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誠信缺失困擾學術殿堂
送交者: 徐迅雷 2006年04月24日15:38:09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剽竊抄襲、侵占成果、申報造假、藝術剽竊……近來,學術界和文娛圈的誠
信危機此起彼伏。一樁樁“造假”事件的背後,是一些人對科學研究、藝術創作
的急功近利。學術之心、道德之心的缺失正在危及我們的學術和藝術殿堂,重建
這一殿堂需要每個人的努力。

  近來,學術界也好,文娛圈也罷,誠信危機此起彼伏,似乎已經絕非“七八
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所能形容:因涉嫌學術造假,原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
助理劉輝日前被清華大學撤銷教授職務;《劉心武揭秘〈金瓶梅〉》被指認為偽
書,是不法書商眼紅《劉心武揭秘〈紅樓夢〉》的暢銷而製造的“偽姊妹篇”;
花兒樂隊抄襲歌曲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經專家鑑定,包括《嘻唰唰》在內的諸多
歌曲確屬抄襲……

  有人不禁驚嘆:這是一個連抄襲都變得“風騷”的時代!剽竊抄襲、侵占成
果、申報造假、操控評選、出賣文憑、買賣版面、學術受賄……文明人難道就這
樣遠離了學術倫理與文化誠信?

  據媒體報道,高校成了科研項目虛假申報的重災區。有人靠學術造假,從國
家口袋裡圈錢;年輕人剛出道,往往膽子更大,很少有人能靜下心來,苦心鑽研
學術;很多年輕科研人員從事科研的動力不是追求真理,不是對科學的渴求,而
是名利。對於這種現象,有人分析說,當前,一些人對科學研究的態度是急功近
利、寅吃卯糧,科研成果拿來就得管用,須立竿見影,特別是基礎研究工作所需
要的“十年磨一劍”的從容氛圍已經蕩然無存。在浮躁功利的氛圍中,投機取巧、
弄虛作假的學術不端行為不斷出現也就不足為奇了。可是,這樣的“不足為奇”
如果變成了“不足為恥”,文明人的文明又何去何從?

  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 “缺水”的時代。北京大學校園內的河塘一直缺水,
所以北大校長許智宏日前說,“如果未名湖幹掉,北大就不叫北大了。”如果未
名湖幹掉,失去的是一個人文的湖;如果水木清華消逝,失去的是一個人文的景。
而比這更可怕的,是學術之心、道德之心的“缺水”——就是人文精神和道德底
線的消失。

  一位經濟學教授在一次講座中談到“誠信”時說:“中國學生去國外留學前,
常常需要找一位教授先寫一封推薦信。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在上面簽上自己的
名字,對方學校就認可;到了90年代早期,簽名之外還要蓋上自己的印章;9
0年代後期,推薦信上的內容愈加豐富了,除了簽名、蓋章外,還要求加蓋系、
院或大學的騎縫章,人家才買賬;到了21世紀,這些都不算了,外國大學在收
到推薦信之後,通常還會發一封函給推薦教授,以確信教授是否真的推薦了此
人!”

  哲人有言:“真正的文明在於所有人把自己主張的權利授予其他的一切人。”
可是,今天的一些“文明人”卻致力於“把其他一切人的權利奪來據為己有”。
一份科研成果、一封推薦信、一首歌曲……每一個這樣的“一”都可以為學術倫
理與文化誠信添磚加瓦,而更需要的是重建支撐這些磚瓦的文明之規和精神之軌。

(XYS20060410)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植物研究所更名的若干思考
2003: 印第安納大學(IU)
2003: 面對SARS:警覺、預防、安心
2002: 我的治學經歷與體會--楊振寧 ZT
2002: 科大的招生藝術 VS 復旦的“鐵面無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