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清華-港大-普林斯頓: 大學生涯的見聞與感悟
送交者: 張競璡 2006年07月18日14:18:46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大學生涯的見聞與感悟

張競璡

(2001級“華英獎學金”獲得者、美國Tufts大學應屆畢業生)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上午好。非常高興能來到這裡參加今年的華英獎頒獎大會並向各位簡要匯報自己大學時代的一些見聞和感悟。

我叫張競璡,2001年省常中畢業。我曾有幸於2000年和2001年兩次分別獲得學生“華英獎”奧賽獎二等獎和一等獎。進升大學本科又榮獲“華英獎學金”。可以說,華英獎伴陪我一起走過高中階段和大學階段的求學歷程,見證了我一步一個腳印的成長過程。

我的大學歷程有一點特殊,四年之中先後就讀於三所名校。2001年我被保送清華大學自動化系。一年後被公費選派到香港大學學習精算專業,大二結束時又有幸進入美國波士頓地區的Tufts大學攻讀數學與經濟,直到今年七月畢業。正因為我有北京、香港、波士頓三地不同的求學經歷,所見所聞所思所悟,使我對如何具備國際化眼光、爭做創新型人才,肩負起復興中華的偉大使命,感觸良多。我覺得大學生活就是一個培養獨立思考能力,開闊眼界,拜師學藝的過程,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大學就讀同時也是提高自己在社會的生存能力,提高自己把握機會能力的過程。在清華,我牢牢的記住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精神;在香港大學,我了解到文化的多元性,銘記港大“明德格物”的校訓,並逐漸學會與各種文化背景的人交流並從中學習;在波士頓,我感受到西方文明的魅力,心中追求科學真理的理想再一次被點燃。

先說說在清華吧。我對清華大學的一草一木都是很有感情的,但是給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我們班主任范老師在開學的第一天給我講清華大學的校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段話來源於梁啓超在清華做的一個講座。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這段話來自《周易》的乾坤二卦的卦辭。用梁啓超的原話作解,“乾象言,君子自勵猶天之運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學者立志尤須堅忍剛毅。見義勇為,不避艱險;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寬厚,尤大地之博,無所不載。責己甚嚴,責人甚輕。名高任重,氣度雍容,望之儼然,即之溫然。”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范老師講那段話的神態和舉止。大學的生活就是這樣,一些瞬間的感動也許就成為你永生的記憶,在你人生書本上留下永恆的足跡。范老師本身就是這一校訓最好的實踐者。他本科畢業於北方一個不知名的學校,經過自身的努力到上海讀碩士研究生,接着考入中科院讀博士,最後到清華做博士後的工作,成為我們的班主任。雖然已成家立業,但大部分時間還是撲在科研上,對我們同學也是無微不至的關心。


我在清華聽了許多講座,無論是本專業的,還是經濟管理,法律,建築,宗教方面的,尤其是鳳凰衛視台的“世紀大講堂”,我幾乎每次都不會錯過。記得清華的老校長梅貽琦曾經說過;“大學,非大樓之謂也,大師之謂也。”我覺得大學就是要從大師身上學東西,一些機械簡單的東西完全可以自己在家裡學到,而沒有必要在大學裡浪費時間。現在回想起來這段經歷還是十分有趣的。我個人的經驗覺得在大學本科階段在保證自己專業課學習任務完成的情況下,應該學得雜一點,什麼都要看一點,而不應該僅僅局限於自己本專業的東西。因為當今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使得各個專業之間的界限變得很模糊。一個人的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往往更加重要。


如果說,北京的生活對我來說是我第一次走出了家門,獨立面對外面的世界,那麼香港的生活第一次給了我接觸不同文化的機會。儘管是華人的世界,香港給我帶來的衝擊不亞於一年以後我到美國所受的衝擊。香港大學和清華大學是同一年建立的。當時英國政府為了培養本地人才,仿照英國牛津和劍橋大學建立了香港大學。我在香港結識了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在這裡我想提一下給我影響最深的邵先生。邵先生是一個很有趣的人,曾就職於世界上最好的投資銀行高盛集團,是一個頂尖的金融衍生物交易員,每天操縱着上億美元的資金。可是他出人意料的於2002年辭去了在高盛的高薪工作,而是回到了香港大學繼續學習。按他的說法是,他覺得學習的時間比他賺錢的時間更有價值。邵先生雖然不是老師,但是他對於我的影響超過了許多教授。我的很多觀念就是在和他一起吃飯和下午茶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改變的。在與人交流中不知不覺地學習其實也是大學生活很重要的一個方面。而且往往學習的對象可以是身邊的任何人。他曾經對我說過:“獨立思考是人一生中最最重要的。學一樣東西一定要學會獨立思考,學其本質和精華,最簡單的東西往往是最本質的,不能把握本質就不能抓住問題的實質,也就不能解決問題。這一點不僅適用於讀書,也適用於解決工作上的問題。” 看似是個簡單的道理,卻很少有人可以真正能做到。我記得有一次我問他,“你為什麼辭去工作來港大和本科生一起聽數學課?” 他說,“人類活動的本質是對未來進行預測和決策,從而更好地改變生活。而數學和歷史恰恰是兩個最有效的工具,前者從微觀上刻畫整個世界,而後者則從宏觀上描繪整個世界。歷史的知識是隨着個人經驗和閱歷的增加而不斷增加的,唯有數學是需要花時間靜下心來慢慢學的。”從那以後,我更堅定了學好數學的決心。

去香港還有一個很大的收穫就是發現許多東西必須要自己親自去體會才能真正了解,所謂眼見為實。大家從媒體看到的一些消息可能覺得香港人的國家民族觀念比較淡薄,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香港人雖然比較西化,但是絕大多數香港人都為自己是炎黃子孫而感到驕傲。記得有一次,一些社會的名流在討論下一代香港人的文化歸屬感。當主持人問一個30多歲的事業有成的商界精英將來會怎樣給自己的孩子定位,這位商界精英毫不猶豫地說:“我要教育我的孩子成為一個立足香港,服務中華,放眼亞洲,擁有全球視野的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當時我聽了以後十分感動。

可能是在香港待了一年的原因,美國的生活並沒有我想象中的衝擊那麼大。波士頓是美國學術和文化的中心,當年清教徒乘着“五月花”號渡過大西洋來到美洲大陸第一個登陸點也是波士頓。作為麻省的首府,波士頓擁有超過60所大學,可以說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學城。波士頓也被譽為全球最聰明的城市,因為舉世聞名的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就坐落在波士頓。擁有這樣好的學術和文化條件,我自然不會錯過。獨立思考是西方教育非常強調的一點。我經常一有空就跑到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大學聽各種各樣的講座,比如哈佛的法學院,政府學院等等。使自己對各種問題的看法又有了不少改變,自己感覺比以前成熟了許多。哈佛大學法學院有一個討論班是關於東亞法律的,經常請一些世界各地的法律專家講他們對亞洲法律,尤其是中國法律改革的看法,我經常利用課餘時間去那裡聽一些講座與討論,受益匪淺。我覺得作為一個大學生,不僅在自己的學業上要有所長,同時對整個社會也要抱有一種責任感,要有放眼世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關心社會、回報社會是美國大學教育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令我深受啟發。在波士頓,哈佛醫學院的江教授對我的影響很大。第一次見江教授是在一個SARS的研討班上。江教授是無錫人,已經有70多歲了,在六十多年前隨父親到美國。江教授是國際權威的腦科專家,他的實驗室是世界上同行中最領先的。他有一次帶我參觀了他的私人圖書館,讓我大吃一驚的是,這個圖書館裡不僅裝滿了醫學方面的專用書籍,還有哲學,心理學,數學,物理,化學,語言學等各種書籍。我好奇地問他這些書有什麼用。江教授說:“其實做各種學問,剛開始可能出發點各不相同,但是往往深入到本質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各個學科神奇的交匯在一起。就拿我的腦科來說,很明顯,你要懂得醫學方面的知識,你就必須有物理化學方面的基礎。眾所周知,數學是物理化學的基礎。其次,你要懂得人的大腦是怎樣接受信息的,你就要了解人的語言是怎樣產生的,那就關繫到語言學的知識。至於人是怎麼思考的,那麼心理學就必不可少了。當然,你要知道人思考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麼,你就要知道哲學方面的知識……..你可以發現看上去毫不關聯的學科其實都有很多相同的地方。無論你從哪個角度研究問題,你總是需要用上其他領域的工具和知識,這已經成為一種科研的趨勢。”我當時聽了以後恍然大悟,這才體會到為什麼在美國名校里,本科專業並不是看得很重,一個人的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更重要的。江教授還送給我一本《海外華人》的書,鼓勵我不斷努力,為全世界的炎黃子孫增光。

身在異國他鄉,正如李白的詩句所說:“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有一次我在拉夫茲大學圖書館偶然翻到錢穆先生(他也是省常中的老校友)所著的《國史新編》,我在慨嘆錢老先生博學多才和對中國文化透徹理解的同時,也感嘆我們常州這個江南水鄉英才輩出,從數學家華羅庚到藝術家劉天華,從大畫家劉海粟到名醫吳階平,幾乎所有領域都有取得傑出貢獻的人才,更不用說常州古代的狀元、進士了。由此及彼,我更領悟到余紀忠老先生回饋鄉里,造福桑梓,出資創辦華英文教基金會的遠見卓識。先生恩澤,山高水長。華英基金不僅給予了常州的莘莘學子以物質上的幫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激勵。積以時日,當廣大華英學子事業有成,猶如山花爛漫,桃李盛開,摘取科學領域的一頂頂桂冠時,華英基金的貢獻就不僅僅是常州的財富、常州的驕傲,也是對祖國和人類文明的貢獻了。相信那一天來臨時,余老先生也會含笑九泉。

再過十多天,我將重返美國,前往大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工作過的普林斯頓大學攻讀金融與運籌工程博士學位,作為炎黃子孫、中華兒女,我一定珍惜機遇,牢記使命,德智兼修,奮發精進,向家鄉父老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其實我還有很多可以和大家交流的,但是由於時間原因,今天只能講到這裡。大學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回憶。我希望每個人都有自己大學生活的獨特品質,每一個同學都要在大學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走自己的路,哪怕跌到摔傷,爬起來繼續前行。最後我想以我最喜歡的詩人之一Robert Frost的一首詩作結尾:“在很久很久後的某個所在/我會感慨着講述這個故事/在林中兩條交叉的路口/我選擇了這條足跡稀少的道路/人生所有的差別由此造成。”我在這裡引用這首詩其實有兩個目的,一個是希望獲得華英獎的同學們在大學裡繼續探索,獨立思考,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人生道路。這首詩也是獻給在華英基金會兢兢業業工作的老師們,他們沒有像一般老人一樣退休以後在家裡頤養天年,而是選擇了一條發揮餘熱、無私奉獻的道路,拒絕浮躁,力求公正,默默地為常州的教育事業做好力所能及的工作,在我的心目中,他們永遠是可愛可敬的老人。

最後希望獲得華英獎的同學再接再厲,戒驕戒躁,再攀新高。同時也祝願大家能在炎炎的夏日裡保持一份涼爽的心情,一帆風順,萬事如意。謝謝!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各人自掃門前雪吧
2005: 中國2005年高考分數線
2004: 超級科學明星費曼
2003: 再談宇宙學,羅勃孫·沃克度規和愛因斯
2003: 他們為什麼批評北大改革
2002: 劉小楓: 我們這一代人的怕和愛
2002: 劉小楓: 湖畔漫步者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