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有人說漢字比英文或其他拼音文字落後的證據之一就是英語或其他拼音文字不斷有新的單詞加入,很容易拼出一個新字出來。英文單詞詞彙量達到20萬左右,而漢字基本沒有什麼新字進入字典,只好靠舊字的組合,形成新詞彙或就詞新用。如此,漢字作為表意文字,就沒有拼音文字“精確”了。似乎很有道理,其實毫無道理。
為何一本厚厚的字典,並且會越來越厚的字典就是“先進”或“好”的字典?人的記憶力本身是有限的,一個人能可用的字其實也是有限的。莎士比亞掌握的英文詞彙也不過2萬左右。為了精確表達,就不停造“新字”,同時就增加了“使用的成本”和表達能力的限制。
精確性和表達能力最終是矛盾的。一個漢字的意思沒有那麼精確,其表達能力必然就相對廣,一個英文單詞的意思非常“精確”,其表達能力必然就相對狹小。最精確的是計算機程序語言。稍有差錯,整個程序就亂了套或出大錯。其實,模糊點也並非不好。所以,文字並非“越精確越好”。
我認為,相對於拼音文字,漢字的“模糊性”並沒有達到詞不達意的程度。漢字發展到今天,其表達能力和表達的精確度,都是可以接受的,並沒有影響到使用漢字人的思維或其他的生產活動的程度。
從生物學或遺傳學的角度看,及“舊字新用”也正是漢字的優點,而非缺點。
有人常常把一個生物物種的基因組比喻為一本“生物字典”,也算很形象。四個鹼基ACTG就是拼寫這本字典的4個字母,而一段段基因就相當於字典裡面的“單詞”或“單字”。
對於生物的進化和新物種的形成,也並非基因組越大越好,基因越多越好。
一開始人們以為人類會擁有超過10個基因,後來估計大約在4~5萬。現在比較精確的計算,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人類只擁有大約20500個真正的有功能的基因!【1】,也就是說,人類只需要20500個“單詞”,寫就了一篇進化史最輝煌的篇章。想想看,一隻我們肉眼都看不到的蠕蟲,就擁有大約20000個基因了【2】,而一隻非常小的果蠅,也有14000個基因【3】,人類所擁有的基因數甚至比老鼠多不了幾個。
為何會這樣?生物學家們發現,在生物進化的過程中,當生物結構和功能越來越發複雜時,並非總是通過增加新的基因的方法來達到新功能新結構的目的,而是“舊字新用”,往往是賦予原來的舊基因更新的功能。所以,在人體內,一個基因往往有許多不同的功能。比如在執行人類免疫系統或大腦神經方面功能的基因,也存在於蠕蟲或果蠅裡面,是在免疫系統或人類大腦在被進化出來前就存在了。
當生物體出現新的結構或功能的時候,進化出新的基因是一個手段,但是,更多的手段是改變舊有的基因,使其有新的功能。
這就如同漢字,通過對舊字的組合或對舊字賦予新的意義來達到其表達的需要,而不是簡單造新的單字。
給一個舊字賦予新的涵義總比造一個新的單字來的簡單和節約。
你不能憑此就說這是漢字的“落後”。
漢字需要引進外來詞彙,同時,我也認為漢字可以造一些新的字來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但是,這都不是漢字落後的證據。
拼音文字的字典越來越好,需要記憶的單詞越來越多,就好,就先進嗎?從生物進化的觀點看,不是那麼簡單的。
【1】http://scienceandreason.blogspot.com/2008/02/human-gene-count-drops-again.html
【2】http://en.wikipedia.org/wiki/Caenorhabditis_elegans
The C. elegans genome sequence is approximately 100 million base pairs long and contains approximately 20,000 genes.
【3】http://genome.wellcome.ac.uk/doc_wtd02080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