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中為什麼沒有“世界級”的知識分子?
中國人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知識分子的比例上很大的。中國的知識分子智力不
算差。小到在自己的學術範圍內小有建樹,大到獲得諾貝爾獎。雖然沒有美國,印
度,日本等國多,海外華人,加上台灣幾個,也必竟有幾個。 但是,一個奇怪的現
象是,中國這些知識分子,少有“世界級”的人材。
什麼是“世界級”的知識分子呢?獲得諾貝爾獎的知識分子也不算“世界級”的嗎?
“世界級”,有其更廣泛的意義。簡單地說,一個“世界級”的知識分子,除了在
自己的學術範圍作出傑出的貢獻,還必須突破自己的學術小圈子,將自己的事業與
社會廣大的人民的利益連在一起,更直接,更多地,造福他人,又有強烈的社會責任
感,道德感,敢于堅持原則,堅持社會正義,不惜犧牲自己已經取得的成就,甚至
生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由於對猶太人和其他少數民族的迫害,不少科學家逃離家
園。他們不僅是逃避法西斯政權的迫害,也是抗議西斯政權對民主人權的踐踏。這
些科學家中最著名的是德國的猶太人知識分子愛因思坦和意大利的科學家費米。
倆人都是諾貝爾獎獲得者,與兩人相連的是聞名的“曼哈頓工程”,原子武器的產
生。愛因思坦當時親自寫信給美國總統愛森豪威耳,建議美國開始建造原子武器,
目的是不讓德國希特勒趕到造原子武器的前邊。費米則是原子能反應堆的先驅,為
曼哈頓工程工程,立下了汗馬功勞。
而原子彈武器問世後,特別是在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之後,目睹原子彈對人
類的殺傷威力,和後來得知當時的德國希特勒並沒有能力製造原子彈,很多參與原
子彈製造的科學家,都感到良心的責備(但此時,已不是他們所能掌握控制核武器的
了)。同樣,在德國當時製造V2火箭時,當時的許多被迫參與的科學家,冒着自己和
家人生命危險,破壞火箭的成功。以自己的良知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線作了默默的貢
獻。
反觀我們中國的科學家。當年“六四”的著名物理學家,在關鍵的時候, 置學生於不顧,自己跑到
美國大使館避難。我們當然沒有理由要求任何個人為他人,犧牲自己的生命。但到
了那一萬眾所歸,時代的潮流已經把你推到最高的位置時,我們的知識分子,表現
的卻是“葉公好龍”,而幾百名學生,最後血灑長安街。再看我們另一位諾貝爾獎
得主。來自世界上最民主最自由的美國,卻對中國的專制政治,不僅不置一詞。反
而歡天喜地享受當局提供的一切超級服務,大有“富貴不還鄉,如錦夜行”之慨,
好不榮譽!
中國的這些頭面知識分子,如此於中國大眾的深重苦難於不顧,我們是否應該到我
們的傳統文化中去找找原因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