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elman的工作是完整的,還要田剛來當小皮匠補胎? |
送交者: 敬畏神明 2007年01月02日15:11:41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Perelman的工作是完整的,還要田剛來當小皮匠補胎? 2007.1.2 老夫不喜歡跟人玩文字遊戲。這個狗屁筆名叫panpeng的,還想誣衊老夫強辭奪理。 反對“Perelman的工作不完整”的人否認Perelman的東西是“too sketchy”的事實。下面引幾句Science文章和NPR採訪中的話,panpeng這廝自己去曲解吧。 “Two of the papers—one authored by Bruce Kleiner and John Lott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the other by John Morgan 老兄,請注意,這裡講“They did,however, include enough math to nail down the Poincaré conjecture.”這裡的“They”是指MT和KL,不是指Perelman。所以,這裡是說MT和KL的兩篇文章中有足以“封頂”Poincare猜想的數學證明。當然MT和KL是在Perelman的思想基礎上進行這一工作,而且Perelman的思想很關鍵。所以,我們能得出結論說Perelman給出了Poincare猜想的完整證 顯然不能。 Perelman在自己的三篇文章中聲稱證明了幾何化猜想,根本沒有提Poincare猜想一詞,因為證明了幾何化猜想自然就證明了Poincare猜想。可惜,MT和KL“stopped short of the geometrization conjecture, because Perelman’s explanation of the final step had been too sketchy. (Both groups are still working on it.)”就是說,現在MT和KL還整不明白Perelman的“too 所以,笨蛋都可以自己得出結論,即Perelman如果還證明不了幾何化猜想,就不能講Perelman證明了Poincare猜想,即使MT和KL用Perelman的東西證明了Poincare猜想,Perelman也是不完整的,MT和KL的貢獻也是需要被承認的。但MT和KL要被承認,有一個前提,就是C-Z沒有在他們之前先發表文章,或者C-Z的文章中有根本性的錯誤。但是,這個前提現在還看不出有存在的跡象。 可惜,田剛同學老是說自己沒讀過C-Z的文章,否則以田剛同學中科院院士的水平,早就把其中的問題找出來了。不過,因為田剛很喜歡玩文字遊戲,所以不知道他說沒讀過的意思是沒看過,還是看過但沒有逐字逐句讀過,這要根據田剛在今後的表演才能確定。 KL一定是逐字逐句讀了C-Z的文章,但除了發現有幾句話是自己以前貼在自己的網站上自娛自樂後來又只能通過wayback machine之類的東西才能的找到的同樣“sketchy”的文稿中之外,到現在也還沒有發現什麼其它問題。C-Z已經承認看過KL的那個東西,並且使用了那一段東西。外行反正不知道KL憑那幾句話能得到多少credit。但願會多一點,這樣KL就比MT要更重要了。所以,不管怎麼說,只要C-Z的文章中沒有不可填補的漏洞,C-Z的文章當然是關於Poincare猜想和幾何化猜想的第一個完整的證明。一想到這裡,田剛那個氣啊! 大家知道,Perelman的工作不夠完整,絲毫無損Perelman在關鍵問題上的突破的重要性。 所以老丘在NPR的採訪中說:“Perelman’s idea is truly original and genius, so we are happy with that.”而2006年Fields獎已經給了Perelman。有案可查的是,早在2004年7月,曹懷東在浙江大學就講過:“(對Perelman工作的)審查還在進行中,希望儘早能得到完全證實。從目前審查的過程看,正確的可能性相當大,但是不到最後審查完畢我們還無法下定論。”還說“Perelman當然是 2006 年拿 feilds 獎的最佳人選。”而且說:“當然我特別希望 Hamilton 教授和他能一起分享這 100 萬獎金。正如 Perelman 自己所說,‘Hamilton 教授引入了 Ricci 流,發展了許多驚人的理論,改進了許多 Ricci 流中的重要定理,我應該算是他的學生。’” 這些話,對於誣衊老丘支持C-Z,否定Perelman的貢獻,甚至要剝奪Perelman獲得Fields獎的機會的謊言,是最實在的反駁。 所以,NPR的報道中的提出問題是:“Today mathematicians agree, Perelman’s brief papers contained the final solution. But who should get the credit? Richard Hamilton, who came up with the approach and labored under the coconut tree? The Russian, Grigori Perelman, who carried it over the finish line? What about the Chinese mathematicians and the others who flushed everything out? What about Yau who helped lay the groundwork for the entire field? ” 要歪曲事實,首先得歪曲地回答這些問題。 但這是可能的嗎?就算是外行,在了解這些情況後,也不至於輕易上當。所以丁田一夥才要不停地進行歪曲,還故意不把關鍵事實講清楚。 勸田剛丁偉岳一夥還是不要枉費心機了吧! 否則正應了:機關算盡太聰明,反害了卿卿性命。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4: | 新 年“ 賀 禮” | |
2004: | 英語和法語,較量幾百年 | |
2003: | 我經歷的美國NIH和中國自然科學基金委 | |
2003: | 基督出世 | |
2002: | 不要用“拿來主義”為“抄襲”辯護 | |
2002: | 愚民思想,可以休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