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就說過,從中文翻成英文可以是非常困難的事,反之,英文到中文則容易得不知多少,原因很簡單,這不是一個層次上的語言:漢語是特別的語言,一則其歷史悠久,二則其漢字的特點,使得她的表達能力遠遠超過了任何拼音文字。
你從喜馬拉雅山腳下找一個人,帶他到黃山山腳,抬頭仰望雲霧繚繞中的山峰,他可能會認為黃山比喜馬拉雅山高,一則該人儘管長在喜瑪拉雅山腳,卻不是個登山者,並不真的了解喜馬拉雅多;而到了中原,看到繁華,受到衝擊,產生迷信,以為發達的東部應該什麼都比西藏好,連山也更高,全然不知自己生於斯長於斯的喜馬拉雅才是地球之巔。
要對漢語英語有正確的認知,必須對兩種語言都有相當的造詣,這點上,中國大陸當代絕大多數人顯然是力有不逮的。漢語的力量主要體現在文言中,其表達感情之細膩,深刻,豐富,其語言的韻律,節奏,簡潔, 可以說達到了極致,根本不是西方文字可以相提並論的。凡事都有利有弊,漢語文言的精緻,可能帶來學習的不容易,可能是事實(不過我沒有做過研究,姑且這麼說吧),這也是白話文興起的原因吧。我贊成白話文,但不贊成放棄文言; 我主張白話和文言應該互補和並舉, 以兼顧普及和繼承兩方面。
很多人的認識偏頗,也和英語程度有限密切有關。好比來到一個湖泊,面對一望無際的湖面, 把它想象成了浩瀚的大海,其實,只要坐船到在湖上轉數個小時,就會發現這個看似無邊無際的水面其實不過是個內陸湖泊而已, 跟大海相距不止千里萬里。同樣道理, 你英文有限(這點從一些人的鼓着勁頭寫的少數英文帖子可以清楚看出),接觸的不過是教科書上的東西,還根本不能熟練掌握這個語言,就評價其語言來了,這和瞎子摸象有何兩樣?
摸黑漢字的人,除了作為泄私憤的手段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對英文的無知。當你英文程度達到足夠高的程度,對這個語言有足夠多和足夠深的感性認識後,那時,回頭比較兩種語言,你是很難得出英語勝出的結論的,除非你認為馬車比汽車優越。
我生活在海外,工作中靠英文交流,從生存這個角度而言,英文對我要比中文重要得多,我哪怕明天把中文全部忘光,也不會影響我工作和生活一絲一毫。不過,這和漢語英語的優劣長短,是毫不相干的。
我與其是宣傳中文漢字,不如說為之正名,同時,剝下一些反漢字言論的畫皮,以幫助讀者了解事實和真相。從更大的意義說,中國的振興是只能建立在“自強自信自立”這三自之上的,投機盲目頂多得到一些膚淺的暫時的利益,長遠看,真正的國家成功是沒有捷徑可走的,決不是簡單的所謂“全盤西化”所能達到的; 無論個人還是國家,成功只能通過頭腦和汗水,靠學學人家文字,就可以文明發達,那是小學生的神化而已,這樣的反例太多,不必再重複例舉。
中國大陸朋友們,你們的成長環境和教育背景,都讓你們對自我,對自己的文化,對自己的民族,對自己的國家喪失信心,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廬山中,你們很多人自卑而且不自覺,還把摸黑民族文化當成時髦,我想世界上沒有更大的蒙昧了。 這不是你們的錯,但你們要儘早醒悟過來,迷途知返,無論對個人對國家,都是一個fresh start.
在為漢字正名的同時,必須承認,和任何其他文化一樣,中華文化不會沒有糟粕; 水至清則無魚,十全十美的文化,從來沒有, 現在沒有,將來也永遠不會有;任何文化都有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和完善自己的必要。 吸取精華,剔除糟粕,融合他人之長,這不就是擺在當代中國知識精英面前的偉大而又艱巨的任務嗎???這決不會是A piece of cake, 也決不會象有些蠢人鼓吹的那樣,只要改改文字就萬事大吉的事; 與其改文字,還不如換膚色來的更容易點,鑑於市面上有那麼多高效的增白粉和霜什麼的。
路漫漫其修遠兮,中國人啊,你們要put your best foot forwa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