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不少上了年紀的人說起婚姻都喜歡眉飛色舞地講“門當戶對”,近日連袁騰飛也在他的節目說門當戶對有一定道理、說是現在社會的門當戶對就不是講究物質而是講精神層次的門當戶對、講出身同不同、云云。其實這是瞎扯淡。古代尤其那些大戶、用婚姻作為政治交易,既然男女關係變成政治工具那麼已經不可能衡量也不會符合男女關係本身合不合適的標準了,不過即使以政治經濟的價值標準來說,用家族關係去結成紐帶、把男女關係當作犧牲品去陪襯的家族利益和集團利益,反映的其實正是人類自身功利思維的短視和愚蠢,這些門當戶對帶來的好處在很近距離的邏輯判斷過程里顯而易見,但判斷範疇沿着時間稍微長一點就會漏洞百出。而且越是大戶、就會越因為門當戶對而得到一時近視眼的利益而養成長久的災難。
大戶人家的“門當戶對”的結果就是形成特權利益階層,並且依據家族關係去黨同伐異,時間一長就養成階層凝固,這種階層的凝固除了把後代培養成依賴特權關係去獲取資源的庸才之外,不僅激發門不當戶不對的家族勢力對自己的鄙視或者羨慕嫉妒恨,堵死自己後代憑藉個人出息上升更高階層的公平競爭的路的同時、自己依據不公平競爭所經營來的家族勢力其實也並沒有因為這些家族勢力的門當戶對盤根錯節而帶來相應的家族勢力的“淨利潤”,眾所周知的是越是大家族、越是骯髒越是明爭暗鬥勾心鬥角,骨肉相殘親人反目、世態炎涼的種種世相就是發生在這些大家族的骨肉親戚之間,袁騰飛還好意思拿紅樓夢賈府為什麼A非得娶B不可娶C就不行之類去“說明”門當戶對的什麼道理,難道賈府不正是因為需要這些門當戶對的家族勢力利益糾纏所以才“只有門口的兩隻石獅子才是清白的”的嗎,能搞到只有門口兩隻石獅子才能清白的這種家族的黑暗、宮鬥和人性墮落,正是作為門當戶對的理由的家族勢力利益之類導致的。作為家族講究門當戶對利益集團的是這樣子、按照“越是姻親結成的利益集團就越可靠”的邏輯“同理可證”出社會事業上公司的經營、國家的治理也是越任人唯親越依賴姻親裙帶關係、企業和國家就越像“依靠門當戶對去壯大家族勢力的家族那樣“強大”起來,好像越任人唯親越沾親帶故就越繁榮發展,所謂門當戶對所起到的埋沒真正適合家族勢力的人選就像按照門戶關係去選拔官員那樣的作用,即使是在純功利的赤裸裸就是綁架男女關係變成自私冷血的家族政治的附屬品的家族門戶政治婚姻,門當戶對也相當於任人唯親不唯賢、起到的就是社會的某些勢力集團走下坡路時自身腐朽沒落推動的那種結構變化。
至於袁騰飛說的老百姓還是講婚姻里的男女關係本身和諧不和諧、如何精神層次地門當戶對,他所謂的如何出身不同精神層面很難相同,則是典型的相親家長的潛意識視角、袁騰飛發出這種“感概”是在看到人山人海的相親家長人群手機有感而發的也就不奇怪了。出於相親家長的視角,既不是(可能也不敢)把被挑選的年輕人當作自己的男女關係的對象、而且即使那些相親父母真的把被相親挑選的年輕人當作自己上床的對象去挑選,也只是自己的感覺而不是作為另一個人的子女的感覺;同時那些相親父母也不是(同樣也不敢)把被相親的年輕人的家長當作自己黃昏戀婚嫁的對象,因此也就徹底排除了人對人、排除心理主體跟心理主體、人對人的關係裡對對方的層次能力的評定,但是又不得不對對方家庭進行評價接觸,那就只能把對方的家庭成員具體什麼精神層次什麼個人水平和個人風格的全部排除在外,剩下家庭“門戶”層次這個交集部分作為唯一的入手角度,於是就有了那些上年紀的人熱衷於門當戶對的原因了。在這種情況下,袁騰飛也好那些相親老頭老太太也好,自己想想自己更年期之前、喜歡上那個異性了的時候覺得自己跟人家能好到一塊、覺得人家有資格有水平值得自己喜歡能跟自己相處得好,究竟是根據自己當時喜歡的異性本人、還是根據門當戶對不不戶對覺得不門當不戶對於是明明自己喜歡的不行的妞兒或者帥哥自己也覺得喜歡不起來,是不是覺得自己配不上人家門第或者人家配不上自己門第、於是自己就人家自己對人家而言或者人家對自己而言沒有作為可以對對方有吸引力的正常人吸引對方、和對方建立起好的關係的正常可能性?
要是關注的是個人之間、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本身的評價,絕不會是這樣,不能站在個人對個人的關係的評價的視角上的相親家長的立場、才會搞不懂這麼平常的道理。
正因為袁騰飛說的老百姓如何精神層次地門當戶對,如何出身不同精神層面很難相同等等是典型的相親家長的潛意識視角、既不能把被相親的對方家庭里的子女也不能把被相親的對方家庭里的家長當作相親家長自己個人的情慾對象去選擇、也不能替代相親家長的子女的個人自身去感覺和評價、又不得不按對未來親家的預期去接觸評價對方家庭,導致只能選擇對方家庭與“刨除對方家庭具體一個個個人的個人水平與個人風格之後剩下的東西”的交集、也就是只能把什麼家庭門戶地位當作信息對象去處理,這種信息處理的結果、和對信息結果進行應用的“對具體個人的水平和風格進行採用”的這種需要之間、存在明顯不匹配,其後果往往是災難性的,就以門當戶對林最理直氣壯的“封建社會大戶人家要用姻親去擴充家族勢力”而言,門當戶對就是典型的任人唯親,按照關係網而不是按照人才去“選拔”家族政治的成員,就像封建皇帝根據門當戶對去選擇大臣、或者封建社會開國皇帝按照門當戶對去選擇創業夥伴,門戶高的當作水平高去授予高的職位門戶低的當作水平低而授予低的官位、沒有門第的平民就好像“你沒有門第、你有什麼了不起,你憑什麼進我們家”的門當戶論按出身看婚姻對象有沒有價值那樣,結果可想而知就是災難性的。
當婚姻關係假如是權貴家族的家族政治婚姻,明說了就是犧牲婚姻本來的情慾關係去滿足家族物質功利的勢力集團的勢力範圍的,雖然這種策略即使在家族勢力上也是導致短期利益然後醞釀長期的災難、就像前面舉的皇帝的例子那樣,畢竟因為人家要的就不是人而是人所附屬的勢力、要的不是以人為對象而是以人背後的勢力為對象,所以還沒有那麼自相矛盾;但是當“門當戶對”變成袁騰飛說的“不是物質層面的門當戶對、而是精神層次的門當戶對”,那麼彆扭的錯位和自相矛盾就很刺眼了。
子女和父母不一樣、甚至截然相反、子女和自己原生家庭的“門戶”的風格非常不同的情形是很常見的,而且一個人的層次、風格怎麼樣,更多是受自己的成長經歷,教育經歷所影響,在封建大家族解體、於是不講物質層次講精神層次的現代社會裡,子女的成長經歷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的比例越來越低,受到的社會教育經歷的影響越來越複雜和龐大,子女和父母因為各自的社會經歷不一樣而大相徑庭,或者與原生家庭的風格極其不同的非常常見,要不然入學考試不用考了直接按照門第來錄取就行了,歐洲封建社會和中國科舉制度之前、還真就是和“門當戶對”的邏輯一致地就按門第去判斷入學標準的,該多麼弱智應該不言而喻了。這應該是社會常識。然而諸如梁宏達、袁騰飛之類,平時評論這評論那好像指點江山意氣風發,然而都看不到這麼明顯的常識,還自以為自己的這個盲點之一是自己多麼老江湖老油條多麼世故老練那樣,這就很諷刺了。
婚姻什麼的要看對方的精神層次的匹配平衡並沒有說錯,個人的精神水平背後有個人所依靠的不同集體無意識、好像不同個人背後有不同集體形象那樣這也是事實,但是梁宏達、袁騰飛之類因為他們自己的相親家長視角,錯把個人精神背後的集體無意識、給混淆成以對方家庭為評鑑接觸的親家候選形象但又不能以對方家庭里無論子女還是家長的具體一個個個人的個體作為婚姻情慾對象去感受對方好不好、只能把對方的家庭門第當作對象去評鑑的相親家長視角里的“對方家庭門第”,然而一個人的精神層次、文化水平、審美品位、個人風格及其背後的集體無意識、這個個人所處在的文化層次的群體,成員是非常社會性、非常流動性,而不是龍生龍鳳生鳳天生的老鼠會打洞那樣門第家族世襲繼承的,懂不懂?用門當戶對去“看對方精神層次的門第”,犯的錯誤就和按照出身看沒有門第出身去看別人有沒有水平和品位,值不值得重視那樣的皇帝所犯的錯誤完全實打實地對應起來,平民按照門第規定能力低、層次低,“躬耕於南陽”被罵諸葛村夫的諸葛亮按照門當戶對、諸葛亮的精神層次、個人水平就不如出身皇帝家庭的阿斗那麼高,或者諸葛亮沒有把自己的門第變成什麼大官、還是南陽一農民的時候諸葛亮的層次和水平就不如同年齡同世代的官二代公子哥兒們那麼高,等待諸葛亮做了官了“門第”隨着官員任命狀而升級了,諸葛亮的個人水平和層次也就跟着門第變高起來,官升多高、門第升多高、個人層次和品位就升多高,要改變一個人的水平、捷徑找到了原來就是升官送錢、拔高那個人的門第,門第一高個人水平就“高”了,諸葛亮有文化有品位和能力是當官被任命被提拔出來的,還“躬耕於南陽”沒門第的時候精神層次和文化就還沒被任命成高門第的文化和精神層次、所以就“低”,其實東漢末年還真就是比袁騰飛還袁騰飛比梁宏達還梁宏達地真就這樣去看一個人的能力和精神層次的,然後社會就變成庸才當道然後就社會崩潰,講究門當戶對的那些人被太監家庭出身的曹操滅得七死八活、還沒有一個比曹操有文學才學。這種現象在近現代尤其在西方近現代更加顯眼,往弗洛伊德的父親母親以上哪怕數祖宗十八代、也數不出一個像弗洛伊德那樣了不起的的大師氣派的門第和人物出來,弗洛伊德的能力和層次是從哪裡來的是世襲什麼門第世襲來的嗎?
從社會朋友關係上來說,不存在門當戶對才能做朋友的事情,雖然身份地位背景落差很大從而導致朋友關係的建立不可能的現象也常見,但並不是身份地位落差很大的人之間人性溝通上有問題所以建立不了朋友關係,而是因為他們的社交圈子彼此隔離導致缺乏成為朋友的機會,但是一旦有機會、正常的人性溝通還是會呈現正態分布、不存在”門當戶對”的朋友關係配對法則,“君乘車馬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車輯”,軍統頭子戴笠的門第高嗎?為什麼想巴結戴笠的其他官員不根據門當戶對的規矩去認為門不當戶不對自己就跟戴局長溝通不了成不了朋友呢?既然從朋友關係看出個人自身個性的能力、素養層次跟家族並沒有必然聯繫,差不多就是正態分布里的t分布,樣本越大、越接近正態分布,樣本越大、家族和個人之間的精神層次對應關係越隨機,那麼評價對方層次是不是和自己匹配,家族充其量是一個既不充分又不必要的條件參考,遠遠不是門當戶對論里沾沾自喜自鳴得意地自以為是着以為的什麼了不起的東西;依然又是從朋友關係可以看出家族並不決定個人的層次和個人之間的匹配開始、朋友關係的更進一步的婚姻關係的個性匹配同樣與家族沒有什麼決定性聯繫,或許有人說朋友關係只是個人之間、婚姻關係涉及到兩個家族的家族成員之間的人際關係、能不看門當戶對嗎?要是這樣的話就更加不能看門當戶對了,兩個家族各出一人的個性匹配尚且表現個性匹配與門戶對等之間大致就是隨機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的近似正態分布的偶然對應,雙方家族成員里的一個一個分別映射另一個家族裡的各個成員的話、這種隨機性還的幾何級數上升,憑“門當戶對”去強行對應起來,就更加“難怪會這樣…”地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了!
要是門第能遺傳和決定人的出息和精神層次、封建社會早就不用各種洗腦早就皇帝的瓜娃兒一定天生比大臣高一等大臣的娃兒又比低級別一些的別的大臣的娃兒高相應一些,社會階層越固化才越符合門當戶對才越和諧,物質功利家族勢力之類的門當戶對雖然愚蠢但是還不太離譜,畢竟官二代富二代就是繼承的就是自身個人水平意外的物質功利條件,還算名副其實;但是“精神層次的門當戶對”就完全搞混淆了個人水平所處在的思想心理交流的集體背景和家族門戶、分不清兩者完全不是一回事,傻不拉幾用相親家長那種沒辦法對對方個人進行個人水平之間的匹配的評估、只能把對方家庭刨除掉每一個人的個人屬性後剩下的家族門第層次來當作欲望的對象的那種傻不拉幾的視角,還搞出精神層面的門當戶對、好像科學家的子女就類似官二代富二代那樣材料物理學家的子女是“材料物理二代”複雜系統論物理學家的子女就複雜系統論二代、骨科醫生的子女就骨科二代心臟科醫生的子女就心臟科二代,彈鋼琴的就鋼琴二代拉二胡的就二胡二代、科學家藝術家的圈子不根據個人最終實際水平、而根據官二代富二代的俱樂部看家庭背景來吸納成員那樣看家庭背景去組織科學家藝術家的協會、要是這樣的話不是腦殘是什麼。
科學家藝術家的子女或者父母跟自己不僅專業絕大部分不一樣、水平也絕大部分非常不一樣、不在同一個檔次的是大多數,“音樂世家”“科學世家”之類“XX世家”其實根本就沒有統計意義,所屬的絕對少數一平均在社會整體樣本中完全服從正態分布、就是少數偶然撞上子女和父母連續幾代水平差不多的那種正態分布里的少數偶然情形,往上數祖宗十八代沒有一個是大師的普通猶太家庭的弗洛伊德一個女兒也是精神分析學家,但其他的子女就再沒有表現出精神分析的才能,雖然文化層次都不低,但是跟弗洛伊德和安娜弗洛伊德的“層次”比起來、要是放在兩個不同的家族裡也完全沒有違和感,由此可知根本不是門第而是別的交流文化在起作用。而愛因斯坦的祖宗十八代同樣沒有什麼科學家,愛因斯坦的子女里也沒有一個科學家,跟愛因斯坦本人的“精神層次的門第”落差大了去了。
雖然生物遺傳對於智商有大概百分之五十的影響,一些天賦在天賦的程度和方向上都可以看到遺傳,然而從遺傳的智商潛能(還不是智商這個結果本身)到個人的教養水平個人精神層次,中間還有漫長的諸多致命影響因素,而且影響智商遺傳的生物信息也不是跟隨父母親代教育水平的“文化門第”的高低調整來變動的,因此父母、家族裡不同成員的個人水平落差很大、文化品位參差不齊個人品性千差萬別,我想這本來是人生里最平常的道理,為什麼那些門當戶對論者不僅看不到這一點、而且通常還為自己看不到這點這麼平常的道理而沾沾自喜,這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