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我們都可以死得好(看)一些!
送交者: pifu01 2023年11月24日17:43:13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死亡有好處嗎?

面對死亡可以幫助我們欣賞什麼是活着並且對此感恩,但這些日子幾乎沒有人這麼想。大多數現代人都盲目地生活着,完全無視死亡的必然性與不可預知性。

佛性

根據佛法,死亡教導我們一個極端正面的真理:每一個有情眾生的心,天性都是佛;我的心性和你的心性都是佛。

佛性不是某種異國情調的新世紀理論或神秘現象。因為你有佛性,所以無論你做什麼,無論你在哪裡,你的心,其本質都是佛。感受你手上拿着的這本書或這個小巧電子設備的質地,聆聽你

周圍發生的一切,感受你屁股下面座墊的柔軟性或者你壓在腳掌上的身體重量,思維你正在閱讀的這些文字:你.的.心.,.其.本.質.即.佛.。

做我剛才提到的所有事情的心,你自己那顆非常平凡的心,即是佛。不僅你的心是佛,能夠感知、閱讀、看見、聽到、品嘗等等的每.一.個.有.情.眾.生.的.平.常.心.也.是.佛.。

想想一杯泥水:雖然水本身是純淨清澈的,但被攪動時,水與泥會混合在一起,於是我們看到的就是泥濘的水。同樣的,我們對正知正念的基本缺乏,攪動起各種念頭和情緒,然後這些念頭和情緒與我們純淨清明的心混合在一起,使其變得混濁。

觀看自心

你現在就可以體驗這是如何運作的。停止閱讀三分鐘,觀看你的心。

現在,問你自己:

• 你心中蹦出一個念頭前的這段時間有多長?

• 你開始思索這個念頭前的這段時間有多長?

• 多久你就完全迷失在那個念頭裡了?

一個念頭引至另一個念頭,這是一個大家熟悉的過程。想象一

下,你正在等一個朋友來接你去參加一個聚會。你一聽到汽車喇

叭作響,立刻開始感到興奮。誰會參加聚會?食物如何?會玩聚

會遊戲嗎?會好玩嗎?別提到達聚會時,甚至在你還沒踏出家門前,就已經在念頭中迷失了。

我們大部分人缺乏任何形式的正念,所以從來沒有看見自己的

心思是如何糾纏於情緒與身體對朋友、家人、價值觀、哲學、政

治體系、金錢、財產、情感關係的粗重全神貫注之中。在我們的

整個生命中,因為這些不受羈束的念頭,我們佛性的明覺變得盲

目淡化、迷糊渾沌、遲鈍麻木,直到我們完全沉沒於感覺、迷亂、

期望及其衍生出的複雜問題的泥沼中,仿佛心性從未存在。在死亡的那一刻,無論你是一個資深佛教修行人、谷歌執行長、華爾街交易員或任何種類的唯物主義者,死亡的自然過程都會迫使你的心與你所知道的一切分離。顯然,這意味着與你的朋友、家人、房子、公園和健身房分離,也意味着與你一輩子一直在一起——一天24 小時,每周七天,即使睡覺時亦然——的身體分離。死亡時,你必須留下你的整個身體,包括其最細微的元素(地、水、火、風、空)與五官感受在內。

當你還活着的時候,你認為自己看到、聽到、嘗到、觸摸到等等的一切,全都經過你的五根——眼、耳、舌、身等等——的過濾。在你的心經驗到一個感知之前,這個感知不僅通過你的五根與意識,也會受到你的教育、文化的制約影響。正是這種過濾過程令絕大部分的生命變得可行。

想象一下,有一天早上你醒來時,發現自己身處一個陌生的地方。在你正前方是一堵奶油色的牆,牆上畫着兩個黑色的半圓和兩個圓圈。立即,根據你的教育和看過的廣告,你的心會將看到的東西解讀為COCO。(尤其如果你是個暴發戶,對香水一無所知,還沒聽說過D. S. & Durga,你可能仍然相信香奈兒的COCO 是世界上最好的香水。)

我們活着的時候,所感知的一切全都受到我們的條件制約與教育——或者欠缺條件制約與教育——的詮釋。這就是我們命名熟悉氣味的方式,如檀木、熏衣草及公廁內的尿騷味。這也是我們識別事物的方式:如果把橡樹的枯葉搗碎,讓它看起來像是茶葉,包裝在一個福南梅森(Fortnum & Mason)的盒子裡,標上一個吸引人的奇特名稱,就會有很多人搶着購買,甚至不考慮味道如何。

死亡時,自然定律會剝除你的身體感受,留下赤裸且全然孤單的心。當你不再有血肉形成的眼睛時,你所感知的一切全都是原始且未經過濾的。如果沒有眼睛過濾你的感知,奶油色牆上的COCO 會看起來大大的不同。佛教告訴我們,對一個修行人來說,這個完全赤裸的時刻——死亡時刻——極其珍貴。在死亡的時候,自然力量其實幫助我們去欣賞、認出並抓住一直存在我們心中的本具自性:佛。如果修行人已經熟悉心性,那麼死亡時刻尤其寶貴。這就是為什麼佛教徒會在還活着的時候,培養他們未來所需的技巧和能力,以便充分利用死亡將會自然帶來的這個機會。

對密續修行人來說,死亡時刻尤其重要,因為即使你沒能在活着的時候設法獲得證悟,你也已經培養出死時能夠成功證悟所需的技能。

死亡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

無論好壞,一旦我們通過所謂的“出生”過程落入生命之中,

這時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我們將會死亡。但是,我們沒有人可

以確切知道死亡將會發生在什麼時候。正是這種令人不安的並存,

使得思考死亡如此迷人。我們肯定會死已經夠糟糕了,而我們不

知何時會死的不確定性又更糟糕得多——就像是買了一條昂貴的

蒂芙尼項鍊,卻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機會戴上它。

矛盾的是,迫使我們制定計劃的,正是死亡時間的不確定——

因為我們極度不確定和不安,以至於我們用各種約會填滿自己的

日子。但是,無論我們多麼仔細規劃,都不能保證任何事情能夠

真正發生。僅僅同意星期五在倫敦見一位朋友,並不意味着會面

將會發生,隨便幾個無法預料的變數即可阻撓會面。沒有任何一

個計劃可能完全按照你的預期實現:你孩子的未來不會,你祖父

母的退休不會,你的新公寓、那個完美的商業交易或你的夢幻假

期也不會。這些計劃可能一敗塗地,也可能成功得超越你最瘋狂

的夢想——畢竟,意料不到的不一定是壞事。關鍵是:無論你做

什麼,無論你在規劃和日程安排上付出多大的努力,你永遠無法

確定其中有任何部分會真正發生。相信一切最終都會獲得最好的

結果,這是個盲目的信念。無論你的這個盲目信念多麼強烈,實

際情況卻很少如此。因此,當你的規劃崩潰時,你所感受到的痛

苦完全是自己加在自己身上的。

制定計劃與安排約會還是一個消耗未來的高效方式。想一想,你為某個會議或活動所預留的每一分鐘,都在這個會議和活動還沒發生前就已經用完了。因為安排約會,你還會有額外的痛苦:你必須確保自己的計劃能夠成功。

我們修行佛法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為了讓自己準備好面

對必然的死亡。對某些人來說,這是他們修行的唯一原因——而

單是這個原因,就令他們的佛法修持是值得的。如今,有不同方

面的佛法正變得越來越受歡迎,比如正念,但是很少有人將修行

佛法作為對死亡的準備,而且絕對不是為了死後之事做準備。現

代人可以為了天底下的任何一個理由禪修冥想,但偏偏不是為了

最重要的那個理由。有多少內觀學生禪修是為了準備死亡?又有

多少人修行是因為他們想要永遠終結生死輪轉?大多數人禪修是

因為他們想成為更好的管理人員,或是為了尋找伴侶、感到快樂,

或是因為他們渴望平靜、無壓力的心靈和生活。對他們來說,禪

修是為生活做準備,而不是為死亡做準備。因此,相較於他們的

其他世俗追求,像是購物、外出用餐、健身和社交,禪修的世俗程度並沒有比較低。

如果你關心的只是學會放鬆舒壓,禪修可能不是你的最佳選擇。

與其禪修,不如用抽雪茄來替代,那是遠遠更加容易且立即見效

的放鬆方式;或者給自己倒一點上好的單一麥芽威士忌,或者瀏

覽你的社交媒體網頁。背脊挺直,盤腿打坐,觀看自己的呼吸進

出,不僅無聊至極,而且對我們許多人來說,很快身體就會開始

疼痛。大多數“禪修者”最終會花更多的時間憂慮自己是否真的

有保持正念,而不是實際修持。那些憂慮可不會對你的血壓有什

麼好處,不是嗎?


生命充滿驚奇。如果你閱讀這本書是為了讓自己準備好面對絕

症末期親人的死亡,無論你多麼年輕健康,沒有保證你不會是先

行離世的那個人。所以,你的最佳措施是對可能發生的一切都有

所準備,並且充分意識到輪迴的實際情況。但是,如果你反而繼

續堅持自己盲目的期望與假設,如果你繼續忽視事情的真實狀況,

如果你是貪婪的,如果你愚痴地悠哉過日子,如果你持續指望自

己所有的世俗計劃都能完美落實,等到最壞情況發生時,你將會

遭受極大的痛苦,而且到時你什麼也做不了。

--宗薩欽哲仁波切 《活着,即是邁向死亡》

pifu01註:我的標題貌似有點不切合內容。但那並沒有關係。死亡是一個絕對應該被所有的人好好利用的事件,而不是一個令人懼怕的東西。我說利用它,不止是對修行人而言。普通人其實更需要好好地利用它。因為普通人在死亡時完全隨業力飄蕩,完全沒有任何把握。若懂得一些竅訣(唯有通過佛教能夠獲得),那麼你可以有某種程度的選擇,知道如何竅訣性地規避惡道而選擇繼續做人。光是這一個事情,就足夠值得每個人好好地去學習一些基本的死亡技巧。


0%(0)
0%(0)
  死給誰看?  /無內容 - 屙文哲 11/24/23 (4812)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2: 搞情報:方伯謙被殺冤不冤?
2022: 御瓷遺珍——康熙五彩過眼錄
2021: 回到十年前 --- 為什麼讀懂中國比讀懂
2021: 3021年中考物理附加題:古埃及人如何將
2020: 道德決定命運,文化決定道德
2020: 隨便:漫談文在寅
2019: 簡要總結《自私基因》扭曲生物現象的低
2019: 祝福香港
2018: 唐詩天天讀(3)
2018: [範例口語]一本特殊的外語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