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讓何作庥們見鬼去吧!
送交者: 公民印象 2006年02月19日17:03:30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中國的一位開明君主曾經說過:“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第三句,簡單化起來,就是以過去的歷史經驗為基礎,我們可以發現事物變化的軌跡。但是,經驗事實往往具有天然的局限性!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可是人的最大缺陷正是習慣於局限的歷史的經驗事實而展開自己話語權。一切可恥和卑污的事實都幾乎因為這一點而使我們人類變得齷齪不堪!宗教裁判所的歷史,以及科學裁判所的歷史,都緣於人的從可恥的自私的觀念出發而決斷人類知識的去留。從自己的個人的知識經驗出發判斷人類知識的正誤,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的最嚴重的認知缺陷,只有極少數的可以算作是人類的智者才能真正理解並實踐開明的哲學視野,從而避免了一層又一層的悲劇的誕生。出身英國貴族血統的凱恩斯先生曾經不無嘲弄的說過:人,當他年齡超過二十五歲而還能接受新的知識的時候,那才是人類的奇蹟!


我知道何作庥先生的名字,
在一份中學生的刊物上,我兒子的幾位小朋友來問我何作庥是何許人物,我說:很抱歉,我不大知道。我不想給少年兒童說出我的想法,因為在少年兒童的讀物上看到堂堂科學院的院士的大名已經不是一兩次了。我也曾經在中小學生的讀物上寫過科普文章,一位朋友的玩笑話讓我汗顏,我就再也不去跟中小學生搶版面了。我們的大人們習慣於給少不更事的少年人講大道理,我們的教育就是這樣,我們的院士就是這樣,成天介的在少年兒童的隊伍里混口飯吃,我們的那些退休的老掉牙的先生們組成了所謂的“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沒事幹了,就來給少年兒童講講新社會的優越性,講講革命的優良傳統,像何作庥這樣的院士做不出實驗了寫不出科學的研究論文了,學報的文章也寫不出了。——您別給人急,以這樣的牌子,放個屁,也會給你發表的面子的,所以,大家別傳話!——更不用說什麼SCI的文章,諾獎就更甭提了,怎麼辦呢,來唱唱什麼是科學吧。我認識一位老者,也喜歡跟年輕人奔騰的,跳跳舞不在話下,但唱歌的興致呢也不低,唱什麼好呢,《毛主席的著作我最愛讀》《老兩口學毛選》等等,哈哈,這這麼幹。今天的何作庥也許就是這樣子。科學家,重要的是,做自己的專業的科學研究,做不動了,就好好修養自己的人生,不能動不動就到處以“真理的化身”而自居,不能以一己私見為標準去判斷世間的真假。


須知,以經驗空間的維度去測度未知空間的維度,以有限的經驗空間的維度去推演未知的無窮維空間的性質,這是多麼低級而愚蠢的錯誤啊!!(請大家學習一部名著《有限維空間》,這是代數學的經典著作!還有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科學的歷程告訴我們一個事實,那就是科學發展的軌跡具有相當程度的馬爾科夫性!(這是現代概率論的基本結論。)


何作庥究竟是幹什麼的,我不很清楚。但我看到他到處貼標籤,到處“反科學”,到處“偽科學”的,弄得雞犬不寧,我就很難過,為什麼我們的民族如此低能,如此健忘,如此疏離於人類認知的歷史?!為什麼就這麼容易忘記老蘇格拉底的話呢。


可敬的錢學森先生當年以科學巨匠的身份論證“畝產萬斤”的合理性的時候,我們都還在附和;我們的可愛的何作庥先生在這裡大喊“看啦!這是偽科學”的時候,我們的一幫人也在附和。我們除了低能,就是低能,除了低能,最後還是低能!


判斷科學研究的真假就這麼容易?!哥白尼,布魯諾的性命沒有給我們以任何啟示?!牛頓和伽利略與宗教當局的博弈結果不能告訴我們什麼嗎?!

人們在十數年後和一百年來不能寬恕法國科學院頂尖級科學院士老拉格朗日、老柯西的歷史性錯誤的時候,我們還在睡夢裡打鼾!!——可恨啊!我們的歷史宿命!

人老了,就會有恐懼,這種恐懼,緣於衰老無能和寂寞難耐。所以,二十世紀最具智慧的英國哲學家羅素說:
“有些老年人因對死亡的恐懼而鬱鬱寡歡。青年人有這種感覺乃情有可原。有理由害怕在戰爭中陣亡的年輕人想到他們生活中所能提供的最好的東西被騙走時,感到痛苦是無可非議的。但是作為一個老年人,他經歷過人生的歡樂和憂傷,而且完成了他份內的要做的工作,怕死就有點卑鄙和不光彩了。克服這一點的最好的辦法——至少在我看來是這樣——就是使你所關心的事情逐步變得廣泛和超越個人的圈子,直至自我之牆逐漸遠離,你的生活就會日益融合於宇宙萬物的生活之中……明知別人將繼續我未竟的事業,則我倒願意工作不息,死而後已……”這段文字也許能給我們這些希望老而不朽的先生們借鑑。


我曾經說過,人類所犯過的錯誤,基本上是很愚蠢而且低級的錯誤,偉大的高級的錯誤不會有人犯上。比如,亞里士多德的“女人的牙齒比男人多一顆”之類,比如平常人的受騙之類,即便如惡魔希特勒之類所犯的錯誤也是如此。


我們的何作庥們以科學之尊嚴換取廉價的薄名,實在是對於科學歷史的最大侮辱。所以,我認為,我們不要理會他們,不要再讓這幫固執私見,老糊塗們占據我們青少年的知識視野,干擾我們青少年健康心靈的成長,讓何作庥們見鬼去吧!


對於科學和偽科學,應該有一個理性的態度,感性是千萬不行的,時間是考驗的基準,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的感性和直覺的不可靠性,我們也有理由相信科學研究的複雜性,我們有理由相信科學研究的禁區和規範問題的無從表述。當老拉格朗日說一個年輕人的研究毫無價值的時候,當八十高齡的柯西斥責一位年輕人的研究“不可思議”“不可理喻”“是瘋子的傑作”的時候,他們都高舉着科學的利劍,也都有“審查”的最高權威。然而,僅僅過了十四年,他們也都跟隨他們的被審查人死去的時候,另一位偉大的人物才發現兩位偉大而可恥的前輩的“斷言”是法國乃至與整個世界的科學家們的奇恥大辱。——因為正是這一“瘋子的傑作”被發現開啟了世界科學研究的“新紀元”。由此,又一門科學的“哥白尼”被科學巨匠而不是宗教裁判所迫害了……


科學家們都熟悉這段歷史麼?!

最後,我申明,科學做假的問題是道德問題,也是制度問題,不是科學研究本身的問題。

05年11月12日,於西客站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一個最值得推崇的教育體系
2004: “老師”,將步“小姐”後塵?
2003: 季羨林:站在胡適之先生墓前
2003: 中國的大學排行榜就應該輕視人文科學
2002: 中國與美國名牌大學的比較與分析
2002: 美國名校成功原因初探(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