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人的文明責任(科普中的問題及其它) |
送交者: 佚名 2007年12月18日15:28:32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文明人的文明責任
人的科學精神的形成,最佳的辦法是從兒時開始培養,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現在人們培養兒童科學精神的方式,一般是鼓勵少年兒童閱讀科普書刊,觀賞科普影視作品。然而,現有科普作品,包括外國的一些科普作品(比如美國的《探索》系列的電視片),並沒有多少是真正合格的科普作品。很多科普作品,只僅僅是普及知識,只是些泡沫橫飛五光十色地複述別人牙慧(前人通過實驗與思索得來的知識),這樣做只是廣告商鼓吹商品的作風,這樣的行為與科普事業(在普及科學精神的基礎上普及科學知識)無緣.科普作家也只是充當了宣傳科學知識的廣告商.至今為止,在世界上還缺乏宣傳科學精髓的文筆高手與文壇作風。 科學的精髓是實證精神與置疑精神。教育與培養的目的,是促成人們的置疑精神 培養人們的科學精神。 佛教的偉大在於:過來看 自己經過實修自己來感愛。佛教中人常對要學佛的人說,老實念佛三年。這如同學校老師告訴同學,老老實實按照實驗規則把實驗做完再看看實驗結果。實驗還沒做,說得再多也沒用.這就是實證精神,這就是科學的精髓之一。實際上,如果佛教沒有這種精神,佛教就是迷信,科學沒有這種精神,科學也是迷信。 另外,愛因斯坦說:馬赫的真正偉大之處,就是他堅不可摧的懷疑精神。合格的社會工作實體(包括政府、媒體、民間團體、以及科普工作者)的偉大之處,就在於鼓勵人們的置疑精神.實際上,無論在小學中學還是大學,老師都欣賞那些喜歡提問題的學生,小孩的家長都喜愛那些喜歡提問題的小孩。這確實是一個人有獨立思維能力的一個前提.有了這個前題,就可以抑制國人的浮躁氣氛與迷信的風氣。 所以,這就要求科普作品多介紹各種科學知識的證據、以及證據來源的實驗過程或測試過程、及其相關儀器的原理,多介紹各種科學知識的對立面的意見,科學理論的不足之處與爭議之處。這樣才是傳遞活的知識,發展中的知識---科學知識的歷史進步的核心部分(即歷史中科學進步中每一步的閃光點與創新點)。無論是天文,考古,地理,以及其它科學技術方面的知識,希望都能這樣,當然這是一個工作量巨大的事情,也是對於科普對象來說營養最豐富的事情。這應該是今後科普的方向。 筆者從來就是這樣認為,科普的骨髓是:引起讀者好奇與求知的欲望,誘導讀者質疑與嚴謹的習慣,描述前人的實驗與結論(理論)以及由實驗到理論這一過程中的閃光點(科學家在此處出類撥翠的過人之處),搜集其實驗與理論的不足之處,引導讀者的科學精神,增長讀者的科學知識。 實際上,培養人們的實證精神與置疑精神,大眾傳媒也完全可以擔當起來。 幾年前,搜狐的新聞中的頁面功能有:【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其中的"我來說兩句"可以使網友們交流思想的火花,交流思想的靈感.即使不發表意見,只看看別人的發言,也有足夠的趣味.可以看看有的網友風趣,有的網友幽默,有的網友激烈,有的網友入木三分。而"我要揪錯"更是促進了網友們養成嚴謹仔細的思維習慣,這是在仔細分析當篇新聞的形式與內容中自然形成的.這種做法激發國人的思維,使國人從置疑中養成嚴謹的科學精神,從這方面可以着實地提高國人的科學素養,可以為提高整個民族素質提供很好的一個途徑。從這方面看,當年搜狐的這種做法,是對中華民族的巨大貢獻。 不過,在強權勢力的壓迫下,搜狐墮落己經很長時間了,而網易在這方面反而後來據上。從這方面看,搜狐曾經對中華民族的巨大貢獻,而網易正在對中華民族的巨大貢獻----從目前的華南虎案當中網易的積極態度也可見一斑。而其它的網站,如新浪,它的新聞中偶爾出現的新聞評論也是難真正上一個貼子.一句話,他們只想抑制中國人的思維.最怕中國人在交流中思維活躍起來。本人轉貼在兩個網站論壇上面的抨擊騙子與騙術的文章,全被刪了.沒有文字只有鏈接的貼子也被刪得一乾二淨。 只要能提高中國人的科學精神,中國的科技發展就有希望,中國的現代化的就有希望,中國實力的真正提高也就有希望.中國的強大就有希望,否則中國的平民只知跟風,中國的官員只知馬屁.中國只會蹣跚於泥沼之中. 中國的高層的某些人,為提高中國人的科學精神,做了些什麼呢?(在他們與民爭利,被大撈所得的錢撐昏了的時候。) 對於政府部門,同樣在這方面有所作為。科學時代要講根據,法治時代要講證據。以前有報道說我國某年己抓了2000個縣處級貪官。然而報道中沒有這些貪官的名單與工作單位與職位,缺乏證據。這些己被逮的貪官在當地應該是家喻戶曉的了,根本不是什麼國家秘密。在政府信用不高的今天,有什麼不能公布出來取信於民的?!公布了名單與工作單位,網友們就可以看看這2000個數字的虛實了.當地的這個職位有沒有這個人,當地人一看就知道,當地網民知道報道不實就會指出來了,否則,誰知道2000這個數是不是胡編出來的? 其實現在,不僅來自政府的報道是如此地不講證據與根據.就是來自民間的科技新聞的報道與科普宣傳的作品,都不重視證據與根據的表述,比如一個考古新聞,說這個從地里挖出來的古董是多少多少千年之前的.稍好點的報道是說這個數據出版在某某專家之口,可是這個年份的證據呢?是用碳十四測出來的嗎?測出來的數據呢,測驗的單位與人員或小組的名字呢?測驗之中所使用的儀器型號呢?這些東西有什麼保密的?作為科學作品與科普作品,能把這些寫出來,不是更好地宣傳科學知識嗎?不僅是更好地宣傳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更好地傳達了科學精神,嚴謹的科學精神,這不是對提高我國人民科學素質的一個極佳的途徑嗎,不講證據,只認是某某權威專家說的,這看上去是宣傳了科學,宣傳了科學知識,實際上還是在宣傳迷信,宣傳對權威的迷信,是在指令人們盲目地相信.這難道不是對科學精神的摧毀嗎? 目前這種不講證據不講根據的情況成為風氣,不能引導人們精確地思維,法治建設與科學素質的培養只是一句空話.法治精神與科學精神的培養也就成為一句空話.民族素質的提高也就難上加難,只是助長了浮躁的風氣,助長了迷信的風氣。 如果你我在日常的生活與日常的新聞閱讀中都沒有精確的證據意識的話,如果大家都在此沒有證據意識的話,這只能我們國家教育的失敗.起碼是科學素養的教育的失敗.只是應試教育的惡劣的後遣症。對這種情況連呼籲呼籲也不行,只能說有人害怕真正的科學素養,害怕民族素質的真正提高.只能說有人希望大大小小的騙子能夠在我們國家橫行。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6: | 哈爾濱工業大學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簡歷 | |
2006: | 北京之行:北大清華VS中科大 | |
2005: | 怎樣在美國成為醫生 | |
2005: | 再思考中國MB和美國MD之爭的再思考 | |
2004: | 我和楊振寧--尋求真相:李政道答記者問 | |
2004: | 警惕墮落的人文腐蝕科學精神 | |
2003: | 只有一種選擇 | |
2003: | 愛丁堡風雨 | |
2002: | 諾貝爾獎與面子工程 | |
2002: | 楊振寧暮年回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