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藝術座談 (2) - 藝術的兩重性
送交者: 木樁 2021年03月07日17:30:13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藝術,多麼美好的名詞。什麼是藝術?確又非常難下定義。不少人企圖給藝術下一個確切的定義,結果都是以失敗而告終。


彈鋼琴人的手指在鍵上飛快地移動,會被說成是鋼琴家。一幅惟妙惟肖的肖像畫,畫者會被說成是畫家。音樂和美術都屬於藝術範疇,這個“家”,就是藝術家。其實,彈琴速度的快慢,肖像畫的像和不像,都屬於藝術的技術部分,給別人戴上鋼琴家和畫家頭銜的人,看到的僅僅是技術,這叫外行看熱鬧。


藝術作品的價值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它的技術價值,就像人的智商;另一個才是它的藝術價值,就像人的情商。


先說藝術作品的技術價值:一個人只要具備正常的思維能力,送他去藝術學校訓練幾年,我就不相信他畫不出一個蘋果。掌握了素描的基本技巧:光影,透視,比例,要它不像蘋果都很難。技術部分是可以很精確地量化的,技術掌握得好的人,寫實畫顯得很逼真,技術價值就高了。技術差的人,往往是在比例上失調,從而,無法精準地反映現實的真像,在視覺效果上就造成失真,就是人們經常說的 “不像”。然而,寫實的目的就是模仿現實,不像現實的畫,就失去了寫實的意義,當然,它的技術價值就低了。


再說藝術作品的藝術價值:這是個非常模糊但又非常主觀的概念,說不清,道不明,見仁見智,沒有統一的標準。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民族風情,不同的階層,不同的教育背景,甚至不同的性別,在審美觀上的差異不僅很大,並且一直在變化。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可以不難地找到這些變化的軌跡,線索及原因。


這樣說吧,藝術的“藝術”部分,是創作者的靈魂體現,內心的情感發泄。一件成功的藝術品,必定來自創作者的心靈吶喊,有着獨特的創作思路,帶有鮮明的個性。我相信,真正的藝術家,一定是先有感情的衝動,然後才產生作品,而不是迎合市場的某種需要,預先設主題,然後再產生作品。藝術是藝術家個性體現所表達的語言,正因為如此,藝術是很個人的東西,你喜歡,因為你和藝術作品之間產生了某種共鳴,某種默契,猶如戀愛中產生的化學反應。同一件藝術作品,有人視為高雅,有人視為低劣。不管喜歡還是不喜歡,都不需要什麼理由。


判別一件物品是否有藝術價值,還有另一招數:靠技術的東西,可以大量仿照,成批生產,確切地說,那是產品。藝術,正因為它的個性和唯一性,則無法成批生產,那是作品。技術和藝術的差別在於是否可以複製,成功的藝術是難以被複製的,如果把藝術的精髓奧妙揭開,藝術就淪落為技術;如果技術精湛到無法複製,技術就上升為藝術,也就是說,藝術的魅力和價值在於它的無標準性。


然而,正是藝術的無標準性,使得很多有價值的藝術作品得不到承認,很多富有才華的藝術家不被接受;而一些毫無價值的低劣文化卻充滿着市場,流行甚廣,被炒作成藝術品;一些生搬硬套,魚目混珠,譁眾取寵,不倫不類的作品,被冠以藝術的頭銜,這,是藝術的無奈。


或許有人說,既然技術不是衡量藝術的標準,那麼,技術就不重要了?不,技術是重要的。技術原為藝術服務,掌握好技術,有助於發揮藝術家的藝術語言,更精準地表達其思想,從而,把作者的情感思潮發泄得淋漓盡致。可以這麼說,一個藝術家不具備技術,就是一個平庸的藝術家,一個藝術家具備了精湛的技術,如虎添翼,可以成為一個偉大的藝術家。


西方文藝復興之前,繪畫純粹是為皇家和教會服務的,繪畫的主題內容只有兩種,一種是教會聖經中的故事,另一種是皇室貴族成員的肖像,當然,“逼真”是目的。畫家與其說是藝術家,不如說是畫匠,靠的全是技術活,畫家沒有選擇畫題的自由。文藝復興時期,發展了一整套繪畫理論:透視,光影,人體解剖,在繪畫的理論上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那時期的油畫,具有非常逼真的現實效果,少女臉上吹彈可破的皮膚,壯士手臂的鋼筋肌肉,貴婦身上的雲霧薄紗。。。在博物館裡,油畫大師的作品比比皆是,令人嘆為觀止。


隨着歐洲工業大革命,照相機的發明,完全改觀,甚至顛覆了藝術家對藝術的理解,對技術的追求。咔嚓一聲出來的照片,比你畫幾天,幾個月的油畫還要精確的多,又何必去花精力寫實呢?你畫得再逼真,也比不過照相機吧?十九世紀下半葉到二十世紀初,西方開始了現代藝術運動,各種流派紛紛湧現,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儘管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那就是對傳統文化的叛逆。也就是說,在繪畫上,“寫實”不再是目的,畫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處理繪畫的效果。畢加索的畫誰能看懂呢?古里古怪,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畢加索本人是這樣說的:“我14歲就能畫得像拉斐爾一樣好,之後我用一生去學習像小孩子那樣畫畫”。藝術家要表現的是自我,追求的是自我,至於你是否能看懂,畢加索並不在乎,這不是他考慮的範圍。


特別要提到的是法國的前衛藝術家杜尚 (Duchamp)。1917年,杜尚把一個男性便池送到博物館參展,引起巨大的轟動和爭議。男性便池當然不是藝術品,它是幾美元從商店裡買來的。問題是,怎麼定義藝術。人們看到博物館裡展覽的便池,非常驚訝和不解,腦子裡第一個反應就是:便池是藝術嗎?那麼,我反問一句:為什麼不能是藝術?你又問:如果連便池都能是藝術,那麼世界上什麼都可以是藝術了?我回答,的確如此! “便池”,本無價值,但是,它在人們頭腦里產生的疑問,引申出來的“問”和“答”的來回過程,發揮了一個行為藝術的功能,這,才是杜尚真正想要達到的目的。


“便池”打破了傳統概念上對藝術的固定理解,那就是,一件藝術品必定代表“美”,不能是丑。“便池”打破了幾百年來人們對於藝術的盲信。


藝術不是科學,不是 exact science 。一件藝術品的好與壞,成功與失敗,一時難以立刻作出評價,只有經過時間的篩選才能得出結論。“藝術”的美中有丑,丑中有美,美與丑之間沒有真正的界限,好了,再討論下去,變成了哲學問題,就此打住。


中國自80 年改革開放以來,為了迎合市場需要,趕時髦,曾經颳起一陣西洋裸體風,各種裸體油畫和雕塑新興而起,相互攀比,相互競爭,比誰的更暴露,越暴露,越時髦,越藝術。於是乎,西安華清池請出一尊楊貴妃裸體雕塑;北京藝術博物館不甘落後,展出慈禧太后的裸體雕塑。我就不明白,貴妃娘娘的玉體只有唐玄宗可欣賞,老佛爺的玉體只有咸豐皇帝可了解,這些藝術家是憑什麼得來的靈感?又是憑什麼窺來的秘密?曾幾何時,又颳起一股抽象風,找來一堆破衣裳破鞋子,破碎的罈罈罐罐,反正越破越爛越藝術,據說,這是抽象派;又有一段時期,流行起行為藝術,乾脆,赤裸裸地站在大眾廣庭之中。。。


面對這些眼花繚亂,不知所云的“藝術”作品,你有何種感想呢?網上盛傳那麼一張照片,北京大學的孔慶東教授,站在一尊女性裸體雕塑旁,一手撫摸着乳房,一臉猥瑣嬉笑,是孔教授對裸體的少見多怪?還是他表演的一番行為藝術?更令人尷尬的是,在西安的華清池,遊客們爭先恐後地和貴妃娘娘合影,有的攀登上去抓乳房,有的在貴妃娘娘池邊洗腳,真讓我無語。中國普羅大眾在藝術修養上普遍欠缺,視藝術高不可攀,深不可測。藝術家,給人以清高的形象。冠着藝術的頭銜,欺世盜名,譁眾取寵,名利雙收,是對藝術的褻瀆,我這樣說不過份吧?


總而言之,這裡沒有秘密,藝術來自於生活,高於生活,藝術是我們生命的體現。所以,我們每一個人的本身就是最豐富的藝術之源,一部無法超越的藝術作品。瑰麗的人生,在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人生的精彩就在當下,時時有亮點,處處有故事。不知道你能意識到這一層面嗎?如果能,你就解脫了,超越了,在“藝術”這個概念上,我認為你和藝術家站在同一高度,我們人人都可以成為藝術家!



我的部分雕塑作品:


雕塑.jpg

雕塑-5.jpg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Instancology English 範例口語
2020: 879北宋宰相韓琦的29代孫、宋美齡之父-
2019: 中國走向文明、走向世界的兩大阻力
2019: 619、質速公式;百花公主;舊歡如夢
2018: 曲度龍風詩派作品叢刊(華 斌專集)--
2018: 白雲先生:痛苦的去槓桿之路
2017: 200《大秦帝國之崛起》觀後(修改)
2017: 川普,奧巴馬任命的日本人Harris正利用
2016: 魏中軍:這幅畫為啥成為鎮館之寶
2016: 打假與反詐騙 - 剝開假反腐真禍國的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