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之癢”居然是人腦中的時間線在作怪(zt)
根據相對論,這個世界上除了光速之外沒有什麼東西是永恆不變的,就連時間也不例外。心理學家們肯定會認同這個說法,因為不同年齡的人對於時間的感知真的很不一樣。比如小孩子們總是覺得時間過得太慢,每天都在抱怨為什麼還不下課?為什麼還不放學?隔壁班的那個女孩為什麼還沒經過我的窗前?老年人則正相反,經常感覺自己啥也沒幹一天就過去了,稍不留神一年就又過完了。
大腦中的時間線為什麼會如此不同呢?答案是時間在大腦中的標記方式有關。幾乎所有來自外界的信息,無論是色彩還是聲音,在大腦中都有專門處理它們的神經元,但時間是個很特殊的信息,大腦中沒有專門處理時間信息的受體,只能通過對一個個事件的依次標記來感受時間的流逝。換句話說,時間就是對事物逐漸變化的一種衡量方法,我們對於時間的感知和不同事件發生的密度有關。
在此基礎上,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物理學教授阿德里安·彼嚴(Adrian Bejan)在2019年3月18日出版的《歐洲評論》(European Review)期刊上撰文指出,人類對於時間流逝的主觀感覺取決於大腦對於圖像信息的接收和處理速度。
人是視覺動物,人類大腦接收到的信息當中有70%都是視覺信息,我們對於時間的感知是由一幀幀圖像的處理速度決定的。彼嚴教授發現,隨着年齡的增加,大腦神經網絡會變得越來越複雜,神經信號的傳導路徑越拉越長。不但如此,大腦神經束也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衰老,其特徵就是神經傳遞過程中遇到的阻力也會越來越大。這幾個因素加在一起,結果就是隨着年齡的增加,圖像信息的傳遞速度變得越來越慢,處理速度也隨之下降,大腦在單位時間裡能夠處理的圖像數量越來越少。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嬰兒的眼球,會發現它們的轉動速度和頻率都要比成年人快,道理就在這裡。
這個現象換算成主觀感覺,那就是隨着年齡的增加,我們會覺得時間過得越來越快,大腦還沒處理幾個信息一天就過去了。
人腦中的時間線是一個很奇妙的東西,人類的很多行為模式都會受到它的影響,比如大家都知道的“七年之癢”就是個好案例。統計數據表明,儘管結婚年齡各不相同,文化上也有很大差異,但全世界大部分國家的婚姻平均時長均為7年左右,這是為什麼呢?
美國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的人類學家海倫·費舍爾(Helen Fisher)認為,這一現象和人類的繁殖模式有關係。費舍爾擅長從生物學角度研究人類的婚姻制度,曾經撰寫過一本名為《愛的解剖學》(Anatomy of Love)的暢銷書。她仔細研究過“七年之癢”,發現雖然婚姻的平均時長約為7年,但這個數值是被少數超長婚姻拉大的,其實大部分婚姻都在結婚4年後終止,所以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四年之癢”。
她還發現,離婚的高峰期往往和夫妻雙方的生育高峰期重疊,即男性在25~29歲之間,女性在20~24歲之間。如果是已經生過一個小孩的女性,則離婚高峰期出現在25~29歲,這說明離婚高峰很可能和孩子有關。
已知哺乳動物當中僅有3%是一夫一妻制的,但鳥類當中這個比例高達90%以上,原因在於鳥類是蛋生的,孵蛋時需要雌鳥和雄鳥相互配合,否則孵蛋的一方就要餓死。這個事實說明,一夫一妻制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撫育下一代。即便如此,當幼崽或者雛鳥長大後,那些實行一夫一妻制的哺乳動物或者鳥類父母通常也都會各奔東西,各自出去尋找下一位伴侶,因為經常更換伴侶有助於增加後代的遺傳多樣性,從進化上講是有利的,這一點對於人類同樣適用。研究表明,世界上現存的原始狩獵採集部落里的婦女平均每4年養育一個孩子,之後她們往往也會更換伴侶,再和另一個男人生孩子,這就是“四年之癢”的根本原因。
費舍爾特別指出,她之所以要研究這個問題,並不是為現代社會的花心男女們找藉口,而是要幫助現代人認清自己大腦中的時間線,更好地應對與生俱來的生理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