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範例的“無 = 動 = 在”
範例所知道的世界是這樣的,首先是“絕對”的存在。然後,絕對產生相對。相對的產生形成了兩個部分,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我們所處,所感知的是物質的宏觀世界,而我們精神的世界和潛在的物質形式所形成的世界是微觀世界。聯繫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的是“運動”。在宏觀世界,物質是運動的物質;在微觀世界,運動是物質的生成。在宏觀世界,物質的“動”與“靜”是相對的。在微觀世界,因為物質的潛在性質,因此沒有“靜”的相對概念,只有“動”,或運動存在。在微觀世界,我們不能問,什麼在動?猶如在宏觀世界,我們不能問,“什麼是存在?“一樣。我在此文主要談什麼是聯繫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的媒介。這個媒介就是”動“,或運動。
我們對於動的概念來源於宏觀世界。當我們談到動,我們首先想到有一個主體的概念,既,什麼在動。其次我們又有一個相對的“靜“的概念。既,這個主體既然在動,那麼它不動的時候就是靜。在微觀世界,這個主體的辨析和與之聯繫的靜的狀態,都不存在了。
在微觀世界,不存在一個物質主體可以辨別,因為物質本身並不存在。在這裡,存在的是“無“,既”虛無“。虛無不是”實無“。但虛無不等於與實無無關。虛無是產生潛在的存在,在,的邏輯基礎。虛無的對立面是潛在的在,猶如實無的對立面是存在一樣。我們不能否定虛無的存在,因為虛無要轉化為潛在。這個轉化是通過”動“或運動,來完成的。舉例來說,一個很平常很普通的成年人,以前沒有任何違法記錄,突然被發現是一樁兇殺案子的主犯。我們說這個人被發現前必然有犯罪的潛在因素存在,既,有果必有因,只是人們不知道罷了。因為他的前科不能等同一個小孩的歷史,既,沒有潛在的犯罪因素存在。潛在不一定必然變成存在,變成現實。但現實必然存在着潛在於之前。
理解潛在是重要的,因為沒有潛在就沒有存在。所以,潛在是存在的“必要條件“。那麼,潛在是從哪裡來的呢?是”生來“有之嗎?不是。潛在是從”無“,也就是虛無,那裡轉化來的。也就是說,潛在不是一直存在的,而是經歷了無的過程。在這個犯罪的例子中,可以說,並不是兇手天生就具有犯罪的基因。他的犯罪動機,有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這個無,是在他的出生到幼年的時代。在無的時代,就是天真無邪,既,中國人說的”性本善“。
我在這裡必須糾正一個觀念,既,不是所有的變化都是存在“內因與外因“的邏輯關係。應該說在大部分的情形下是這樣的。但在少數因果關係的源頭,變化不再存在因果的邏輯關係。在邏輯零的情況下,的確是”無中生有“存在着。這個無,就是虛無,就是無源可循,是”空穴來風“。是“風不動,心動”的一種狀態。
從虛無,到(潛)在,再到存在,是整個一個完全的邏輯過程。貫穿這個邏輯過程的是“動”。在微觀世界,動,是一切,是動導致了宏觀世界的物質形成的原因。並在此後動有繼續在物質的行為中。在微觀世界,一切都在動,因為沒有成型的物質。除了動,什麼都沒有。在宏觀世界,一切都是存在,除了存在一切都沒有。具體到現代物理學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論,範例的理解可以說是,世界是從虛無到潛在,從潛在到存在,然後才有大爆炸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