出国人,对西方的了解有什么区别?我认为,总的说,技术方面都好学,难学的是人家的文化。严格的地说,就是“语言与哲学”- 前者是一切文化的基础,后者是文化的精华。
中国人有个毛病,总以为自己代表“东方”,完全可以与西方并立,其实是不对的。东方有两大文化,除了中国还有印度。我除了哲学方面没有详细研究其他领域,但我的感觉是,从文化的成果,主要是精神方面,印度无论在各个方面其实都远胜于中国,比如艺术,音乐,哲学等。也就是说,印度人的精神世界远丰富于中国人,因为中国人讲究“有用”,太“实惠”(低俗)。比如印度的“瑜伽”是一种哲学和文化;而中国的武术远不具这些性质。
西方世界就更不用说了。西方有一个“小哥”,穆斯林文化,还有一个“大哥”,基督教文化,两兄弟一直打架是他们自己的事,与老中们无关。中国人总是幻想,自己的“思想家等于西方的哲学家”,其实这正是不懂哲学的表现。德国的黑格尔和现代法国的德里达(追到门上来:2004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说了,中国人就是死不承认。这也是中国一个半世纪后西方的“德先生和赛先生”至今很难请进来的原因 - “二弹一星”是技术,不是科学精神,明白吗?
从世界的范围说,人类的文明进程是一个进化过程(中国二十四史是“轱辘”文化)。就整个集体来说,我们必须承认在素质方面是落后的。否则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这些集体“思想革命运动:都是浪费了几百年了,不是的。为什么苏联共产党一夜会倒台,而中国共产党没有?素质问题。“感性的文化”必须继续前行,建立起“理性文化”。这是人类集体的哲学上所谓“认识论”发展的道路。命运就是这样的:你懂了,被她领着走;你不懂,被她托着走。你能跑到哪里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