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集團稱造骨牛奶蛋白(Osteoblasts Milk Protein,OMP)是在牛奶中微量存在的一種天然活性牛奶蛋白,能夠提高人體骨密度。google發現幾乎所有含“造骨牛奶蛋白”的頁面都與蒙牛有關;用英文名稱檢索不到任何文獻。蒙牛網站上有一則報道,國家食物與營養諮詢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梅方權教授介紹OMP“是一種含有70個氨基酸,分子量為7649,的一種蛋白質。國內外已有相當長的相關研究歷史,也有很多的相關報道。已經科學地證明了它能顯著改善骨骼合成代謝,增強骨密度,促進骨量增加,延緩骨骼衰老,使機體骨骼更健康”。網上搜索並查詢蛋白質數據庫,符合此條件的蛋白質只有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IGF-1存在於牛奶中,已有大量資料證明IGF-1通過影響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的分化、增生、活化及偶聯,在骨重建中起重要作用。這也與蒙牛的說法吻合。因此蒙牛所稱“造骨牛奶蛋白”為IGF-1無疑。
IGF-1是一種生長激素,人與牛的IGF-1氨基酸組成與蛋白質結構完全相同。正常牛奶中即含有IGF-1,約為3.7(1-9)ng/ml。美國的很多奶牛注射了重組牛生長激素(rBGH),通過刺激IGF-1分泌,提高牛奶產量約15-20%。這些牛奶中IGF-1的含量也比正常牛奶高。值得一提的是,歐盟、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地禁止給奶牛使用rBGH。
牛奶經巴斯德消毒法處理後大部分活性物質被破壞,但IGF-1因有酪蛋白(占牛奶蛋白總量的80%)的保護其活性基本保留。動物實驗證明單獨口服IGF-1隻有約10%不被消化液分解而是被整體吸收,與酪蛋白同時服用則完整吸收率達46%。未脫脂牛奶中的脂類可促進IGF-1的吸收。人在患某些腸道疾病或服用阿斯匹林等藥物時IGF-1的吸收也會增加。這些進入組織或血液循環中的IGF-1能與人體細胞表面受體結合,說明仍有生物活性。
牛奶中的IGF-1對人體有益還是有害仍是個有爭議的問題,一般來說人們更關注的是它的負面影響。各方研究結果常有較大差距,這在某種程度上也體現了乳品工業及其內部、科學界和政府間的博弈。有研究結果稱健康老年人每天喝三杯牛奶(250ml/杯),三月後檢測發現鈣的吸收量明顯增加,血清中IGF-1升高10%,認為這有益於骨骼重建。但也有報告稱喝牛奶後血中IGF-1並無變化,甚至有人認為喝過多牛奶反而容易引起骨質疏鬆。前幾年還有過“牛奶致癌”的報道,主角就是IGF-1。因為IGF-1能促進細胞分化,有人認為它被吸收或在腸粘膜能引發乳腺癌或腸癌,但這個結論沒有得到更多的支持。據WHO和FDA的觀點,牛奶中的IGF-1對人體即無益也無害。正常人體胞漿中的IGF-1濃度為40-300ng/ml,每天分泌產生的IGF-1約達10mg。而rBGH處理過的牛奶中的IGF-1濃度比未處理過的牛奶僅高2.2 ng/mL。假設每天喝1.5升rBGH牛奶,IGF-1的攝入量只比喝未處理奶每天多3300ng,不到上消化道IGF-1正常分泌量的1%。即使這些牛奶中的IGF-1全部被人體完整吸收,也只占人體全身分泌量的千分之一。因此FDA認為,經rBGH處理過的牛奶可放心飲用。
由此看來,蒙牛所宣稱的OMP能提高人體骨密度的說法並不可靠。這種把一種已知蛋白改頭換面並誇大宣傳的做法實際上是在矇騙廣大消費者。國內一位博士在他編寫的科普著作中及在高層論壇的演講中曾對蒙牛的這種做法作了無情的揭露。他利用在高中學到的生物學知識,認為“即使真的存在這種蛋白質,吃它也不可能有什麼獨特的作用,道理就在於做為一種蛋白質,它將在消化道中被消化、降解成氨基酸後才能被人體吸收,而不可能直接進入體內發揮其‘造骨’功能。因此吃什麼‘造骨牛奶蛋白’和吃別的蛋白質不會有什麼不同”。事實上,IGF-1作為一種天然蛋白質,口服後是可以被人體直接吸收利用並保留生物活性的。這位博士對蒙牛的抨擊,無異於李鬼打李鬼,是學術打假不嚴謹的又一個例子。
附:博士言論選讀:
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bingdian/milk.txt
即使真的存在這種蛋白質,吃它也不可能有什麼獨特的作用,道理就在於做為一種蛋白質,它將在消化道中被消化、降解成氨基酸後才能被人體吸收,而不可能直接進入體內發揮其“造骨”功能。因此吃什麼“造骨牛奶蛋白”和吃別的蛋白質不會有什麼不同。喝牛奶能幫助人體增強骨密度,是因為牛奶含有豐富的鈣,而不是什麼蛋白質。這個簡單的道理,連高中生都知道(一名北大附中的高中生最近寫信給我反映“造骨牛奶蛋白”的問題),為何醫學專家們卻不知道或假裝不知道,在鑑定會、新聞發布會、研討會為其捧場,甚至在反駁偽科學的文章中同時在宣揚口服免疫球蛋白的“生理活性”作用,實在令人覺得不可思議。
http://www.xys.org/forum/db/2/9/161.html
蒙牛的“造骨牛奶蛋白”號稱是一種含70個氨基酸的天然蛋白質,“國內外已有相當長的相關研究歷史,也有很多的相關報道。”除非是騙子幫閒用屁股思考,否則也該知道這是騙人的東西。(http://www.telunsu.net/news/2006/20066221501730518.html)正因為口服蛋白質無療效,所以人們才會想到要通過加載體的辦法來克服降解的問題,居然能因此推導出“蛋白肽類並不是一定會被腸道消化系統破壞分解”,這個幫閒邏輯太強悍了。
http://www.xys.org/forum/db/2/10/77.html
這是冒充內行招搖撞騙欺騙外行的典型,拿一些不相干的文獻和術語嚇唬人。比如:【居然敢拿10年前的教科書來做幌子忽悠,連食物過敏的機理都忘記了,】還不如拿prion說事呢。能躲過降解並從跑入體內的蛋白質最大的可能恰恰是引起過敏或成為毒素。不知誰知道有哪種天然蛋白質能直接從腸道吸收還能發揮生理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