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丘成桐炮轟高校教育
來源: 南方人物周刊
丘成桐原籍廣東,17歲入讀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系,在這裡因緣際會遇到了來訪的“華人數學家第一人”陳省身先生,隨後被陳省身帶到美國加州大學柏克利分校深造。22歲即獲得博士學位,25歲成為斯坦福大學教授。27歲攻克幾何學上難題“卡拉比猜想”,並因此在1982年(33歲)獲得數學界的“諾貝爾獎” 菲爾茲獎,是迄今為止惟一獲得該獎的華人數學家。1997年獲美國科學界最高榮譽“美國國家科學獎”。2003年獲得中國政府授予的國際科技合作獎。此外他還是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的終身教授,現任哈佛大學數學系教授,還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20多年來,丘成桐一直熱心於中國數學事業的發展。他先後在中國科學院、浙江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台灣大學成立了數學研究中心。他往來於北京、杭州、香港和美國之間,主持國際學術會議,邀請霍金等世界著名科學家來華講學。他曾說,“我一生最大的願望是幫助中國強大起來”。 而他在中國的任職和演講卻不取分文報酬,連機票都是自掏腰包。這樣一位在公眾視野中似乎不問世事的學術大師,卻在2005年掀起了一場學術界頗為關注的風波。他直言,“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對中國其他大學的打壓令人灰心”。他對院士制度的批評以及對國內高校引進所謂海外人才內幕的揭露,更是讓人吃驚。
騙的是誰?是老百姓,是研究生
記者:您是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的終身教授,這個研究所培養了許多優秀的科學家。您覺得像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的這種氛圍可能在中國出現嗎?
丘成桐:一個研究所的建立並沒有那麼簡單。主要是裡面帶頭的科學家是誰。普林斯頓研究所一開始就是第一流的學府,因為愛因斯坦去了,很多當時最偉大的科學家都聚到那裡去。它還得到第一流的資助。有第一流的研究環境,有第一流的年輕學者去學,兩者結合起來當然是第一流的學府。
記者:您覺得這種模式能在中國克隆嗎?
丘成桐:這取決於中國有沒有可能出現世界第一流的學者。現在的中國沒有這個能力,一個名教授一年需要40萬美金,中國現在也沒有這樣的優厚待遇。而且不但是沒有這麼大的資本,中國的人事關係也太複雜。
記者: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是基金會私人出資支持的,可是現在中國的科研體制是由國家來牽頭,比如說863計劃,包括一些國家實驗室,基本上都是由政府、科技部、教育部牽頭。您覺得這種體制對中國科技有何影響?
丘成桐:問題是有沒有人手來做。中國現在的問題是,只知道放一大筆錢在一個項目裡面,但找不到合適的人來帶領。
記者:您說找不到合適的人,是能力不夠還是體制問題?
丘成桐:都有。中國很多大的項目,表面上請了很多人來,特別是引進很多外國專家,實際上都是假的。很多名教授在國外是全職,按照規定必須九個月在美國國內(做研究)。比如哈佛大學的教授,必須九個月在美國,只有三個月可以在外面。所謂全職引進,都是假的。為什麼要作假,有錢可撈就有人做。北京大學也好,其他學校也好,給的是全職引進的錢,一年有撈幾百萬,為什麼不撈?
記者:那您現在在國內很多學校也做兼職教授,在北京、浙江,跟您本身抨擊的這種現象不違背嗎?
丘成桐:我在國內的所有機構從來一毛錢不拿,飛機票也是我自己出。這些人拿的都是國家的錢,不但拿薪水,還拿經費。同時拿經費去結交他們的朋友,往往是頭等艙機票,五星級酒店這樣的待遇。假如他要像我這樣一毛錢不拿的話,他絕對不會幹這個事。 著名大學引進一個學者,用這個名字可以到教育部拿一大筆錢。這種人不止一個,有很多。《紐約時報》說北京大學40%的引進人才都是海外的,你去美國調查一下,我擔保大部分是假的。
記者:那您覺得這種引進方式對學術上有促進嗎?
丘成桐:怎麼可能有促進!這種做法是自欺欺人!學生帶着,在北京大學掛了名,還得請別人替他教書,這是騙人。國內知名大學為什麼要做這種違反基本方法的事情?因為學校可以拿到好處,引進某個名教授可以拿到很多經費,引進一個人,可以拿幾千萬的資金到學校來,何樂而不為?掛個名字,在學校的老師陣容裡面又多了幾個名教授,掛牌出去,排名也可以得到提升。學校拿了幾千萬,給你(指引進的教授,記者注)一兩百萬有什麼關係?反正不是他的錢,是國家的錢。騙的是誰?是老百姓,是研究生。
哪有用國家的錢來做生意的?
記者:中國學生管導師叫教授,您怎麼看?
丘成桐:美國學生也管導師叫教授,但是開玩笑,跟中國的含義不一樣。在中國,學生幫你寫論文,學生替你打工,一年出幾十篇文章。評先進的時候報上去也好看。中國現在的許多高校唯利是圖,就是看錢,看經費。真的研究成果從來不在乎,這是高校的大毛病。
記者:以前國內教育界有個說法,“教育產業化”,您怎麼看?
丘成桐:中國教育走了很多好笑的路。中國大興高校辦企業、辦工廠,成功了沒有?沒有真正成功的,跟學校完全無關,只不過企業利用學校的資源在外面賺錢。 世界上找不出一個國家這樣做的。國家投資這麼多錢給教育部,是為了做產業還是為了培養人才?我的看法是,培養人才,這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目標。
記者:您覺得現在的大學體制,能培養出好的人才嗎?
丘成桐:中國有這麼多好的年輕人。為什麼培養不了?!現在名教授不教本科。為什麼?全部為自己的利益去了,所以大學生的程度比以前差了很多。 我們哈佛大學的教授一定要跟本科生做接觸,否則不能做教授。 北京大學不高興聽我講“哈佛大學培養出來的本科生的文章登在第一流的雜誌上,比他們有些院士的文章水平還高”,他們覺得我偏激,可這是事實。美國出名的數學雜誌里,中國這十年來能夠登在上面的文章加起來也不超過二三十篇。可是我們本科生的文章常常刊登在這些雜誌上。
記者:大學的理念里有“教學和科研並重”一說,但中國大學現在往往是重科研,輕教學。
丘成桐:教學是一個學校是否負責的問題,也是一個名教授是否自欺欺人的問題。所有美國名校教授都注意的一個事情是----—既做科研又做教學。國內有名的教授不做教學,只做科研,但是科研比從前做得好嗎?反而是比從前做得更糟糕!北京大學的名教授從前還教本科生,那時候本科生還不錯。這十年來,不教本科,北京大學本科生程度大降。那這些教授的科研有沒有做得好一點?絕對沒有,去查論文發表在什麼地方就曉得了。
記者:有些國內人士討論,認為發表的論文數是實實在在的,這樣的評選更具有可操作性。
丘成桐:這樣的結果是製造出一大批第三流的文章。問題是第三流的文章是中國所需要的嗎?這種文章,連美國排名第100的學校都不會認為它是可以證明一個教授的水平的。中國是一個大國,假如中國是要這種水平的文章,中國就永遠走在人家後面,跟着美國、南韓、歐洲的一些小國。
院士制度 根本可以廢除
記者:在中國,從官員變為院士的現象很常見。
丘成桐:在中國還有一個現象是,先當校長再當院士,而不是先當院士再當校長。我坦白地講,要想做院士,只要你有足夠的金錢,你去賄賂。讓選你的院士得到好處,好處多了以後,他會投你一票。香港就有很多人做這個事,國內也有很多人做這個事。
記者:那美國呢?
丘成桐:美國你想做也做不了。
記者:為什麼?
丘成桐: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士雖然有兩三個不見得那麼高水平,可是90%以上都是真有學問,中國,用金錢名利來引誘人的事情做多了,名教授也好、院士也好,也都不覺得羞恥。有些學霸在很多的評獎委員會中做主席。他給你一個獎,說讓你去選其他的人做院士。誰把持了經費,誰把持了評獎的能力,他就有這個影響力。
記者:那您認為怎麼去打破這種局面?
丘成桐:在我看來,院士制度根本可以廢除。一個群體,假定是最高學術水平的一個群體,結果60%都名不副實,這個團體存在有什麼意義?
評審制度不健全是中國學術界最大的毛病
記者:中國現在一些教授、院士的時間會用在搞項目、拉關繫上,學校支持他們拿錢來評院士,同時也鼓動他們再拿院士的頭銜拉項目,這個問題怎麼解決?
丘成桐:教育部要評大學好不好,第一個問題就問這個學校有多少個院士,而不問學問做得有多好,這是很奇怪的現象。整個評審制度不健全是中國學術界最大的毛病。
記者:在您看來理想的評審制度是什麼樣的?
丘成桐:公平。評審制度要是能建成功,什麼學術問題都能夠解決。找一批第一流的學者,最前沿的,成立一個委員會,共同來討論,不費吹灰之力就會有結果。哈佛是這麼做的,全世界都在這麼做,但中國不願意做。不做,因為不願損害既得利益。
記者:您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很深造詣,而且您經常回國,對國內的情況也很了解,可為什麼您會用這麼直接、不中國的方式來講話?
丘成桐:我批評過北大,過了很多時候,他們還是不改變,實在是讓很多年輕人受了打擊,受了苦。我親眼看到很多青年學者受到他人打擊,我用什麼方法來表示?沒有用,你讓我怎麼辦?
記者:為什麼揭穿皇帝沒穿衣服現實的人往往是香港學者、海外學者?
丘成桐:這不是香港學者或海外教授的問題,我們看到的事實,大陸不願意接受,這是一個很奇妙的現象。我不曉得怎麼解釋。從真正的科學成就來講話,在數學方面,改革開放二十年來,能不能找出真正有成就的學問?我找不出,所以中國的科技要進步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 我在美國科學院一個很重要的委員會裡,討論要在亞洲找海外院士,尤其要在中國找,花了五年工夫,只找到一個。你要問我為什麼?我想是中國的學術水平實在比不上人家,可是你堅持要說能比得上,那些實在沒辦法。
記者:前幾年中國搞大學合併,要“創建世界一流大學”,您怎麼看?
丘成桐:只重量而不重質,無論合併大學也好,招收研究生數也好,產生的論文數量也好,絕對不是培植第一流學問、學者的方法。這種機制沒有,中國學問永遠做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