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各位物力大俠侃愛因斯坦,用的都是專業術語,我幾乎插不上話,能讀明白就不錯了。
我的物力底子就是高中物理和大學的兩學期普通物理。記得最後幾周老師專門留出點時間稍微講過一點相對論,滿黑板都是公式,我從沒正眼瞧過,因為他事先說了是額外的,不考試。現在想起來都覺得慶幸,要是考那玩藝,我得遭多大罪呀?
要說這物理學的發展,從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阿基米德,到後來的伽利略,再到牛頓,之後才能說愛因斯坦,這是個人類科學思維發展的過程。
亞里士多德那會認為物體的下落速度是和物體的重量有關係的,越重的物體下落速度就越快,越輕的就越慢。這種觀點非常直觀,也非常符合人們日常對自然現象的觀測結果。輕的東西滿天飛,重的東西直接掉地上。就老丫的這個理論愣是在一千多年裡被認為是“真理”,沒人懷疑它的正確性,太直觀了,要不怎麼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還重要呢?直到伽利略站出來說話,它才被否定,著名的比薩斜塔的落球實驗,讓老加一舉成名。
說實在的,伽利略真的挺偉大的。當時正處於歐洲的中世紀黑暗時期,那會的教會真的是企圖通過自己建立社會和自然的價值觀。他們說地球是平的,地球就必須是平的,不能懷疑。可是,即便是在那種嚴酷的宗教思想控制之下,也沒能阻擋人類智慧的繼續發展,居然有人敢挑戰“神(其實都是牧師的屁話)”的話語。
在這點上,歐洲人真的比中國人強多了,21世紀的中國人一談到中國的社會問題,還能藉口說中共控制言論自由,教育不到位呢。好像在伽利略時代,歐洲人的日子比現在中國人的好過似的。那個時代的教會曾把提出異教邪說的科學家思想家點天燈呢,可思想怎麼可能被人或權力禁止?我覺得中國人應該為自己的落後再找個更能說服人的藉口了。
我覺得老亞,老阿和老加雖然都很偉大,但還是拘泥在某個幾個現象的解釋上,但到了牛頓時代就不一樣了。牛頓是真牛,到了他那時代,科學就變成是一種思維方式而不僅僅是解決某些疑問的答案了。科學到了牛頓時代,就已經不再被看為是奇術淫技了,而是確定了一種思維方式和價值觀了。科學成了人類思考的一種最重要的方式了,取代了信仰,取代了迷信,取代了帝王的法律,取代了猜測,。。。,最終成為最被人類接受的思維方式。
為什麼呢?因為科學可以驗證(證明或證偽),可以預言,可以用自己的邏輯推演,是一種龐大的非常嚴謹的思想體系和理論體系。牛頓時代,科學家非常滿足,認為這世界上幾乎沒有不能解釋的現象了,是完美的。直到後來發現有物理的天空中也有幾塊小小的雲彩,牛頓真的解釋不了。很多人還認為,那不是牛頓體系不能解釋,而是我們的觀察有問題。
人類對那幾塊雲彩的好奇心,最後終於使人類走進了愛因斯坦時代。愛因斯坦的理論,從我這個外行看來,是純粹的紙上談兵。他和牛頓時代又有不同,牛頓是根據自然現象抽象出的理論,而老愛呢,他是從紙上推演出了自己的世界,一個可能完全不能用人類的感官去體驗的世界。這個世界可能不是一種“存在”,如果我們把“存在”作狹義的解釋的話。我們之所以接受它,主要因為它的整個推演過程在假定的前提下,符合既有的物理和數學的邏輯。愛因斯坦時代證明人類的思維可以完全依據符號系統自身的邏輯來演繹,而不需要實際的觀察和體驗。當中國人還在爭論,女人是生兒子才“好”還是只要生個孩子就挺“好”的時候,使用字母文字的民族已經進入思維的另一個境界了。
就像現在的科學家根據麥氏方程中的“M”(質量)的平方項,就推想出負質量存在的可能,並全力去尋找它一樣。人類從愛因斯坦時代,進入了主動建立一中超乎我們能感覺到的物質世界的不“存在”的世界,並在這個世界中引證自己邏輯的爭確性。
這很有意思,應該說是另一個頂峰。當然了,後來有人證明了老愛的理論解釋的幾個天文現象,就像我們以前證明牛頓一樣。其實在愛因斯坦時代,已經用不着這種證明了,能解釋和能證明還象是兩個不同的思路。既然老愛的世界是如此的複合邏輯,那他的致命缺陷其實反而是那些不能用因果邏輯來確定的領域,要不愛因斯坦活着的時候,他那麼反對“上帝擲色子”呢?
如果世界上存在幾率性的隨機現象,那麼老愛的東西能走多遠呢?根據物理和數學邏輯推演出來的世界,在隨機變量的面前是徹底會崩潰的,因為邏輯推理所倚重的必然因果律被打破了。
所以,我認為牛頓的世界也許還有很多不能解釋的自然現象,但牛頓也許能萬歲,而老愛也許會在某個早晨被徹底推翻,只要有人能指出他的邏輯鏈條中有一個重大破綻就夠了。
純外行的遐想,僅供一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