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中國大學培養不出大師級創新人才的根源(一)
送交者: 南泥灣 2006年12月07日16:52:35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中國大學培養不出大師級創新人才的根源(一)

作者:南泥灣
2006年11月20日,國務院第四會議室,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向6位大學校長和教育專家提出問題:“去年看望錢學森時,他提出現在中國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傑出人才。我理解,錢老說的傑出人才,絕不是一般人才,而是大師級人才。學生在增多,學校規模也在擴大,但是如何培養更多的傑出人才?這是我非常焦慮的一個問題。”
清華大學原校長王大中說:“培養傑出人才的關鍵,就是教師“,主張培養和引進並重。四川大學原校長盧鐵城提出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作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戰略舉措加以實施。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談松華回答:“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從大學開始,就太晚了。” 他主張要將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貫通起來,研究型大學要和中小學建立更為密切的聯繫。英國諾丁漢大學名譽校長楊福家建議:改革高考考試方式和招生辦法,高校招生憑高考成績和高中表現錄取,進行大學校長公開招聘的試點等。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周運清的回答,應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育質量。要嚴格教學秩序和內部管理,加大教學投入,改變高校重科研輕教學的現狀。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建議實行“低速增長、穩步發展”的方針,宏觀入手、微觀發力,穩定推進“211工程”和“985工程”,積極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繼續教育和遠程教育,形成多樣化、分類型、分層次的高等教育體系。

錢學森的洞察力不錯,的確,科學技術創造性人才按目前中國的培養方式,收效甚微,大師級人才更不要提。6位大學校長和教育專家的回答有一定道理,但除了高考考試方式和招生辦法與科學技術創造性人才有關外,其他只是一般性人才問題,與溫總理的提出的問題關係不大。

我的看法與他們有所不同,科學技術創造性人才的培養有其特點。我在中國了接受過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在美國聽過小學、中學、研究生課,直接體會到一些東西,利用周末把自己的觀察和體會寫出來,找一找中國大學培養不出大師級創新人才的根子在哪裡。

1. 為什麼說目前中國大學沒有培養出大師級創造性科技人才?

目前中國大學沒有培養出大師級創造性科技人才,這不只是錢老個人印象,為了更加具體地說明這個問題,我這裡首先明確一下大師級人才的標準。

大師級人才,指能夠以獨創性次和奠基性的工作,開闢一個大的研究領域,提出新的理論和研究方向並取得令人矚目的重大發現的人才。如果我說大多數自然科學諾貝爾獎(包括物理、化學、生理學和醫學,文學和和平獎除外)獲得者屬於大師級人才(日本的個別獲獎人不能算),我想不會有太多的異議,因為諾貝爾獎側重於原創性和應用價值,這樣的大師每個領域只有幾個,世界範圍內總共不會超過500名。數學領域的丘成桐也是這樣的大師級人才。

比大師級稍遜一級 的可以稱為為世界一流傑出人才,在某個領域作過出色的研究,解決中等或大的問題,具體的如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和2000多名美國科學院院士都是這一類,外籍院士要另算。在美國的生物學和醫學領域,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300名研究員也應該歸於這個級別,王曉東和耶魯大學的許田教授(畢業於復旦遺傳系)是其中的研究員。

實際上,夠得上一流人才並獲得自然科學諾貝爾獎的都是大師級人才,日本獲得自然科學諾貝爾獎如利根川進(生理學和醫學獎)是大師級人才,但田中耕一(化學獎)等則屬於創新人才,不夠一流水準,所以不是大師級人才。

按照這個標準,中國只有台灣的李遠哲(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和大陸的楊振寧()兩個大師級人才。大陸傑出人才只有搞生物學的王曉東(美國科學院院士,現任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李遠哲是台大本科畢業,台灣清華碩士,1965年獲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此後主要從事化學動態學的研究。楊振寧1942年畢業於昆明的西南聯合大學,1944年在該校研究生畢業。1948年獲芝加哥大學物理博士,1956年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原理,而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王曉東本科畢業於北師大生物,1985年,考取“中美生化考試和申請”(CUSBEA)赴美學習,後獲得克薩斯州著名學府——西南醫學中心博士學位。因此這三個人只有一半在中國的培養,主要貢獻都不是在中國本土完成,獲諾貝爾獎的工作在美國完成且獲獎時都已加入了美國籍(李遠哲後來放棄返台)。

2.科學技術創造性人才的出現與那些因素有關?

科學技術創造性人才的培養是個連續的系統工程,那麼科學技術創造性人才與那些因素相關呢?

從大的方面講主要是人才(知識和能力)和環境(教育、科研體制和經濟投入)兩個因素,分別受文化背景、經濟發展水平、培養方式、科技環境4個方面的影響,經濟發展水平對人才的影響在科技環境體現出來。從人才成長的內容和條件看分為:知識積累、能力培養和科研機會3個方面。

從人才的培養和出現環節看,分為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獨立研究三個階段。基礎教育(小學、初中、高中),高等教育(本科、博士,博士後)是學習階段(博士後也可以看作學生和獨立研究的過渡),此後的獨立科學研究(副教授、教授或副研、研究員)是顯露階段。

大學和高等研究所既是高等教育的場所,又是科學研究的主要場所,無疑是創造性科技人才能否出現的最重要環節,錢老何溫總理提出這樣的疑問並不奇怪。

3.美國的國家大師級創新人才最多,說明什麼?

有比較才有鑑別,為了找出中國大學培養不出大師級創新人才的根子,我們需要知道那個國家大師級創新人才最多?既然大多數自然科學諾貝爾獎獲得者屬於大師級人才,我就以此作為切入點。統計1901年至2006年的自然科學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各國的分布如下:


1901-1983 1984-1991 1992-2001 2002-2006 總計
美國 130 26 46 23 220
英國 62 1 5 3.5 69.5
德國 49 11 2 1 62
法國 22 2 2 1 27
瑞典 16 0 1 0 17
俄 10 0 1 1.5 12.5
日本 4 1 2 2 8
合計 359 51 68 32 510


從趨勢來看,美國獲獎數占總數的比例逐年增高, 1901-1983年期間的36%,1984-1991年期間的51%,1992-2001年期間的68%。2006年囊括了3項自然科學諾貝爾獎,2002-2006年間自然科學諾貝爾獎獲得者占72%。說明世界科技的重心逐漸從歐洲轉移到美國,反映出美國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科技環境的成功和優勢。

接下來,我進一步比較中美的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科技環境三方面的差別,基礎教育、高等教育着重於知識積累和能力培養,科技環境側重於遴選體制和投入總量。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再答幾個中美醫生的比較問題
2004: 新加坡南洋理工土木工程碩士招生簡章
2004: 麻省理工學院內的數字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