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不同的共產主義觀 |
送交者: 芨芨草 2023年02月02日02:33:32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兩種不同的共產主義觀 李靖炎
一,前言 著名的‘歷史終結論’,如今連它的作者也不得不承認已經終結;但是產業工人的共產主義革命學說,隨着蘇聯的自我潰解而確實已經終結了。取而代之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後者由鄧小平、江澤民等所開創,可以簡稱為“科技馬克思主義”。 產業工人暴力革命的共產主義觀,已經為歷史所否定,科技馬克思主義主義的共產主義觀觀則正在大發展。今天中國在國際上不再宣傳共產主義革命,因為只要各個國家充分發達起來,將來在生產力充分現代化,特別是人工智能化以後,各個國家自然會按照他們各自的方式逐步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中國只要盡力幫助各個發展中國家儘快發達起來就行了。 二,產業工人革命的共產主義觀 (一)產業工人共產主義革命學說 1,學說的提出及其後來的發展 產業工人實現共產主義社會的要求,是西歐的產業工人在十九世紀中期自發地提出來的,是他們請求馬、恩為他們寫出《共產黨宣言》的。 在今天來看,《共產黨宣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文件,但不可避免地含有嚴重的歷史局限。 這個學說固然體現了當時西歐激進工人的希望,但在馬、恩生前始終沒有得到歐洲大多數工人的贊同,特別是在德國首相俾斯麥提出了改善工人生活的政策以後。 關於第一、二國際的研究已經極多,這里不去重複。 2,這種學說失敗的必然—違背歷史唯物主義 《共產黨宣言》論證了產業工人在當時通過革命建立共產主義社會的要求。但是這種要求其實是違背後來馬克思分析總結到十九世紀中葉為止的世界歷史而提出來的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特別是其中的“兩個決不會”的重要斷。它指出任何一種社會形態,只要它還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就決不會滅亡。這一點已經為迄今的世界歷史證明確實是真理。迄今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仍然還在促進科技與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至今也沒有滅亡。然而《共產黨宣言》卻要求產業工人在當時蒸汽機水平的生產力的基礎上,奪取政權,消滅資本主義,建立共產主義社會。這顯然是根本不可能的。 3,產業工人階層自身的局限 從今天來看,產業工人固然比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沒有直接聯系的城鄉貧民遠為先進,但是實際上並沒有發展科學技術與先進生產力的能力與興趣。在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隨着先進生產力的發展,工人們不斷被迫拋棄已經熟悉的生產技能而去學習更為先進的生產技術。這對他們來說是一件苦事,特別是對年長的工人。斯大林年輕時寫的一篇文章稱頌共產主義,是以為它沒有競爭,工人不會失業。但是一個國家如果在當時實現了這種‘共產主義’,顯然很快就會被淘汰。美國西海岸的碼頭工大罷工,阻止資方使用先進的設備。這樣的工人怎麼會有能力建設共產主義社會? (二)十月革命與蘇聯 1,列寧的探索 列寧作為一個偉大的革命家,對於到底應該如何實現共產主義,進行了許多探索。他長期流亡西歐,不可能不知道恩格斯晚年對他們年輕時的主張的批判。但是列寧顯然對此並不以為然。他雖然在1905年時還追隨普列漢諾夫,認為在俄羅斯革命成功後應該為資本主義的發展開闢最好的道路,以便讓產業工人有發展壯大的機會。但是隨着一戰的發生,他放棄了這種看法,轉而要產業工人利用這種機會奪取政權,實現共產主義革命。他有一定的歷史唯物主義修養,但是並不贊同馬克思的“兩個決不會”的論斷。他在一篇介紹馬克思的文章里故意不提這個論斷。只是在十月革命後經過了許多嚴重的挫折以後,他方才在布哈林的幫助下開始認識到過早地消滅資本主義是不適當的,提出實行“新經濟政策”,恢復資本主義經濟的合法性。這意味着對馬克思的“兩個決不會”的論斷的回歸。 但是即使是“新經濟政策,也並未達到後來鄧小平等所達到的科技共產主義觀的高度。 2,斯大林主義的道路與蘇聯體制的優越性 斯大林在奪得大權以後很快就取消了“新經濟政策”,並且消滅了列寧的大批戰友,以毀掉蘇聯的農業(‘集體農莊化’)為代價,實現了初步的工業化。從現在來看,蘇聯搞的其實是以政府為絕對寡頭的國家資本主義。它禁絕了人民發展民營企業的積極性,使蘇聯實際上始終是一個超級龐大的發展中國家。除了與軍事有關的方面而外,科技、生產力水平、人民的生活等始終都沒有趕上西方發達國家。 列寧在十月革命後就指出:如果蘇聯的發展速度不能遠遠地超過資本主義國家,它就一定只是一種烏托邦,而不是真正的共產主義社會的初期階段。事實也確實是如此。 斯大林主義的嚴重弊端早已盡人皆知,不必討論。蘇聯為什麼能夠長期生存倒是值得一提: 蘇聯位於歐洲的東部,國土極為遼闊。如果十月革命是發生在德國或法國,其所建立的工人國家顯然立即就會被西歐各國所消滅。 蘇聯在民族政策上沒有採取美國人對印地安人的種族滅絕政策,而是幫助落後的少數民族發展起來。因此在二戰中能夠依靠各民族的團結戰勝德國。 蘇聯政治體制很有效率,並且把全民高度地組織了起來,因此在二戰中打敗了在工業和科技上遠勝於蘇聯的德國。 後面兩點被改革開放後的中國所繼承,也是中國能夠迅速大發展的重要原因。當然中國的地理因素也起了些作用。 (三)共產國際與南斯拉夫 1,列寧建立的共產國際 列寧在十月革命勝利後組織共產國際時,曾經認為,世界上的不發達國家只要人民奪得了政權,將來就可以在強大的蘇聯的幫助下越過資本主義階段而直接進入共產主義社會。這種看法本身就過於高估了外部的政治勢力的作用,何況蘇聯本身就不是真正的共產主義初期階段。蒙古是得到蘇聯幫助最早的國家,但是始終沒有發達起來。 2,斯大林領導下的共產國際 斯大林領導下的共產國際鼓舞了世界受壓迫各國人民的鬥志,燃起了一些武裝鬥爭,但是幾乎全都沒有結果,實際上只是分散了帝國主義的注意力,起了保衛蘇聯的作用,而並沒有起到推動世界向共產主義社會的邁進。 3,東歐社會主義國家 十月革命以後始終沒有任何一個西方發達國家的工人發動了共產主義革命。幾乎連這種企圖都沒有,雖然它們並不是沒有過強大的共產黨。產業工人的大多數始終沒有進行共產主義革命的要求。這才是真正的原因。 二戰後東歐出現了一些‘社會主義國家’。它們的出現多半與蘇聯紅軍幫助了當地的共產黨直接相關。這些東歐國家像蘇聯一樣,始終在經濟上無法趕上西方發達國家。東、西德的發展變化是一個最突出的實例。 4,南斯拉夫的特點及其失敗 南斯拉夫共產黨在二戰後期依靠自己的武裝鬥爭取得了政權。它不願一切聽斯大林的指揮,與蘇聯鬧矛盾。西方也故意支持南斯拉夫與蘇聯相對抗。 南共試圖走出一條與蘇聯不同的社會主義道路。其特點是,不是把工廠的利潤收歸國有,由政府來進行擴大再生產,而是把利潤交給了工人。工人固然大大地富裕了起來,但是卻沒有人執行資本家的擴大再生產的職能。結果是較先進地區的工業固然無法大發展,國家更沒有力量幫助落後各邦的發展。 等到蘇聯潰解後,南斯拉夫對西方不再有可利用的價值,西方立即就挑撥各邦之間的關係,瓦解了南斯拉夫聯邦,而且無情地用武力消滅了它。 南斯拉夫的失敗也說明產業工人自己確實沒有能力建設國家,更不要說建設共產主義社會了。 (四)改革開放前的中國 解放前的中國共產黨主要由農村貧民組成,有少數革命知識分子在其中起領導作用。但是這些左翼知識分子受到的是十月革命的違背馬克思的“兩個決不會”的歷史唯物主義判斷的列寧斯大林主義教育成長起來的。他們不知道科技知識分子的先進性,他們自己就認為他們是應該被改造的對象。這是改革開放前共產黨的一個極大的弱點。因此他們雖然在長期革命的實踐中摸索到了符合列寧晚年的“新經濟政策”思想的“新民主主義”理論,但是在解放以後卻無力加以堅持,以致讓代表落後貧民的極左勢力胡作非為,給國家、人民和共產黨自己一而再地造成浩劫。 斯大林還知道必須反對落後貧民的平均主義思想,知道必須堅持“科教興國”的建設路線,然而中國的極左勢力卻在改革開放前大搞平均主義和反智主義,迫害科技知識分子。連科教興國路線都被他們認為是‘修’了。中國的極左勢力的所作所為是斯大林主義向落後貧民的平均主義與反智主義方向的墮落。 極左分子在所謂的文化大‘革命’中的瘋狂,終於毀掉了廣大幹部和人民群眾長期對極左分子的迷信,使黨內先進勢力的代表有了進行改革開放的機會,把馬克思主義發展到了現代的科技馬克思主義階段,也才有了現代的科技共產主義觀。 三,科技共產主義觀、科技馬克思主義與現代歷史唯物主義的創立 (一)鄧小平同志指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近代生產力對科學技術的依賴,是馬、恩受制於十九世紀的歷史條件而認識極其不足的。因此他們也就看不到工薪階級的產業工人階層的局限性,過於高估了他們的革命性與能力。他們因此不可能充分認識到科技知識分子階層在發展生產力上的的重要意義,不可能認識到他們才是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創建者。 在這方面,俄羅斯的馬克思主義者普列漢諾夫就比他們前進了許多。但是遼寧在這方面並沒有什麼進步。 鄧小平同志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致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有劃時代的巨大意義,從此方才開闢了新的歷史唯物主義和科技共產主義觀。 (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科技共產主義觀的奠基思想 具體地大的發展了科技馬克思主義和現代歷史唯物主義的首先是共產黨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首先就指出了必須從能否代表科學技術與先進生產力的發展的角度來衡量各個階級、階層、集團、組織,乃至個人的先進程度。這是有劃時代的意義的。馬、恩、列、斯都沒有認識到這一點。 極左的革命家們簡單化地看問題,把受壓迫的群眾全都當作是先進的。但是實際上奴隸制社會中的奴隸階級根本就不先進,他們想望的是重返原始社會。封建社會中的農民也並非在一切問題上都正確。明末的農民起義就導致了比較先進的漢族王朝為落後的滿族所征服,人口急劇減少。所有被壓迫的國家、民族、階級等所以受壓迫,就是因為他們落後。 反倒是‘革命家’們往往簡單化地看待問題,不能實事求是地分析問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對他們的嚴厲批判。 馬克思的“兩個決不會”的歷史唯物主義論斷實際上已經指出了在資本主義生產關係還能促進科學技術與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時,是決不會滅亡的。世界歷史也已經無情地證明了這一點。那麼我們到底應該怎樣看待現代的資產階級?產業工人革命學說完全否定新的資產階級的態度顯然是錯誤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走出需要從能否代表科技與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角度來衡量資產階級的作用。顯然大、中資產者至少在共產主義社會到來以前整體上是先進的。這是看見共產主義觀的根基之一,也是極左的革命家們萬難以認的。這也正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之所依以是科技共產主義觀的奠基思想的原因之一。 關於應該如何看待科技知識分子階層已經不需要再加討論。極左分子吧他們視為‘臭九’只不過是顯示了他們自己的反動性。 關於應該如何實事求是地認識產業工人階層的地位與作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也已經做出了明確的答案。這也是看見共產主義觀的基礎之一。 (三)從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向共產主義社會的逐步過渡 現今科學技術的高度發達已經使先進生產力日益自動化和人工智能化。極度的人工智能化的生產力是僱傭工人以獲取利潤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容納不了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必將不再能夠維持,使得各國政府不得不出面組織非營利性的共產主義生產和共產主義的分配方式,以維持人們的生活。這就使得資本主義社會不得不逐步轉變為共產主義社會。各行各業的轉變必然會有前一有後,因此這種過渡只可能是逐步完成的。 四,科技共產主義觀今天在中國與世界上的具體體現 (一)科技共產主義觀在中國的發展與實踐 中國在改革開放後,在政府的領導下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的大發展,取得了奇蹟般的成就。在國家發展到共產主義社會y以前都必須堅持一條。按照產業工人革命的學說,這是絕對不能允許的。然而斯大林主義國家的實踐已經做出了判決。中國的實踐表明在國家充分發達以前必須警惕那種搞平均主義反對發展民營企業的傾向。 中國已經提出要成為世界的科技中心之一的奮斗目標,並且早已就在努力。這也是看見共產主義觀的體現。中國每年理工科大學畢業生已經拆過了全部G7國家相應人數的總和。可見中國對於發展空間的重視。十九大時全部中央委員中,高級會計知識分子已占18%,二十大竟已經達到占40%!可見共產黨正在逐步發展成為科技知識分子的先鋒隊。在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中,全民都將是有科技知識分子的文化水平的人。 (二)科技共產主義觀今天在世界上的體現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和“一帶一路”的實踐都是科技共產主義觀的體現,正在逐步改變着世界。 過去的產業工人革命的共產主義觀燃起了各國底層人民不切實際的鬥志,也在全世界引起了恐慌,包括發展中國家的資產階級的恐慌。 今天以科技共產主義觀為指導的中國不僅在國內大力發展民營企業,在國際上也不再輸出脫離實際的共產主義革命,反而從各個方面誠心誠意地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發展起來,首先是經濟的發展,自然也包括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這當然會得到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歡迎。“一帶一路”的實踐,上合組織與金磚國家的擴容,全都是科技共產主義觀的體現。今天的中國就是科技共產主義觀的代表。 中國這樣做,實際上就為這些國家在將來向共義社會過渡准備必要的經濟文化基礎。 這樣做,客觀上也是堵塞了西方對比較落後的發展中國家進行新殖民主義剝削的可能。 隨着世界各國全都發達了起來,霸權國家自然會逐步失去他們的霸權地位。在此以後,它們也才會跟其他國家一樣由於人工智能化生產力的極度發展而逐步向共產主義社會過渡。 共產黨的領導應該會使中國首先進行和完成向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過渡,為其他國家做出楷模。但是這種過渡畢竟是各個國家自己的事,中國決不會橫加干預,完全沒有必要。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2: | 人慾的心田拓展 | |
2022: | 劉清平隨筆 | 禮制主義9. “民事其上” | |
2021: |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正解 | |
2021: | “質的存在“-微觀世界的第二邏輯階段( | |
2020: | “寧可信其有”是對付超級大謠言最佳之 | |
2020: | 王維詩解(8) | |
2019: | 新發現:海王星級系外行星正在快速蒸發 | |
2019: | ★"1 génie ou 1 phoque dressé | |
2018: | 373“飄忽若神,凌波微步”三國時期 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