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平隨筆|人性邏輯11. 人有沒有自由意志? |
送交者: luis 2022年07月06日16:29:42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劉清平隨筆|人性邏輯11. 人有沒有自由意志?
提起“自由意志”,俺老漢更是氣不打一處來,都快摟不住火了,因為西方哲學在這個問題上,不僅糊塗,而且犯傻,甚至愚蠢的說法,簡直像雨前的螞蟻,雨後的春筍,層出不窮。頭一個要懟回去的,就是有些人居然否認,人真有這麼個玩意兒,全然不顧字詞概念的原初語義,以及人生在世的日常經驗。
先來看字詞語義:“自由意志”是個神馬意思呀?分崩離析地說,其實就是“由乎自己的意欲志向”:按照人性邏輯的鏈條,你的意志既然來自你的需要,自然就是由乎你自己的,所以也就是“自由”的了,毫無懸念。
說白了,哪怕你的意志產生的時候,受到了別人的忽悠或逼迫,行為的後果也只是對別人好,它不還是要經過你脖子上的那顆腦袋,在你的自覺心理中冒出來?這就叫“由乎自己”,不然也不會有“自作自受”,作為人性邏輯的第三元理了。
再來看日常經驗:人活在世界上,有沒有“(現實)自由”呢?當然嘍,很多情況下,確實沒有;但很多情況下,或多或少,總有一些吧。就算一丟丟也沒有,你不還是會追求嘛。那以什麼為動機呀?廢話一句地講,要不是以自由意志為動機,你豈不是只會追求“不自由”,不會追求“自由”麼?這個意思上說,只要承認了人會追求自由,就不得不承認,人有自由意志,不然你靠什麼去追求啊?
說穿了,人生在世,無論自由,還是不自由,都離不開自由意志:你品嘗了美味,考上了大學,給相中的候選人投了票,你就會因為實現了想要—意志,志得意滿地覺得自由了。相反呢,你沒趕上公交車,投稿和表白都被拒了,小區門封了出不去,你就會因為沒實現想要-意志,失望沮喪地覺得不自由。所以說,否定了自由意志,就等於否定了人的存在,因為要是沒了它,人連一天都活不下去。
莫名驚詫的是,這樣子常識加邏輯的簡單問題,某些個西方哲學家就是拎不清,非要說自由意志純屬子虛烏有,只是個憑空想出來的幻覺……這樣子看,說他們不接地氣,很傻很愚蠢,冤枉他們了嗎?答案就倆字:非也,嗯哼。
說破了,無論古典的,還是摩登的,也無論貨真的,還是價不實的,自由主義問世這麼些年了,今天還在若干最基本的問題上犯糊塗,這是個重要的原因:由於忽視了“需要—想要—意志”這個動機源頭,連人靠什麼追求“自由”都還沒搞明白呢,怎麼能把“主義”的事兒說清楚啊?一言以蔽之,假如人壓根就沒有“意志自由”的話,那些個“現實自由”,包括但不限於言論自由、新聞自由、集會自由等等什麼的,難道會從天上自個兒掉下來嗎?荒唐。
另外有兩個常見的成語,“隨意任性”“從心所欲”,人們往往用來形容“自由”的,也能從“由乎自己的意欲志向”的同義反覆中,順水推舟地推出來:由於自己的“想要”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它就會憑藉“想要怎樣就怎樣,不想怎樣就不怎樣”的方式,依隨自己的意願,放任自己的本性,順從自己的心願,聽憑自己的欲求。所以哈,只要做到了“隨意任性”“從心所欲”,人們就“自由”了;反過來,但凡撞上了“逆意反性”“違心背欲”,人們就“不自由”了。
友情提醒一句:像“無欲則剛”一個樣,“從心所欲”的成語也出自聖人之口,可他老人家,連同後世的儒生們,好像都沒回答下面的問題:這八個字放一塊,是不是意味着,人們一旦自由了,就變得通體不剛,“有欲則柔”了呢?存疑。
放下剛柔存疑的問題不談,無論“財務自由”名目下的外賣自由,車厘子自由,名牌包自由……,還是“自由階梯”里的菜場自由,飯店自由,旅遊自由,汽車自由,房子自由……,哪一個不是因為“由乎自己”的“隨意任性”,文言又叫“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才美其名曰“自由”的啊?
這樣子看,黑格爾說得其實很精闢:意志本身就有自由的特徵,以致不自由的意志,或者說不是“由乎自己”地“隨意任性”的意志,壓根不算意志。於是乎,人性邏輯就能隆重推出它的第四命題了:“人是憑藉意志自由追求現實自由的存在者”——或者說得更簡單些:“人是追求自由的存在者。”
話說到這份上,有必要先澄清幾個術語,免得被曲解了:“自由意志”和“意志自由”是同一個意思,都是指“由乎自己”而“隨意任性”的“想要—意志”。採用“意志自由”的說法,主要是為了突出它和“現實自由”的遙相呼應,表明它們其實是“自由”的兩種形態:一種是意志中還沒實現的自由,如同“夢幻泡影”那樣子;一種是現實中業已達成的自由,如同“美夢成真”那樣子。
所以呢,“現實自由”就是人們把“意志自由”落到實處後的成果結晶,因而和“意志自由”中間,差不多隔了個“現實不自由”的距離。怎麼講啊?你“想要”投稿和表白都能成功,只是“意志自由”;如願達成了,則是“現實自由”;可要是統統被拒了,你就悲劇啦,落入了“現實不自由”,不是?
至於單說“自由”二字,廣義上同時包括了“意志自由”和“現實自由”,重在強調它們都是“由乎自己”的“隨意任性”這個共同點;狹義上則專指“現實自由”,重在強調實際達成了“由乎自己”的“從心所欲”。也因此,敬請各位根據上下文語境,不時做點辨析,看看它到底是廣義的,還是狹義的。
回到正題上哈:一看到“人是追求自由的存在者”的命題,有人就激動開了,指不定還會歡呼或斥責,“自由主義”的招牌掛出來啦。然而且慢。別忘了,按照本系列的定位,這裡說的只是實然維度的自由,並非應然維度的自由,因此也沒有好壞對錯的規範性內涵,更不涉及“不可害人—尊重權益”的正義底線。所以吧,這裡說的自由,既包括了張三助人為樂,李四酗酒吸毒的自由,也包括了王五坑蒙拐騙,趙六創作藝術的自由,嗯哼。
這樣子專門打亂了說,無疑是鑑於人際之間的歧異性,試圖彰顯“自由”二字的實然含意,防止各位把自己的應然立場偷運進來,宣稱你們討厭的“隨意任性”,就不是自由;只有你們青睞的“從心所欲”,才是真自由。
當然嘍,事情的另一面是,肯定也有某些“理中客”,利用這樣子打亂了說的機會,十分“辨證”(淺人註:不是“辯證”喲)地宣布:既然不管創作藝術,酗酒吸毒,還是坑蒙拐騙,助人為樂,統統都是“自由”,那它們也就像著名的“文化”那樣子,彼此之間,沒有高低之分啦……
對於這類鑽空子的“理中客”,必須堅決懟回去:本系列說這些都是“自由”,僅僅是在實然維度上,指出它們統統遵循着人們追求自由的普遍邏輯,我們不可因為自己喜歡不喜歡,就斷言哪些是真“自由”,哪些不是真“自由”,卻絲毫不意味着,我們在應然維度上,也不必憑藉“不可害人—尊重權益”的底線,區分哪些自由是“正義”的,值得肯定,哪些自由是“不義”的,應當否定。
問題在於,對於人生在世的所有自由,無論正義,還是不義,要是不了解它們的實然性共通機制,我們的應然性讚頌或譴責,就會缺乏理據,蒼白無力了,所以有必要在“正義啟明”的系列,進行規範性的肯定或否定之前,先行在這個系列裡,用非認知價值中立的方式,如實考察在背後支配着它們的普遍人性邏輯……
其實哈,不僅“自由”,還有“價值”“道德”“法律”這些詞兒,應然維度上,都是同時兼有好和壞的雙重意蘊的。可是呢,人們卻習慣於從褒義上理解它們,單單賦予它們“好的價值”“善的道德”“正義之法”的意思,結果讓“有價值”“有道德”“合法”等等,成了表揚讚美的正能量用語,卻忘了現實生活中,還有“壞的價值”“惡的道德”“不義之法”的負能量因素。反倒“政治”是個例外,好像總和“骯髒”的貶義脫不了干係。奇了怪了,不是?
“求知愛智”和“道德元理”的系列會說明,這些單向度的誤解,是怎樣形成的。在此敬請各位記住一點:本系列裡,所有這類詞兒,都是在實然意思上說的,而把它們的應然內涵,無論好壞,不管優劣,統統懸置起來了,所以才主張,助人為樂,酗酒吸毒,坑蒙拐騙,創作藝術等等,全是人們基於“意志自由”,達成的“現實自由”,嗯哼。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1: | 我覺得吧,香港那個刺殺警察的黑衣人的 | |
2021: | 打倒中國共產黨就行了麼? | |
2020: | 《評“(吳言)郝海東發聲”後該怎麼做 | |
2019: | “雙相對”的兩個界定(0) | |
2019: | 輸入法也能發3D動畫表情? 來看看微軟Sw | |
2018: | 美國為什麼偉大-紀念美國國慶 | |
2018: | 2018年度國家獎自然科學獎化學組評審內 | |
2017: | 300 推背六 如何人道合天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