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儒馬不兩立,正邪不同流
送交者: 余東海 2020年10月10日20:48:08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儒馬不兩立,正邪不同流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文明之相通、合一》點評

東海一梟

 

附言:《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文明之相通、合一》一文原是某智庫內參報告,友人去年3月讓我點評。而今時過境遷,文章觀點早已公開,沒有保密的必要了。故隱作者之名,將其文章一部分和我的的批語發表。是非曲直,公諸天下;認同反對,歡迎直言。東海2020-10-3南寧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文明之相通、合一》(核心觀點摘要)一文,常識錯誤多多,基本立論皆錯。點評如下。

 

作者:

本報告旨在回答以下兩大問題:第一,馬克思主義何以為中國人廣泛接受、以至於內在於中國文明中?第二,在中國文明復興進程中,外來的馬克思主義將居何地位?

本報告基本結論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思想在諸多根本預設和命題上有相通之處。此為馬克思主義為中國人廣泛接受、且得以中國化之內在理據。

中國人借馬克思主義所提供的有別於西方正統之現代化方案,補上中國自身相對於近世西方所欠缺之工業化和強國家兩大基本要素,得以實現富強,並轉進於中國文明之偉大復興事業。

消化、吸納了西方現代工業和強國家的新生的中國文明,正是馬克思主義之最終歸宿。

東海曰:

本報告基本結論錯誤。其一、中國傳統思想以儒佛道三家為主,包括諸子百家。

馬克思主義與秦法家在一些根本預設和命題上有相通之處,與儒佛道尤其是儒家格格不入,故“打倒孔家店”才是馬克思主義為中國人廣泛接受的前提,是五四掀起的反孔反儒運動,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掃清了文化障礙,又是五四掀起的民主主義、平等主義等民粹主義思潮,對馬克思主義作了最好的配合。

 

其二、馬克思主義集古今中西極權主義、民粹主義之大成,既與儒家文化格格不入,也與西方現代文明背道而馳,所提供的根本不是什麼“有別於西方正統之現代化方案”,而是極權化加民粹化,恰恰是文明化、現代化最大的思想障礙。

 

關於工業化,有兩種政治性質、制度模式截然不同的工業化:一是西式的自由主義工業化,一是馬式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前者不無可取,後者一無可取。毛時代的工業化即馬式工業化,其本質、性質、宗旨、模式和指導思想統統不堪,其中沒有絲毫人道主義的思考和關懷,讓人民和國家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人民奴隸化,國家監獄化,社會地獄化。

 

因為有人本、人道原則在,西式工業化相對正常,然弊端也不少。我相信,若是以儒立國以儒治國,在現代化方面一定會比西方做得更好。例如,一、可以更好地處理傳統和現代的關係,不會為了現代化而犧牲傳統;二、可以更好地處理工業和其它行業的關係,不會為了工業化而影響農業和其它;三、可以為現代化和工業化提供更好的文化引導、道德關懷和制度規範。

 

現在的富強毫無根基而代價慘重,馬克思主義根本不可能“實現富強,並轉進於中國文明之偉大復興事業。”相反,馬克思主義是“實現富強並轉進於中國文明之偉大復興事業”的意識形態攔路虎。

 

改革開放以來對西方文明有所吸納,是架空、虛置馬克思主義的結果。但這種吸納非常表層和局部,因為馬克思主義依然占據憲位。名不正則言不順,馬克思主義在上,要吸納西方精華,那是千難萬難;要吸納西方糟粕,倒是變本加厲。

 

作者:

報告分八個部分。

一、分析框架:中、西兩大文明類型對峙中的馬克思主義

人類文明有兩大基本類型:中國,中國以西即廣義西方。

西方文明以崇拜唯一真神為中心;中國文明以敬天為根本。天與唯一真神的存有形態完全不同,從而塑造了兩種大不相同的文明樣態。

發源於西方的神教傳入中國,常與中國主流文明形成直接衝突。佛教卻是顯著例外,完成中國化,成為中國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原因或許在於,佛教在西方文化內部本屬批判者,故與中國文化有內在相通之處,比如,兩者均強調人的自覺。

由此可提煉出中西文明互通交流之通則:人類心智沒有無限的多樣性,中國文明和西方文明構成人類文明兩大基本類型,非此即彼。一種思想、觀念、宗教,若反乎西方,必入乎中國;反之亦然。

本報告還指出,明末清初,西方傳教士把中國經典翻譯介紹到歐洲,其中與西方完全異質的思想,助推巴黎和德國的啟蒙運動,從而間接影響了馬克思主義。據此可以說,中國傳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大重要理論資源。

 

東海曰:

如果將人類文明分為中國、中國以西即廣義西方兩大基本類型,那麼,中國文明即儒家文明,仁本主義文明。西方文明則有三種模式:一是西方中世紀的耶教文明,神本主義文明;二是西方現代文明,民主自由,人本主義文明;三是亞西方的馬家文明,物本主義文明。其中耶教文明和馬家文明,只是作為一種政治模式稱謂之,神本主義和物本主義皆反人道,各有相當程度的野蠻性。

 

“中國傳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大重要理論資源”的論點不成立。兩家的哲學和政治學原則截然不同,三觀和辯證法都截然不同,矛盾不可調和。

 

作者:

二、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思想之相通處

中國文明與西方文明構成人類兩大基本文明類型,馬克思主義是西方文明的內部批判者,則必與中國文明有內在相通之處。擇要列舉如下:

1、世界只有一個,首先是物質的。 西方正統神教和哲學相信,神、本體等構成的另一世界更為真實。中國思想以為,神妙莫測、生生不已的萬物之全體即是天。 馬克思主義是唯物主義,與中國思想相通。

東海曰:

如果說中國文明與西方文明有內在相通之處,這個西方文明只能是人本主義文明而不是物本主義文明。仁本主義可與人本主義相通,仁本主義與物本主義是真理與邪說、文明與野蠻之別,焉能相通哉。

 

仁本主義認為,太極是世界的本源,物質和意識都是派生的。太極是本體即本質,生生不息地變易出宇宙萬物,但太極本身是恆常不易的。物質和意識都是現象,本質所現之象,宇宙萬物包括肉體身、意識心都屬於現象。世界統一於太極。詳見東海《仁本主義世界觀》。

 

唯物主義(物本主義)不明天道,不識太極,誤以物質為第一性,根本上就錯。

 

作者:

2、否定人格神。西方正統神教崇拜人格化神靈。中國人所敬之天不是人格神,而有強烈物質性。基於其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是無神論者。

東海曰:

西方文化有兩個系統:神本主義和人本主義,兩者本質上是相互否定的。

 

仁本主義、人本主義和物本主義都否定創世造人的人格神存在,但各自立場觀點大不同。物本主義是無神論,不承認鬼神的存在;神本主義是神本論,賦予神以創世造人的大能;仁本主義是有神論,承認鬼神的存在,但只是視之為“造化之跡”,宇宙中一種特異現象。

 

中國人所敬之天即太極,當然不是神本主義那種人格神,但不能說“有強烈物質性”。太極可以現物質和意識之象來,但太極本身沒有物質性。太極具有超越性,超越宇宙萬物;同時又有潛在性,潛在萬物之中,人人有一太極,物物有一太極。

 

作者:

3、世界是普遍運動的。西方正統神教和哲學普遍厭惡運動、變化。中國聖賢斷定世界始終是動的,且變易之驅動力不是外在的而是內在的。馬克思主義認為萬物處在持續運動、變化之中。

東海曰:

世界和物質是運動、變化、發展的,這當然沒錯。但易有三義:簡易、變易、不易。變易就是指運動、變化、發展。而變易之驅動力是內在的,也沒錯。但內在的驅動力是什麼,“不易”又是什麼,非馬克思主義所能知也。

 

作者:

4、肯定人的主體地位。

西方人普遍信仰人格神,人必須絕對服從之。中國文明則高揚人的主體性,強調人的自覺、自主、自立、自強。馬克思同樣肯定人。

東海曰:

馬克思不識性與天道,不識宇宙生命本質,對人的肯定缺乏內在依據。其物質第一性的世界觀,必然邏輯地導出物質第一位的價值觀和肉體第一性的生命觀,這就必然導致信奉學習者物化和異化。

 

唯中華文化,深知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本性天所命,天人合一,這才能真正地高揚人的主體性,覺悟天命之性,欲不自主、自立、自強不息都不行。

 

作者:

5、沒有實體化的靈魂,不存在脫離肉體的意識。

西方正統神教和哲學相信靈魂是實體化的,理性寄存在靈魂中。

中國人相信身心一體。

馬克思主義與此相通,斷定意識、精神不能脫離其肉體而單獨存在。

東海曰:

身心一體,身指肉體身,心指意識心,身心都是現象,同歸於本性。馬克思主義以物質現象為第一性,對人之本性一無所知。西方神教和哲學於人之本性、天之本體亦無真知正見。佛道有所見而不全。唯有儒家,徹悟圓證,洞察全體。

 

作者:

6、反對個人主義,認定人在社會關係之中。

  西方神教和哲學通常是個人主義的。

  中國思想肯定人是人倫的存生者。

  馬克思主義斷定人是各種社會關係之總和,與中國思想相通。

東海曰:

儒家對個人主義,既不完全認同,也不完全反對。作為政治哲學,以人為本的個人主義,與集體本位的集體主義相反,與以神為本的上帝主義亦大不同,有其相當的正確性正義性,只是不如民本主義優越,因為集體精神精神有所不足。而儒家仁民親民、敬天保民的民,是個體性和集體性的統一。

 

人類本質上是“天之子”而非“各種社會關係之總和”。“各種社會關係之總和”只是人之習性的一部分。馬克思主義把習性的一部分視為人的本質,何其膚淺乃爾。物眼看人,終究有限也。

 

作者:

7、重要的問題是實踐而非認識。

  西方哲學和神教把認識另一個世界視為人生第一大要務。中國思想專注於行。馬克思主義重視人在現實世界中的實踐,通過實踐改造世界,與中國思想相通。

東海曰:

沒有正確的認識和理論,何來正確的實踐。儒家強調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大學》八條目,最先列格物致知;《中庸》把“篤行之”放在“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之後,三達德把“知”放在第一位,都是強調知識的基礎性、智慧的道德性,強調正確的認識和理論對於道德實踐和政治實踐的重要意義。

 

作者:

8、最重要的實踐是生產。西方正統神教和哲學普遍主張禁欲主義,排斥財富,厭惡生產活動。

中國思想主張節制欲望,重視生產。馬克思主義把實踐落實為勞動生產,與中國思想相通。

東海曰:

生產實踐固然重要,但必須道德掛帥。《尚書·大禹謨》說:“德惟善政,政在養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敘,九敘惟歌。”其中“水、火、金、木、土、谷惟修”、“利用”“厚生”都屬於生產實踐,“正德”則屬於道德實踐,節制欲望、重視民生就是一種道德要求。“德惟善政”就是強調政治實踐的道德化。這些都不是馬克思主義所能明白和做到的。

 

作者:

9、反對法律迷信,反對政體迷信,重視先知先覺者的引領作用。

西方正統思想均迷信法律,迷信政體設計。

中國人相信以人治人,以德治人,重視士君子的示範引領作用。

馬克思主義的先鋒隊觀念與此相通。

東海曰:

儒家制度是禮制,非法治,但非常重視法律建設。禮制禮樂刑政兼備,其中刑即刑法、法律。儒家更重視政體建設,雖然承認家天下君主制的歷史合法性,但以“天下為公,選賢與能”為最高政治理想和最佳政體追求。

 

禮門義路、歸本於仁的儒家士君子,不是馬克思主義所能培養。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先鋒隊,必然道德敗壞。真是無產階級,民無恆產則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這種人一旦擁有權利,必然貪婪無度,變成資產階級,更加放辟邪侈。

 

作者:

10、人類社會是歷史地發展變化的。

西方神教、哲學有厭惡歷史的傾向,有“歷史終結論”情結。

中國人相信個人和社會都是歷史的,因而重視歷史。

馬克思主義則有社會的歷史發展理論。

東海曰:

人類社會當然是歷史地發展變化的,但唯物史觀是錯誤的,關於社會存在與文化意識關係、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的關係、社會發展趨勢等等觀點統統錯誤。儒家仁本主義歷史觀(唯仁史觀)與之大不同。關於社會發展總趨勢,唯仁史觀認為,社會歷史發展是螺旋式的,發展的過程是曲折的,善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直接動力。聖賢和豪傑是歷史創造者,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

 

作者:

11、嚮往屬人的普遍幸福狀態。

西方神教和哲學所想象的永恆幸福不在此世而在來世。

中國思想所追求的幸福則完全是屬人的。

馬克思主義所設想的人類的幸福是物質的極大豐富。

東海曰:

儒家和馬克思主義所追求的幸福都屬人,但性質大不同,追求的途徑、方向和理想的內容都大不同。共產主義把物質和“共產”放在首位,大同理想首先是同仁,人人皆有士君子之行。詳見東海《大同理想和共產主義》等文章。

 

作者:

12、反抗霸道的世界秩序。

  西方神教和世俗國家均偏好武力。

  中國人以“修文德以來之”維護天下秩序。

  馬克思主義所構想的共產主義是無國界的,倡導“國際主義”。

東海曰:

目前的國際秩序由美國主導和維持。不錯,美國霸道,遠遜於“修文德以來之”的王道秩序,但比起各種極權主義和極端主義政治,卻優秀、文明、偉大得多,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全體人類的根本利益。假如沒有美國,不知各種“兩極”勢力會猖獗到何等地步,人類苦難將更加深重,前途將更加堪憂。美蘇相爭,假設取勝的是蘇聯,現在全球已地獄化。好在邪不勝正。中華王道不出,美國無以倫比。

 

作者:

三、馬、中最大相通處:反資本主義

  馬克思主義和中國思想最大、最明顯的相通之處在於共同反對資本主義。

  中、西文明構成人類兩大基本文明類型,其經濟模式上大不相同,大體可以資本主義、厚生主義分別概括之。

  自文明突破以來的西方經濟模式大體是資本主義的,這包括古代奴隸制莊園和工業革命後的生產型資本主義,猶太人所代表的金融型資本主義。

  中國文明的正統經濟模式為厚生主義,禹明確提出“厚生”:“德惟善政,政在養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厚生主義肯定家是基本社會組織單元和基本經濟活動單元,財產安排是“家戶所有制”;重視生產,奉行“崇本抑末”政策;要求國家承擔養民之責,為民眾生產活動創造良好條件,必要時主動生產某些民生所需重要產品。

浸淫於厚生主義傳統中,近世中國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人物,面對西方資本主義,幾乎一致持反對態度;偏愛西方反資本主義的思想體系,包括馬克思主義及廣義的社會主義。

  這一點構成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快速傳播的有利思想、政治土壤。

東海曰:

儒家中道文化、王道政治、禮樂制度之品質,當然優於資本主義,但在經濟上,儒家的制度模式和歷史實踐,與市場經濟和私有制頗為接近。因此,儒家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有所異議,是爭取優化和超越。這與馬克思主義立足於黨主制、公有制而反資本主義,性質完全不同。

 

作者:

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已進入收官階段

  馬列主義與中國文明內在相通,由於這一點,中國人有意願、也有能力使之中國化。

  自成立起,中共內部始終有兩條路線的鬥爭:一條是教條主義,另一條則是中國化。兩條路線鬥爭的結果決定中共事業的成敗:教條主義占上風時,革命和建設必遭挫折;中國化占上風時,革命和建設取得勝利。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有三個重要節點:

  第一次,毛澤東領導中共完成民族自覺,實現馬列主義革命理論的中國化。

  第二次,毛澤東、鄧小平等領導中共完成國家自覺,實現馬列主義建設理論的中國化。

  第三次,習近平領導中共完成文明自覺,既清理蘇式教條主義遺蹟,也擺脫西化教條主義干擾,全面肯定中國思想和文明傳統。

  至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已進入收官階級,接近完成。

東海曰: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只能法家化,不可能儒家化。

毛時代是馬法結合,馬克思主義法家化,馬家左道,原教旨。鄧江時代是馬家右道,修正主義,略傾西方;習時代是馬家中道,不左不右,傾向傳統,兼取西方。可稱為馬門雜家。所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儒與馬兩家的思想矛盾具有不可調和性。儒家哲學仁本位,政治民本位,制度民有制;馬家哲學物本位,政治黨本位,制度公有制。仁本主義與物本主義兩大體系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政治觀、歷史觀,兩家之道德標準、政治追求和制度模式,皆格格不入。

 

馬克思主義要中國化,就必須儒家化;要儒家化,就必須大動干戈地根本其五觀,改變其道德、政治原則和標準,那樣一來,也就不是馬克思主義了。

 

當然,從馬時代到儒時代,不可能一蹴而就,必有一個艱難而雜亂的過程,以雜時代為轉型期。儒馬並尊就是雜時代的一大特色。我說習近平思想適合現中國,就是在這個意義上說的,雜時代需要雜思想故。

 

毛家的左馬固太反動,鄧家的右馬也已落後,自由派嚴重缺乏傳統根基,而儒家又太超前,毫無政治社會基礎。唯習思想將馬學、國學及西學燴成一鍋,與這個雜時代最為配套。其對傳統文化一定程度尊重,也為儒家復興提供了便利和機會。

 

作者:

五、馬列主義造就中國為非資本主義的現代國家

  藉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中國構建了不同於西方正統的、非資本主義的現代社會。

  馬克思主義反資本主義,但不反現代,是“反思性現代社會理論體系”,致力於探尋資本主義之外的另一種現代性。

  因此,中國人依照馬克思主義展開其革命和建設,實現了工業化、初步實現現代化;其相應的社會政治架構卻完全不同於西方,其經濟是非資本主義的,其政治是非自由民主的。

  於是,當今世界形成兩種類型的現代國家和社會,引發中國和西方的道路之爭。

東海曰:

馬列主義造就的現中國,不是現代國家,而是國家資本主義、極權資本主義國家。

 

或以為,稱極左時期為極權主義沒問題,改革開放以後,就不是極權主義了。殊不知,中國至今仍是極權主義。

 

改革開放,從階級鬥爭為綱改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計劃經濟改為特權市場經濟,從全面公有經濟改為公有經濟為主、私有經濟為輔,從煽動暴民造反改為防範民眾抗暴,確實有所進步。而今文化層面從反儒改為容儒,更是重大進步。但是極權主義的本質未改。政治制度仍是黨主制,經濟制度仍是公有制,意識形態,馬學仍居憲位。

 

當然,改革開放之後,政治的暴虐性有所降低,社會的自由度有所提升,稱為後極權時期,也未嘗不可。後極權也屬於極權主義範疇。

現中國和美西的道路之爭,政治上是極權主義與自由主義之爭。自由主義民主政治遠遜於仁本主義王道政治,但在面對馬列主義極權政治,卻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包括道義優勢、理論優勢、制度優勢、經濟優勢、科技優勢和軍事優勢。馬列模式毫無取勝的機會。中國要改變自己弱勢地位,要趕上和超越美西,非徹底去馬尊儒不可,非走仁本主義道路不可!

 

作者:

六、馬列主義現代化作為中國文明復興之中間環節

  馬克思主義本身是西方的批判者,中共依靠馬列主義建成非西方的現代國家,反而與中國傳統社會保持了隱秘的連續性:

  第一,中國避免了神教化,得以保持甚至強化了國家的人文屬性。

  第二,中國避免了權力分立的西方特色政治制度,得以建立講道德的精英主導、民眾參與的高效率政治架構。

  第三,中國避免了基於私有財產所有制的資本主義,在一定程度上延續厚生主義傳統。

  第四,中國避免了個人主義,得以有效地凝聚國民。

  第五,中國避免了放棄教化、所謂價值中立的自由主義文化立場。

  總之,馬克思主義版本的現代化方案,有利於中國轉向自身文明的復興。台灣、香港甚至韓國的現代化進程都表明,若採用西方正統現代化方案,是難以轉向中國文明復興的。

東海曰:

馬列主義是中國現代化的大障礙,更是中國文明復興最大的攔路虎。中華文明復興有三大攔路虎:既得利益集團,馬列知識群體,反儒派。馬列是攔路虎之母。

作者賜給馬克思主義的五個“避免”都不成立。

一中道文化本非宗教,孔子開始徹底去宗教化,何須馬克思主義“避免神教化”哉。

二,權力分立的西方特色政治制度,自有其文明性正義性可取性,馬列政治完全不配稱為“講道德的精英主導、民眾參與的高效率政治架構。”

三,所謂的全民所有制或公有制,恰恰是有違經濟民有制和厚生主義傳統的。

四,作為政治哲學,個人主義離外王學近,集體主義既與個人主義對立,亦與仁本主義背道而馳。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導致人民苦難深重和社會原子化。

五,背棄了仁本主義又避免了自由主義,選擇了社會主義,這是人民和國家最大的不幸。

 

作者:

七、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後一步:人倫化

  今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將完成於其人倫化。

  肯定人倫,還是否定人倫,是中、西文明之根本區別所在,因為其涉及對人的存在狀態之基本判斷,從而決定一切價值和制度之基本取向。

  西方文明因崇拜神靈而否定人倫,從而走向存在論的個人主義,其主流思想和制度是消解人倫的。

  中國聖賢肯定人是人倫的存生者,肯定家、族、國乃至天下皆為人倫的共同體。

  當中國傳統政教體系在西方衝擊下七零八落時,馬克思主義理論幫助中國人組織起來,這為人倫化奠定了基礎。

  同時,中共雖信奉馬列主義,卻對接人倫觀念,其組織形態帶有明顯人倫化色彩。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完成,當繼續發育、擴展這一人倫取向,以實現馬克思主義的人倫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將至此圓滿,形成中國馬克思主義。

  中國馬克思主義肯定人倫,致力於建立人倫社會,可建立一系列超越西式治理之制度,成就一種非西方而良好的文明形態。

  馬克思主義人倫化是其自身理論邏輯之必然歸宿。肯定人倫是克服人之物化的唯一出路,人道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只能是人倫的馬克思主義。

  結論是:馬克思主義的成熟狀態是“人倫馬克思主義”,這也是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發展的大方向。

東海曰:

馬克思主義不可能人倫化。人倫化,神本主義基本不可能,人本主義不完全可能,局部可能,物本主義是完全不可能。唯儒家文化才能實現真正的人倫化。人倫是禮制所規定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唯儒家文化才能建設禮樂制度。

 

哲學物本位、政治黨本位、經濟公有本位的馬克思主義,必然全方位地導致人的物化、惡化和非人化,必然上變天性,下奪人倫。這種文化制度框架內,正人正常人都罕見,講人倫太奢侈!

 

作者:

八、馬克思主義將歸宿於中國文明

  得馬克思主義之力而實現復興的中國文明,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歸宿。

  隨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至於人倫化階段,“中國馬克思主義”即告成熟。中國馬克思主義將克服馬克思主義固有的偏頗之處,實現其從批判性向建設性的轉換,從而具有構建完整的美善生活之能力。

  馬克思主義理論主要是批判性的,其建設性方案則歷史地落實為消化、吸納了西方現代生產力,由此而新生轉進、依然保持其人倫中心、人道屬性的中國文明。

  在中國文明復興進程中,馬克思主義還可發揮作用,即批判資本主義。

  至於可普遍於人類之馬克思主義,只能是完成了中國化、也即人倫化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它融匯人類迄今所知可超越資本主義、以至西方文明的兩大主要力量,既有批判的武器,又有建設美善生活之道。

東海曰:

綜上所述可知,欲讓馬克思主義從批判性轉換為建設性,完成中國化、人倫化而歸宿於中國文化和文明,純屬書生夢話。

 

馬克思主義根本沒有能力和資格批判資本主義,其批判既不如理也不如實,而是上綱上線,是非混淆。

 

馬主義與其說富有批判性,不如說充滿破壞性。其破壞性至高無上,建設性一無所有。破壞很行,建設不行;搗亂很行,導善不行;致貧很行,致富不行;害民很行,救國不行,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社會主義理論的原則規定。它原則性地反人性、反人倫、反人權、反人道、反人類,故立足於馬克思主義,就無法建設良制良法良秩良序,也無力對抗西方文化和文明的挑戰。

 

藉此機會澄清一個持久而巨大的誤會。很多人誤以為,資本主義以資為本,一切為了錢;社會主義以人為本,一切為了人。

 

資本主義是資本為個人所擁有的經濟制度,即私有制。這是資本主義最主要的內容,沒有私有制就不能稱為資本主義。其政治制度是民主制,政治學是自由主義,哲學背景是個人主義。社會主義是資本為社會所擁有的經濟制度,即公有制。這是社會主義最主要的內容,沒有公有制就不能稱為社會主義。其政治制度是黨主制,政治學是集體主義,哲學是唯物主義。

 

在黨主制下,所謂社會所有、全民所有、國有、公有云云,無非黨有,黨有即權有,權力私有。故公有制下,公有制最方便特權階級。不僅方便特權階級貪污腐敗巧取豪奪而已,各種資源、資產、生產資料,國人勞動所得和經濟發展成果的大頭,都為特權階級合法占有。這種制度性的剝削壓迫才是最沉重的。

 

社會主義哲學以物為本,政治以黨為本,經濟以公有制為基礎,無論如何導不出人本精神來。所謂社會主義一切為了人,純屬自欺欺人、欺世盜名的巧言。即使有個別領導和官員真誠地以人為本,也只能是空話,沒有實質意義,無法落實故,落不到政治經濟法律教育各種制度的實處,落不到各種政策方針措施的實處。

 

認為個人主義不好,集體主義好,也是一個持久而巨大的誤會。個人主義作為政治哲學,其對立面是集體主義;作為哲學,與人本主義、人文主義、人道主義近義或同義,同樣以人為本,與之相對的是神本主義、物本主義,與之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是仁本主義。故個人主義固然不如仁本主義,但遠遠優於神本主義、物本主義和集體主義。

 

擺在現中國面前有三條道路:馬路已經走絕,理論上破綻百出,實踐中罪惡累累;西路也不易走通,縱然勉強走通,也中正不足,流弊多多,而且永遠落在美國和西方後面。唯有仁本主義,才能汲取傳統中華文明和西方現代文明而超越之。要治本,要真正趕超美西,唯有復興儒家,重建中華,重啟仁本主義文明新一輪。

 

仁本主義道路是中國也是全世界最好的光明大道。2019-4-15餘東海

首發於議報http://www.yibaochina.com/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9: 諾獎年年給日本人,就是打死不給村上春
2019: 陪跑就陪跑吧 村上春樹也許對獲獎並不
2017: 《國際考古學暨歷史語言學學會會刊》(
2017: 韓國為何拋棄漢字 二十年後又後悔了
2016: 四十萬 易金, 十四王, 其來源 易經繫辭
2016: 51.成一切種智(上)
2015: 玄門麼麼,所有人將看到TPP真正是個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