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能不能取代漢字?
最近北京車站的車牌標誌中,原來的英語注釋被漢語拼音代替了。此舉搞的不倫不類,連中國人都不認識了,遭到大眾的一致批評。但據當局說此舉是為了貫徹有關的漢語拼音文件和強迫外國人學漢語云云。我估計只有習近平拍板才可能有此舉措,北京市長就是吃了豹子膽也不敢自己決定。此舉又是我黨的一貫優良傳統“外行領導內行”的體現。我猜測,習近平以他的小學資歷想學武則天,毛澤東一樣在歷史留名,所以才敢改動文字。政治的因素不是我這裡的興趣,我想簡單地討論一個學術問題,漢語拼音到低能不能取代漢字?我曾花過相當長的時間研究這個問題(也許也想留名千古吧,我叫它“字母字”),最後不了了之,因為首先還要吃飯第一。但我很有一些感受,簡單說一下我的結論。
第一, 毛澤東提出的“走世界拼音文字的方向”(大意)是對的。問題是,中國五十年代的漢語拼音只是走了朝這個方向一半的路。
第二, 以目前的漢語拼音,不可以取代漢字,因為重音字的原因(所以目前的漢語拼音取代英語的改變必定會失敗無疑)
第三, 漢語字體組合的本質是“疊床架屋”。所以必須首先研究如何精簡漢語偏旁部首才可以用。
第四, 將偏旁部首精簡之後,成為類似西語的字母,必須要二十六個,必須是獨一無二才可以使用。
第五, 精簡過的偏旁部首類似於西語的字母,規定了發音規則以後就可以代替漢字原型,而且可以用聲音拼寫,如同西語,以克服漢字目前的根本缺陷。
對目前現有的近二百個左右的偏旁部首改造的難度在於,這些精簡過的偏旁部首必須能有與漢字一對一的功能,而現代漢語有近七萬個字,常用的三千四。要達到一對一的目的。計算機將漢字的書寫簡化了很多。但還必須首先調用軟件才可以輸入,不像西語可以直接用鍵盤輸入。但語言的主要用處首先在聽說。漢語的字型和音的無關聯,是漢語最落後的弊病。
漢語的改造是造福中華民族千秋萬代的大事。但我懷疑以習近平小學程度文化的智力是否能夠作成,因為他是“志大才疏”之輩。總之,作就是嘗試,有勝於無,祝他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