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笑死我了,幸好沒在中國拿博士
送交者: 佚名 2006年12月26日14:57:40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走出“博士”集體無意識,挺立中國文化主體性 
  
  西洋文化在中國已由“微風細雨”演變成“狂風驟雨”,最為直接和集中的體現,莫過於“博士”在中國的悄然興起與日趨流行。在此,我們,C&K通訊社,鄭重呼籲國人慎對“博士研究生”,走出文化集體無意識,挺立中國文化主體性。
  
  自古以來博士作為文武百官之一,不論是掌管圖書還是專掌經學傳授,都具有崇高的地位,《漢書·百官公卿表上》載:“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秦漢朝初期,博士的職責主要是,“通古今,以備顧問”。漢武帝時設五經博士,唐朝設國子、四門等博士,明、清兩代亦有“國子博士”,人數從來就是幾十人。西洋的“道可特”是絕不同於中國的“博士”的。

面對目前各大院校每值畢業時節,“博士”到處都是,飯店、賓館爆滿的“博士宴”,懸掛起“慶祝XX博士學成”橫幅,員工們戴起“博士帽”;幼兒園孩子們從小的理想也有很多是當“博士”;學校里大紅大綠的“博士講座”、“博士培訓”的海報占據了搶眼的位置;網絡、報刊、電視、電台充斥着各種“博士信息”;數以萬計的“博士名片”和互聯網上數以億計的“博士信息”滿天飛舞;賣茶的叫了“茶博士”,賣酒的也被叫成“酒博士”;人們相逢互稱 “張博士”、“李博士”,“博士”在中國悄然壯大乃至漸趨泛濫。黃河上下,大江南北,從鄉村到城市,從普通民眾到社會精英,對“博士”趨之若鶩。凡此種種,皆表明中國正在逐漸演變成一個“准博士國家”。
  
  我們主張學術寬容、尊重教育,我們無意排斥“博士”。我們對中國的“博士”問題抱以了解的同情:蓋龐大的邊緣群體和弱勢群體需要學位支撐以重建生活希望,而部分社會精英則欲借“博士”以“自重”;蓋中國的教育危機、學位貶值、就業艱難迫使國人尋找身心安頓之所;蓋生存的壓力帶來的精神支離與價值虛無導致人們重新發現“博士”的價值;蓋“博士”作為巨大的商機和利潤而為很多院校所鼓譟與利用。種種原因使得“博士”成為部分國人的可能與選擇,使得“博士”成為國人無法躲避的文化景觀。職是之故,我們無意攻訐“博士”和指責中國院校授予的博士學位。相反,我們願意祝福那些真真正學有所長、學有所專的中國博士愉快地生活。
  
  但是,我們注意到,大部分國人在對“博士”一無所知的情況下,不假思索地使用“博士”等只對學術界本身而言才具有神聖意味的稱謂,甚至渾然不覺地加入到對“博士”盲目崇拜行列。尤可痛者,在幼兒園、中小學校,教師在對孩子們的教學中有意無意地將“博士”作為他們的榜樣,更是無形中把一種外來文化人為種植在毫無文化鑑別與選擇能力的孩子們的心靈之中。我們認為,這是國人的一種文化集體無意識,即在對“博士”沒有任何價值認同與歸屬的情況下,就隨“博士”之波,逐“博士”之流,無意中為“博士”在中國的傳播與泛濫推波助瀾,為中國的“博士化”營造了文化氛圍,做了“博士們”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
  
  國人在文化上陷入集體無意識,根本原因在於中國文化的主位性缺失和主體性沉淪,亦即經過百餘年來國人對自家歷史文化傳統系統而又激烈地批判和顛覆之後,中國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已經呈建制性退場和整體性崩潰,導致中國缺少主幹性的價值信仰和文化形態,進而導致中國現代文化的荒漠化和混亂化,從而為“西風勁吹”和“諸神亂舞”打開了方便之門。換而言之,“博士”在中國泛濫並不是因為其自身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也不是因為中國歷史文化傳統不能為國人的生命、生存、生活提供有效的精神支撐,而是因為中國文化的主位性缺失和主體性沉淪,亦即中國缺乏或沒有既自信又自主、既具有一貫性又具有民族性的文化與信仰。我們不擬苛責國人在文化上的集體無意識,但我們呼籲國人走出文化集體無意識,挺立中國文化主體性,重建中國人的生命世界和意義世界。
  
  歷史和現實還告訴我們,“博士”在中國的傳播與泛濫,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文化問題問題,同時也是西洋國家“軟力量”在中國的滲透與擴張。這一點,即使西洋國家內部的歐洲國家也提出了抵制“美式博士”的問題,呼籲具有歐洲特色的“博士”。我們認為,有必要從國家安全和文化安全的角度深刻反思中國的“博士”問題,從建設中國“軟主權”、“軟力量”、“軟邊界”的角度重視挺立中國文化主體性,積極引導國人走出文化集體無意識,警惕和防範中國的進一步“博士化”。
  
  如何慎對“博士”?如何走出文化集體無意識?如何挺立中國文化主體性?我們不揣愚陋,臚列如下幾條呼籲和建議以供國人參考:
  
  第一,對依然在校讀書者,不再使用“博士”稱呼,改稱為不帶感情色彩和崇拜意味的“貢生”或“監生”等等。
  
  第二,對研究生者,亦不再使用“博士”稱呼,稱呼“道可特”,有關部門應該在學術寬容、尊重教育和法律框架允許的範圍內,重新審視和合理規範目前日漸流行的“博士狂潮”。尤其是,我們認為,在幼兒園、中小學校,教師在對孩子們的教學中有意無意地將“博士”作為他們的榜樣的行為,已經“防礙國家教育制度”這條憲法原則,因而亟需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和嚴加規範。
  
  第三,對“博士”流行起重要推波助瀾作用的廠家和商家,應充分挖掘中國諸多傳統稱號所蘊含的巨大商機,積極營造傳統文化氛圍,合理創新活動形式。同時,不必因西洋有個“道可特”,中國就以 “常侍”、“貢生”與之抗衡。
  
  第四,打破“古非今是”和“中劣西優”的文化偏見,改變“以今非古”和“崇洋媚外”的文化心態,對中國文化持以“了解之同情”與“溫情和敬意”的立場,回歸傳統,承續斯文,創新與發展、恢弘與光大中國文化,樹立中國人的自尊心和中國文化的自信心,重建中國人的信仰體系和意義世界。這將是一個綜合性、長期性、艱巨性的文化事業,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與全方位的積極參與。每個有着擔當意識的中國人,都應自覺肩負起這一神聖的文化使命。
  
  無論如何,問題關鍵在於國人是否能幡然醒悟,是否意識到了自己的文化集體無意識,是否有了走出此種文化集體無意識的自覺和挺立中國文化主體性的決心和勇氣、責任和使命。我們以為,中國人,應該而且必須朝此一方向努力!奮進!


雅科夫現象在中國已由“微風細雨”演變成“狂風驟雨”,最為直接和集中的體現,莫過於群氓不解芙蓉起舞、集體裸奔在中國的悄然興起與日趨流行的偉大意義---謀求名利、施展權謀。在此,我們,十位來自中國不同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博士研究生,鄭重呼籲國人慎對“集體裸奔”,走出芙蓉集體無意識,挺立中國裸奔主體性。

每值“裸奔節”來臨,芙蓉姐姐擺出S型,詩人登高裸吟回車詩,美女球場裸吻大明星。街談網議,樂此不疲;報刊、電視、電台充斥着各種“裸奔信息”;數以萬計的“裸奔短信”滿天飛舞;人們相逢互祝以“今天你裸奔了嗎”;“裸奔前夜”里,人們聚眾狂歡,流連忘返。與此相表里,“裸奔”在中國悄然壯大乃至漸趨泛濫。從普通民眾到社會精英,對“裸奔”趨之若鶩。凡此種種,吸引了多少眼球?多少裸奔高人還因此賺銀兩成了名?還有多少裸名因名得福,在娛樂界找到了好雇主?這皆表明中國正在逐漸演變成一個“准裸奔國家”。

我們主張寬容,我們無意排斥“不裸奔”。我們對中國的“不裸奔”問題抱以了解的同情:蓋龐大的邊緣群體和弱勢群體“裸了也白裸”,而部分社會精英則欲借“不裸”以“挾洋反裸”;蓋中國還有像雅科夫這樣的啥比不知裸奔可以賺名賺錢;蓋“祛裸”的“現代性”帶來的不裸生活的意義;種種原因使得“不裸”成為部分國人的可能與選擇,使得“不裸”成為國人無法躲避的文化景觀。職是之故,我們無意攻訐“不裸”和指責中國不裸徒過“不裸節”。相反,值此“不裸節”來臨之際,我們願意祝福那些真誠的和愛國的中國不裸徒愉快地度過屬於自己的節日。

但是,我們注意到,大部分國人在不信仰“不裸奔”乃至對其一無所知的情況下,不假思索地使用“不裸教”、“不裸經”、“不裸節”等只對不裸徒本身而言才具有神聖意味的稱謂,甚至渾然不覺地加入到“不裸狂歡”行列。尤可痛者,在幼兒園、中小學校,教師為孩子們集體過“不裸節”、樹“不裸樹”、發“不裸禮物”、做“不裸賀卡”,更是無形中把一種無名無利文化與弱智權謀人為種植在毫無名利鑑別與權謀選擇能力的孩子們的心靈之中。我們認為,這是國人的一種名利集體無意識,即在對“不裸教”沒有任何價值認同與權力歸屬的情況下,就隨“不裸教”之波,逐“不裸誕”之流,無意中為“不裸教”在中國的傳播與泛濫推波助瀾,為中國的“不裸化”營造了文化氛圍,做了“不裸宣傳士”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

國人在名利和權謀上陷入集體無意識,根本原因在於中國名利的主位性缺失和主體性沉淪,亦即經過百餘年來國人對自家歷史名利權謀傳統系統而又激烈地批判和顛覆之後,中國名利特別是儒家權謀已經呈建制性退場和整體性崩潰,導致中國缺少主幹性的價值信仰和名利形態,進而導致中國現代名利和權謀的荒漠化和混亂化,從而為“無名風勁吹”和“無權者亂舞”打開了方便之門。換而言之,“不裸教”在中國泛濫並不是因為其自身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也不是因為中國歷史名利和權謀傳統不能為國人的生命、生存、生活提供有效的精神支撐,而是因為中國名利和權謀的主位性缺失和主體性沉淪,亦即中國缺乏或沒有既自信又自主、既具有一貫性又具有民族性的名利與權謀。我們不擬苛責國人在名利和權謀上的集體無意識,但我們呼籲國人走出名利集體無意識,挺立中國權力主體性,重建中國人的生命世界和意義世界。

歷史和現實還告訴我們,“不裸”在中國的傳播與泛濫,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名利問題和權謀問題,同時也是不裸國家“軟力量”在中國的滲透與擴張。這一點,即使不裸國家內部的美國也提出了抵制“中式不裸節”的問題,開展5000人大裸奔。我們認為,有必要從國家安全和權力安全的角度深刻反思中國的“不裸教”問題,從建設中國“軟名利”、“軟權謀”、“軟邊界”的角度重視挺立中國權謀主體性,積極引導國人走出名利集體無意識,警惕和防範中國的進一步“不裸化”。

如何慎對“不裸節”?如何走出名利集體無意識?如何挺立中國權力主體性?我們不揣愚陋,臚列如下幾條呼籲和建議以供國人參考:

第一,不信奉“不裸教”者,一定要裸奔,而且要裸出層次,裸出水平。我們的裸奔層次高、水平高,主要體現如下:其一,我們是群裸,而不是某詩人那種獨裸,群裸成名得利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其二,我們裸在文化上,不擔心治安處罰;其三,我們裸得輕鬆,寫封公開信有葉大師捉刀,說實話,我們十個博士要湊齊這封公開信得熬上多少日子,累死多少腦細胞?我們因勢處導,巧借名校博士頭銜,與葉大師共享名校資源,各取所需,謀求共贏。其四,我們裸奔目的明確,直奔蔣大師設計的通裸院,力爭加入政治裸學隊伍,分割“裸學遺產稅”。

第二,我裸門弟子一定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識破雅科夫之流別有用心的說教,堅決抵制那些無名無利無權、吃力不討好且風險高不封頂的啥比科學、公正、民煮學說,堅定不移地走裸奔求名、求利、求權的“三球”道路。有關部門應該在尊重我們的正確選擇,拓寬我們的裸奔道路,對阻礙我們裸奔的不法行為給與高度重視和嚴加規範。

第三,對“不裸節”流行起重要推波助瀾作用的廠家和商家,應迷途知返,不再營造不裸商機和氛圍,而應轉向贊助我裸門君子,幫助我們修建明裸精圈,印發裸經。同時,不必因西洋有個“不裸節”,中國就必須以孔方兄誕辰為中國“裸奔節”與之抗衡,但可以考慮將孔方兄誕辰作為中國“不穿節”,並儘可能使其變得既有神聖肅穆的節日氛圍又有為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這將有可能成為校園內和年輕人有效化解“不裸節”影響的一個重要舉措。

第四,反思對裸奔問題的傳統認識誤區,從正面意義上理解名利和權謀的價值與功能,要對裸門君子進行終極性關懷、超越性追求,承認群裸生活、過裸奔生活的內在願望與合理訴求。

第五,打破“裸非衣是”和“裸劣衣優”的文化偏見,改變“以衣非裸”和“崇衣媚服”的文化心態,對裸奔持以“了解之同情”與“溫情和敬意”的立場,回歸裸奔,承續權謀,創新與發展、恢弘與光大中國名利文化,樹立裸門人的自尊心和中國權謀的自信心。

正告雅科夫之流,你必須幡然醒悟,要意識到你的危險,將來我們通裸院大業成功,我們裸門君子都有大官做,你可擺不正心態,在一旁JJWW;將來我們開徵“裸學遺產稅”時,你敢偷稅抗稅,堅決法辦;將來我們拿着“裸學遺產稅”和商家贊助,大口吃肉,大秤分金,住着精舍,一定不准你丫站一邊流口水;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那時候,你還敢JJWW,我們一生氣,後果會很嚴重滴,少正卯前車之鑑請別忘記。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我是怎樣評上副教授的
2002: 牛津、劍橋的長盛奧秘
2001: 怎樣的樂土  劉洪波
2001: 說謊和掩蓋說謊的藝術(從草庵和吳征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