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邁克和瑞瑞的蹺蹺板—貝爾不等式 |
送交者: 和顏清心 2018年12月03日15:38:17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量子之境·十日談·第 9 日
邁克和瑞瑞的蹺蹺板
——貝爾不等式 約翰·斯圖爾特·貝爾 (John Stewart Bell,1928-1990年), 愛爾蘭物理學家。
一、貝爾的格言是 不要只是陷入實際的用途……
一般學者較少注意現象背後的意義, 多數情況他們認為,一種理論只要有用就行了。 例如,一般物理學家認為, 原子等微觀粒子在沒有被觀測前是否具有實在性, 不是一個科學問題,而是哲學問題。 物理學家的習慣只是按照量子力學的一般規律, 每天忙碌地從事着日常的計量工作等。 但是,自從約翰•貝爾證明了貝爾定理, 情況就有了微妙的變化(貝爾定理發表於1964年)。 年輕的貝爾原本是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 (CERN)” 為設計‘粒子加速器’工作的。 在1964年,他有機會利用休假, 來探討他所一直感興趣的量子問題。 與一般從事實驗工作的人不同, 貝爾很着迷對理解量子意義的研究。 貝爾的格言是, 不要陷入任何實際用途的陷阱中而變得庸庸碌碌……。 自‘玻愛論戰’第三回合(1935)後, 30年來,沒有任何實驗結果, 可以對愛因斯坦所謂“隱變量理論”* 與玻爾的“同時影響理論”的正誤作出判定。 不僅如此,物理學家還默認一種事實, 即,物理學家對數學公式的運用, 完全削弱了人們對理論探討的興趣。 貝爾不甘心沉溺表面現象, 他利用休假的閒暇,思索了這些問題。 貝爾發現,12年前,戴維•玻姆 (1917-1992,英籍美國物理學家), 曾在量子的實際效果上,發展出一套既含隱變量, 又可再現量子力學預言的理論。 玻姆的發現,激發了貝爾對量子力學問題更多的探討。 隱變量理論,是質疑量子力學完備性而提出的理論。 歷史上隨着量子力學的發展, 海森堡提出不確定原理 (位置與動量無法同時精準測出其值; 位置由概率密度描)。 愛因斯坦認為 量子力學並未完整地描述物理系統的狀態, 量子的背後應該隱藏了一個尚未發現的隱變量 認為這個隱變量可以完整解釋 物理系統所有可觀測量的行為。 法國王子路易·德布羅意(1892-1987) 和美國的戴維·玻姆(1917-1992) 也都支持隱變量理論。 貝爾想: 隱變量的存在是可能的嗎? 它是真的存在,還是根本就不存在? 貝爾還想弄明白,量子物理學家所做的工作, 實際上到底意味着什麼, 他們每日工作的深層意義是什麼,等等。
二、邁克問瑞瑞: 敢跟我一起玩蹺蹺板嗎?
——貝爾定理和貝爾不等式
如果給‘貝爾不等式’套個‘馬甲’, 或者用卡通語言來敘述,可以這樣記憶: 一架供動物做遊戲的蹺蹺板, 代表‘貝爾不等式’, 如果在微觀世界, 這個淡藍色蹺蹺板上的公式成立的話, 就代表愛因斯坦是對的, 反之,愛因斯坦就是錯的。
想當年,愛因斯坦沒有辦法 通過實驗來批評量子理論。 如今貝爾卻導出了 一個可以在實驗上檢驗 愛因斯坦是否正確的‘不等式’ (其數學形式為 ∣Pxz-Pzy∣≤1+Pxy)。 換句話說, 貝爾事先設定了一個‘不等式’—貝爾不等式。 貝爾本來以為, 在任何情況下,這個公式都是真實的。
貝爾不等式的數學形式為
∣Pxz-Pzy∣≤1+Pxy
哲學家對“實在性”和“可分性”(定域性), 空泛地在“紙上”談了數千年之久, 但是貝爾定理卻表明這些理論是可以被驗證的。
若用更為學術的話說, 貝爾不等式, 是在“定域性和實在性”雙重假設下, 為 2 個‘分離微觀粒子’ 同時測量其關聯程度所建立的公式。 貝爾不等式, 提供了用實驗在量子不確定性 和愛因斯坦的定域實在性之間做出判決的依據。
三、貝爾不等式的檢驗
貝爾不等式, 可以應用於任何由兩個 相互糾纏的量子所組成的系統。
在檢驗貝爾不等式時, 最常見的實驗 是從光子在不同偏振面*下, 所顯示的不同偏振狀況開始分析的。
假設實驗數據 不遵從貝爾不等式, 那麼, 即可認為現實世界 不遵從實在性和可分性。
【*偏振指的是波動能夠朝著不同方向振盪的性質。 電磁波及引力波都會展示出偏振現象。 波的傳播方向與振動方向相互垂直的平面,稱為偏振面。 偏振面是電磁波4種要素之一。 4種要素即,頻率(或波長)、傳播方向、振幅及偏振面】
我們還要注意的是, 實驗數據不遵從的 只是指“貝爾不等式”, 而非“貝爾定理”。 【貝爾定理是從實在性和可分性假設 所做的對不等式的推導結論。 即貝爾不等式是數學公式; 貝爾定理是物理學的結論】 貝爾定理是一個理論上的數學證明。 貝爾定理的實驗驗證所得結果, 顯示某些量子效應能以超光速行進。 這種驗證結果, 表明量子理論只能是“非定域”的。
很多實驗結果與量子力學的預測一致, 其所顯示的量子關聯,勝過區域實體論, 因之物理學者 是不接受“區域實體論” 對於這些實驗結果的解釋的。 物理學者承認, “量子糾纏”, 是一種非因果關係的超光速效應。
朋友, ‘貝爾不等式’ 在微觀世界不成立的運算, 需要繁複的步驟才能完成, 這些運算將部分地在後面給出。
對於業外人士,可以略去 對實驗過程的描述, 這樣做,對理解問題的實質, 不會有太多影響。
貝爾定理被稱為20世紀後半葉, 科學史上最深遠的發現。 貝爾實驗及其定理, 使人們知道了, 所謂“幽靈作用”是存在的。 微觀粒子即使在銀河系邊緣, 也會在一瞬間, 影響到在我們身邊發生的粒子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