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談:什麼是哲學
唐付民
近日遇上一本書:《哲學與人生》(傅佩榮,曾任台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兼哲學研究所所長及教授,東方出版社,2016年11月第14次印刷)。該書的第一章:“哲學是什麼”。它讓我看的“似是而非”,它有這樣的定義(007頁):對哲學的基本描述、(一)哲學就是培養智慧;(二)哲學就是發現真理;(三)哲學就是印證價值。
我個人認為,哲學是用“理念” (智慧、概念)去反映無法通過“直覺”能夠了解的現實事物及特性;或者,將“直覺”的現實事物及特性用抽象的“理念(智慧、概念)”去表達(表述)。據此,上面的描述(定義)就值得商榷。毫無疑問,《哲學》是人類文明的文化基礎或核心,然而,人類文明的進步又是通過文化知識的“通俗化”來具體實現。物理學、化學、數學、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歷史學、邏輯學、各種藝術學等專業學科的建立,不僅在檢驗和修正傳統的“哲學理念”標準,也讓《哲學》的“統治領域”被不斷(極度)壓縮。
邏輯學,承擔了大量的“培養智慧”的作用,物理學、化學和數學等𠄘載了大量的“發現真理”的任務和作用,生理學、心理學、社會學、歷史學等等都在體現着“印證價值”的作用。為此,我對上述“哲學的基本描述”產生了疑惑?
哲學,是用“抽象理念”去反映現實事物及特性,它善於把“複雜事物簡單化”,也可以把“簡單事物複雜化”。也就是說,它會存在“模糊性”,也容易產生“欺騙性”。《邏輯學》可以揭示(規範)它的“模糊性”,《物理學》、《生理學》、《社會學》等等實證學科能夠規避(減弱)它的“欺騙性”。
另外,馬克思主義把哲學解讀為:“研究自然、社會、思維的一般規律的科學。根據思維與存在、物質與精神的關係的認識,哲學可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派別” (引自互聯網)。這種解釋,不僅漏洞百出,還成為嚴重欺騙世人的重要根源!因為《哲學》無法“區分唯物與唯心”,唯有各種“通俗化的實證性科學(學科)”才能真正“印證真理(唯物與唯心的差別)”。換言之,“哲學(抽象的理念化)認知”不能等同“科學”!
我寫了一些文章,有許多人認為我是研究《哲學》的,但我始終不願接受。《邏輯學》是“培養智慧”的,我喜歡將它的內容從《哲學》中分離出來。為此,我對“什麼是哲學”會產生疑問和評論。我在這裡把“問題”提出來,希望與各類專家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