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哪個國家,能逃脫掉“柏克定律” |
送交者: Madhatter 2019年01月12日07:05:23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沒有哪個國家,能逃脫掉“柏克定律”昨天 沒有哪個國家 能逃脫掉“柏克定律” _ 文:先知書店 2019年1月12日,是英國著名保守主義思想家——埃德蒙·柏克誕辰290周年。謹以此文,致敬這位先知。
都說中國人歷來講求中庸之道,從這個角度看,倘向西方思想界學習,一生追求政治平衡的柏克,本應是最大熱門。
弔詭的是,在中國大熱的西方學者榜單中,盧梭、伏爾泰、孟德斯鳩、亞當·斯密、黑格爾、馬克思等必然上榜,還會有各種生僻的名字,但可以肯定,多數情況下我們看不到柏克。
然而,在思想史的譜系中,無論知名度還是重要性,柏克是一位連盲人都無法忽視的存在。現實何以讓人如此匪夷所思?
一個民族最大的遺憾並不是無知,而是封閉通往真知的大門。比較以柏克為精神標杆的國家(如英美),和那些輕視柏克的國家,其迥然不同的國運,足以證明柏克的重要性。 邪惡之所以得逞 是因為善良之人無所作為 ﹎ 提起美國獨立戰爭,我們會想起大陸軍總司令華盛頓。大陸軍的確是以少勝多擊敗了英軍,但事實上,在戰爭的決勝天平上,英國王室的妥協值得一提,而柏克於此功莫大焉。
獨立戰爭的起點,一般以波士頓傾茶事件為標誌,作為輝格黨的文膽、黨內實際主宰者,柏克從一開始就站在北美一邊,為捍衛殖民地人民利益不遺餘力。 ▲波士頓傾茶事件,標誌着美國獨立戰爭的爆發。(點擊圖片即可了解柏克支持獨立戰爭的深層原因)
當英國陷入鏖戰泥淖時,柏克發表著名演講《與美國和解》,強有力影響了多數議員,讓他們決定“放美洲一條生路”。隨後,他又寫下《致布里斯托首長的信》,此二者在終結戰爭方面,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對美國獨立運動的聲援,盡展柏克的自由主義思想。
“邪惡之所以得逞,是因善良之人無所作為。”自由是柏克進行一切政治思考的前提。作為英國議會一員,按“階級分析”論也屬統治階級,完全應該反對美國革命,因為那是要“顛覆”自己的。
然而即使冒着被冠以“英奸”的危險,他也要為北美張目,可見,柏克對自由的追求,是出於對人類命運的關懷,而沒有掉入狹隘的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的泥潭中。在自由與專制之間,柏克堅定地站在了自由一邊。
這樣一位極端熱愛自由的好漢,怎麼會被人稱為“保守主義者”?甚至,最後還成了“保守主義宗師”?
誰讓柏克那麼熱愛自由,卻又偏偏在有生之年,遇到了那場震驚世界的法國大革命呢。 用暴力製造凝聚力 必然造成暴力的濫用 ﹎ 法國大革命到底有多震撼?
將國王送上斷頭台的“壯舉”,讓歐洲各地出現騷動,以穩定著稱的英國也不例外,出現了一個風雲人物——革命派牧師普萊斯,夜以繼日地煽動英國人干兩件事:支持法國革命和自己也搞革命。
1789年11月4日,普萊斯的布道辭《論愛國》發表,為法國革命唱起最強勁的讚歌。
就在全英國除了國王一人瑟瑟發抖、其他人似乎都在觀望乃至期待天翻地覆慨而慷時,一件讓人迷惑不解的事情突然發生了:柏克竟然站了出來,與喬治三世站到了同一條戰壕。
當全世界都在為大革命的“偉大成果”歡呼時,柏克衝着全世界吼道:“法蘭西是在用犯罪換取貧窮!法蘭西不是為了她自身的利益而犧牲美德,她放棄了利益是為了可以出賣美德!”
堪稱自由派旗幟的柏克,居然將大革命視為洪水猛獸?沒錯,柏克毫不掩飾對大革命的憤怒,但凡英語中能找到的下流話,在四百頁篇幅中滾滾而出,很多人以為柏克瘋了。 ▲強烈反對大革命的保守主義學者埃德蒙·柏克(點擊圖片,一鍵收藏柏克作品)
撇去情緒性語言,我們看看柏克是如何抨擊大革命的:
1.柏克認為,傳統對秩序與自由至關重要,而大革命毀掉了舊制度與舊秩序,那麼社會凝聚職能只好由軍隊和暴力來執行,而用暴力來製造凝聚力,必然要造成暴力的濫用!
2.柏克認為,宗教是社會基礎,攻擊宗教的人自然是社會的敵人,而攻擊宗教的法國大革命也必然是罪惡的革命。
柏克說道:“你們的獨裁者是用恐怖手段來統治的,他們知道,誰畏懼上帝,誰就對別的東西無所畏懼。於是,他們就把那種唯一能夠產生真正勇氣的畏懼,從你們的頭腦中斬草除根。”
3.柏克認為,法國大革命追求盧梭式人民主權,試圖構建人間天堂,它追求一種純粹的民主制,必然導向“多數人的暴政”,多數會對少數施加最殘酷的壓迫,這種壓迫會擴大到更多人身上,比王權統治殘暴得多。 ▲大革命時期殘酷殺戮現場。(點擊圖片,讀懂法國大革命)
4.柏克認為,大革命精神導師盧梭的天賦人權是一種愚蠢的抽象權利,世上只存在具體的人賦人權,“那些形而上學的權利進入日常生活,就像光線穿過介質,必會發生折射。”
柏克指出,抽象理論無法得到經驗的證明,而人類的政治實踐變幻莫測,用抽象理論去指導具體的實踐,極有可能導致理性的誤用。
如上,正是保守主義的基本要素:傳統、寬容、審慎、經驗,但它們所圍繞的皆為自由。今天我們說柏克保守,正是在說他時刻在保守着英國的自由傳統,“我們把自由權看作祖先給我們傳下來的,並將由我們傳給後代的遺產。”
可笑的是,同樣是為了自由,甚至是為了更深刻地闡釋自由的真諦,對大革命的抨擊,讓柏克從自由派變成時人眼中的“愛國王賊”。 ▲識別二維碼,一鍵購買柏克代表作。
感喟的是,基於上述要素的開創性貢獻,柏克在身後成為保守主義創始人,《法國大革命反思錄》也成為保守主義最經典範本,更是保守主義誕生的標誌,被公認為“抵抗法蘭西疫病的良藥”。 真正明白何謂自由 才懂得保守為何意 ﹎ “反常”的表現、嚴厲的措辭,導致很多戰友與柏克決裂,這其中包括後來的美國第三任總統傑斐遜和“美國體制之父”潘恩,更使他的評論者不知所措,更有甚者,將他視為人格卑劣、思想雜亂的政治投機者。
一切誤解,皆因柏克異於常人的智慧和洞察力。柏克因對大革命的預言而在革命初期被嘲諷,然而正是這些預言,最後反饋給柏克至高無上的聲譽,也讓歐美諸國紛紛撲向柏克思想,汲取最有價值的營養。
為世人所稱道的柏克預言,第一,是法國社會秩序的崩潰。柏克認為,大革命所宣揚的“自由、平等、博愛”,是以破壞傳統秩序與社會價值為前提的,必將造成瘋狂的革命激進主義,而這種激進主義會不斷以革命的形式反噬革命本身。
法國大革命的過程嚴絲合縫地證明了這一點:巴黎廣場的斷頭台忙得腳打後腦勺,不斷有反對派被推上去,然後是推他的人再被推上去,革命恐怖循環往復。 ▲曾經的革命領袖羅伯斯庇爾也被推上了斷頭台。
第二,是預言拿破崙專政的出現,則讓柏克被驚為天人:“某一討人喜歡的將軍,精於安撫兵卒之術,掌有統兵作戰之真訣,將會把所有人的目光聚集在自己身上,軍隊將會基於其人格魅力而服從他的調遣......最終那個人就成了你們的主子,你們整個共和國的主子。” ▲拿破崙稱帝
柏克辭世兩年後,拿破崙就任第一執政官,不久便登基稱帝,“毀滅性的破壞終將導致一種新的專制主義強權出現,唯有它才能維持社會免於全面的混亂和崩潰”,對拿破崙稱帝的非凡預見,成為“史上最罕見的準確預言”。
美法革命確有許多相似之處,都是民主革命,都聲稱追求自由,但卻有着本質性的差別:前者是現實主義革命,後者是烏托邦革命。
美國革命者認為,公民的自由比民主、平等更重要,自由對政府來說也是更容易實現的目標;另外,即使強調“平等”也只是機會平等,而不是結果平等。
而在法國革命中,對平等、自由和正義的追求,完全是靠斷頭台來實現的。
柏克的智慧,就這樣體現在一系列對常規認知的顛覆上。比如談到自由的來源,他說:“自由是我們的繼承物,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權利。”這與盧梭的“生而自由”絕不類同,柏克強調的是繼承性,盧梭則表明一種抽象的人權。
當所有人都在爭論哪種權力更好時,柏克說:“與權力的形式相比,對權力的限制更為重要。”
關於民主,他說:“我憎恨專制,尤其憎恨多數人的專制,多數人的專制不過是擴大了的專制。”他認為,由於整日忙於生計,不可能有閒暇從事智力的訓練,“如果蠟燭匠等類人被允許個別或集體上台統治,國家就會遭受壓迫。”
關於審慎,他說:“審慎在所有事務中都堪稱美德,在政治領域則是首要美德。”
關於秩序,他說:“自由不僅與秩序和美德共存,而且與秩序和美德共亡。”
當代的美國保守主義思想家柯克指出,“偉大的自由主義者都受到過柏克精神的浸染”。
柏克的努力,不僅避免了英國憲制的法國化(激進化),今天的人們也多從美法兩場革命的結果中,切實感知到了兩百年前一位先知的巨大智慧,並汲取到了足夠警醒當下的教訓:
在保守(自由)主義的理念護佑下,獨立後的美國,200多年來一直是在扎紮實實為民眾創造自由和美好的生活; ▲美國制憲會議(點擊圖片,了解美國立憲的精神源頭)
相反,法國的政治社會秩序,歷經革命與復辟的多次拉鋸,直到1958年戴高樂的第五共和國才算塵埃落定。
今天,在越來越多的西方民主國家,保守主義已成為最重要的社會思潮,“小政府、大市場”的經濟架構、反集權的組織架構,越來越得到普遍的認可與應用。 保守主義在中國的曲折歷程 ﹎ 回到本文的篇頭,為何在中國我們看不到柏克?或者說,與其他主義相比,幾乎看不到保守主義的影子?
第一,在中國的語境中,“保守”是個貶義詞,“抱殘守缺,不知進取”,提到“保守”,很多人的腦海里,第一時間也許會浮起辜鴻銘梳着小辮兒的頭像。
第二,即使是那些有能力拋開舊有語義及陳腐歷史觀的人,在他們的認知中,像英美那樣結構已然相對穩固、運轉順暢的社會,或有很多東西值得保守,但一個舊事物中的優良者所存不多,有什麼值得“保守”的?
保守主義學者劉軍寧先生和馮克利先生,對此給予了回答:
針對第一條,保守主義里的“保守”是動詞,它所保守的是“自由”,而非黴菌殘渣;而保守主義自誕生之日起,在西方便有着廣泛的社會基礎,並沒有特定的階層歸屬。
厭惡頻繁變化是人的天性,大變革可以為英雄帶來快感,但多數人並不希望自己的生活成為政客施展革新大業的舞台。可見,保守主義所要維護的,不是任何特定的利益,而是一種穩定的社會秩序模式。
針對第二條,中國的自由傳統雖然自古以來就很稀缺,但並不等於國人在歷史上爭取自由的印記很少。自由不是來自於西方,而是來自人性,而人性是不變的,我們現在愛自由,我們的祖先也一定愛自由。
何況,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的自由傳統僅僅來自本國,三四百年之前還沒有美國,哪裡來的“固有的”美國自由傳統?
我們還要加上第三條: 1911年清王朝覆滅,中國第一次徹底打開國門,真正“開眼看世界”時,能接觸的,幾乎都是令西方文明陷入危機的兩樣東西:民族主義、激進主義和烏托邦主義。
很快,中國學習啟蒙的對象就從崇尚“保守主義”的英美轉向了崇尚“激進主義”的蘇俄。 ▲馮克利與劉軍寧(點擊圖片,一鍵收藏兩位學者作品集,含絕版書) 而柏克告訴我們,保守主義的矛頭是針對激進主義,而不是自由主義,在激進主義長期占據主流的情境下,其天敵保守主義如何有可能發展壯大?
然而,說到底,中國的變革,根本上是思想觀念與價值信仰的變革,這就需要我們明確一個思想根基,這個根基應該是什麼? 最接近諾獎的華人經濟學家楊小凱認為,這個根基那就是保守主義。 楊小凱說:我們不能再沉浸在法國大革命和蘇俄紅色革命的怪圈中,必須要從這種歷史的循環的鏈條中走出來。 “必須反對職業革命家那樣的極端政治,我們必須要去了解英美保守主義,去學習如何用站得住腳的經驗,去建立一個公信力的國家。我們爭取建立現代政治制度,但我們都應該有自己的正當職業,而不是純粹的革命家。”楊小凱如此解釋。 ▲楊小凱。18歲時因言獲罪,入獄十年。生前兩次提名諾獎,他在20年前對中國所做的預言,如今正在應驗!(點擊圖片,一鍵收藏楊小凱學術成果) 也許現在言說保守主義還信者寥寥,但柏克早就拋出過一個著名的“柏克定律”,兩百多年來,沒有哪個國家能擺脫它而獨存:
通過暴力建立的現代政權,唯有接續上本國、本民族之自由傳統,回到良序的軌道上來,方能繁殖養育,長久延續。 *註:本文系先知書店原創,才雲鵬先生執筆,轉載需授權。推薦您關注其他備用號:先知書店、先知書店店長說。收藏柏克作品集,了解保守主義的真諦。 |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8: | 彭運生談藝錄(160) | |
2018: | 356 春季第一月太陽的位置在‘室宿’ | |
2017: | 149以煩惱為體,以散亂為業,不能如法 | |
2017: | 尊重與理解孩子 | |
2016: | 美國簡史七.成長中的美國 | |
2016: | 117.證道之近緣與遠緣 | |
2015: | hare :為什麼要做一個哲學家? | |
2015: | 江西醫學院幾戶老知識分子家庭往事 | |
2014: | 思想與哲學(10) - “山寨”= 低級動物 | |
2014: | 我們的孩子真是越來越聰明了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