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的藝術 第十章戰略和戰術 科學研究中的移植法 |
送交者: 芨芨草 2021年07月05日06:57:42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科學研究的藝術 W.I.B.貝弗里奇 著 陳捷 譯
W.I.B.Beveridge THE ART OF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William Heinemann Ltd. London, 1961
威廉•伊恩•比爾德莫爾(William Ian Beardmore,WIB)貝弗里奇是澳大利亞動物病理學家,也是劍橋大學動物病理學研究所所長。他於1908年4月23日出生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朱尼市,並於2006年8月14日去世。他是1957年的《科學研究的藝術》和1977年的《上一次大瘟疫》的作者。
第十章 戰略和戰術 “研究,完成,出版。”——法拉第 科學研究中的移植法 一切科學上的進展都是以先前的知識為基礎的。發現者是為大廈的拱門提供冠石的人,他們把主要由別人建造的完整結構揭示於世界。然而在這一節里,我不想多談作為發展基礎的知識背景,而想談談如何使一種新的知識適用於不同的條件和環境。 有的時候,決定一項研究的基本思想是來自應用或移植其他領域裡發現的新原理或新技術。這種取得選展的方法稱為研究中的“移植”法。這也許是科學研究中最有效、最簡便的方法,也是在應用研究中運用最多的方法。但決不可因此而輕視它。科學上的進展來之不易,所以必須運用一切有用的方法。有些這類貢獻與其稱作發現不如稱為發展,因為並未披露新的原理,揭示新知識也不多。然而,在把新發現的原理或技術應用於不同的問題時,通常會取得一些新的知識。 移植是科學發展的一種主要方法。大多數的發現都可應用於所在領域以外的領域。而應用於新領域時,往往有助於促成進一步的發現。重大的科學成果有時來自移植。利斯特移植了巴斯德證明腐爛是由細菌造成這一成果,發展了外科手術的消毒法。 人們也許以為,新發現一經公布,它在其它領域內可能的應用就會立刻自動地接踵而來,但實際情況很少如此。科學家有時看不到其它領域中的新發現對自己工作可能具有的意義,或是雖看到了但不知道該做何種必要的修改。從發現細菌學和免疫學的主要原理,到把所有這些原理應用於各種疾病,中間經過了漫長的歲月。在赫斯特用流感病毒發現病毒可使血被凝集的原理以後,過了一段時間才發現,這一原理也同樣適用於其他多種病毒,當然,正如人們可以設想到的,須略加修改。後來,才發現這一原理也適用於某些細菌。 利用其他學科採用的新技術是移植方法的一種重要形式。有些研究人員有意識地採用一種新技術,然後尋找一些可把這種新技術運用在其中的課題,藉助新技術的特殊優點另闢蹊徑。舉例說,色層分離法和血液凝集法就曾這樣運用於與其最初發現的領域相距甚遠的方面。 使用移植法有可能促成科學的進展,也許這就是為什麼研究人員對自己狹窄的研究范圍之外至少是重大的發展要有所了解的主要原因。 在本節里我們不妨再提一下某些早經運用但卻無科學根據的習俗與實踐經驗方面的科學發展。許多治療方面的藥物就是這樣採用的。奎寧、可卡因、馬錢子絕麻黃素等藥物,在科學地進行研究認識其藥理作用之前很久就被採用了。據說,可提練麻黃素的麻黃草的醫藥性能,旱在五千年以前的中國,就由神農皇帝發現了。南美的土著發現奎寧、可卡因和馬錢子的經過已湮沒無考,但顯然,一定是純經驗的。順隨便提一下,人們提取奎寧的金雞納樹就是以金雞納伯爵夫人的名字命名的。這位夫人1638年用金雞納霜治癒瘧疾,後來又把它從秘魯引進歐洲。這類研究還有一例,即那些古老的加工行業,如鞣皮、制酪和各種發酵法。很多這類加工程序今天已發展成精確的科學步驟,得到改進,或至少是可靠性更大。種牛痘也許可算在這一類里。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0: | 913、習總的豪言壯語;刻在石頭上的話 | |
2020: | 1071萬人將迎高考 家長:你該有自己的 | |
2019: | ZT:USA,人類第一個按上帝意志建立的國 | |
2019: | 新版Ipv6協議和全球互聯網革新 | |
2018: | AACE高度讚揚川普政府對大學錄取政策的 | |
2018: | 與日本女人那些事兒 | |
2017: | 《中國哲學之結構》內容簡介 | |
2017: | 彭運生談藝錄(73) | |
2016: | 台北故宮“jadeite 白菜”價值真過億嗎 | |
2016: | 對比波士頓 ,上海廣告太曖昧變態(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