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文科:能否再造輝煌? |
送交者: 宋曉夢 2003年01月06日20:13:53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曾經是大師雲集、英才輩出,有着豐厚人文積澱和一流國學研究水平的清華大學,在中斷了30多年之後,為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於20世紀80年代初再度復建文科。如今,他們已經走過了初創階段。在復建過程中,他們怎樣理解對清華文科傳統的繼承與開拓?復建到今天的文科已達到什麼水平?今後又將向何處發展?帶着這些讀者關心的問題,記者走訪了清華大學。 清華文科傳統的重要內容是“求新”與“會通”,它在今天仍具有重要意義 在古樸典雅的工字廳,記者見到了幾位文科教授。“聽說一些人認為,清華應繼承文科昔日傳統,恢復文科昔日輝煌。”記者將這一看法向他們求教。徐葆耕、李強、萬俊人幾位教授說,那就首先要弄清清華文科的傳統是什麼。清華國學院只存在了四年,卻能產生那麼大影響,重要的是以學貫中西的梁啓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四大導師為代表的學者們,其學術思想和治學方法在當時都是最前沿的。他們吸收了西方科學的思想方法,結合自身學術研究,形成了當時最新的治學之道。中文系徐葆耕教授說,如果總是墨守傳統的研究方法,在一個封閉的系統裡做學問,總有一天,你會陷在一大堆舊材料里,不再有任何新發現。因此中國傳統文化本身需要靠“異質文化”去“衝擊”,一旦打破原有的封閉系統,就會“裂變”出許多新的東西。這種“異質文化”可以是外來文化,也可以來自理工科。 大家認為:除了“求新”以外,清華文科傳統的另一個重要內容是“會通”,即“中外會通、古今會通”。清華文科的歷史證明,沒有“會通”,就不可能產生大學者;“會通”,文科發展之路才會越走越寬。“求新”與“會通”對清華文科今天的發展仍具有重要意義。 學科布局初步完成,教師隊伍基本建立,科研成果日益顯著 “可以說,經過20年的努力,特別是‘九五’以來的加速發展,今天的清華已初步完成了由理工科大學向綜合性大學的轉變。在這個轉型過程中,文科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這是清華文科領導小組組長賀美英教授在不久前召開的“清華文科發展研討會”上的一段話。 據主管文科的副校長胡東成教授介紹:目前,清華文科整體布局已經完成。陸續建成的經濟管理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法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工藝美術學院、新聞傳播學院,6大學院覆蓋了文、史、哲、經、管、法、教7大學科門類。建成管理科學與工程、數量經濟學、技術經濟與管理、科學技術哲學、設計藝術學、民商法學、專門史、企業管理、會計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等10個博士點;其中,數量經濟學、技術經濟與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設計藝術學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高校德育、現代管理、體育社會科學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基地。 700多人的文科教師隊伍中,由近200名教授和300餘名副教授為主幹,並且已會聚了一批在學術界有一定影響的學術精英。 1999年以前,清華每年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只有2—3項,2000年迅速增加為7項,在全國高校排第15位;2001年獲11項,高校排名14位;2002年獲14項,高校排名第8位。與此同時,文科院系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也在穩步增長,近三年已承擔了43項。 科研成果的質量也穩步上升:CSSCI(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發文量在全國高校中的排序已由1998年的第11位上升到2000年的第9位。1999年第二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獎,清華僅有一項三等獎。到2002年第三屆評獎時,已有12項成果獲獎,其中兩項一等獎。應用研究是清華的強項,《西藏現代化發展道路的選擇題》、《並稅式改革與“黃宗羲定律”》等多份研究報告,受到國家領導人的重視和肯定,對政策的制定產生了重要影響。 人文學院常務副院長、社會學家李強教授與國際建築學大師清華吳良鏞教授聯手,將社會學與建築學裡的城市規劃學相結合,共同承擔了北京市舊城改造規劃中什剎海歷史文化保護區的改造計劃研究;由經濟學家胡鞍鋼教授主持的《轉型期水資源配製的公共政策:准市場和政治民主協商》,整合了清華水利、經濟、環境等多學科的科研力量,已取得重要成果;作為“九五”國家重點科技公關計劃項目的“夏商周斷代工程”屬於文理結合的科研項目,清華人文學院是參與單位之一;“十五”的“中國文明起源及早期發展研究”也是一項需要理工文多學科交叉的項目,清華已被列入承擔單位;學校即將啟動的“心智與認知科學研究”是當今世界十分活躍的研究領域,涉及邏輯學、語言學、心理學、腦科學、數學、計算機科學等眾多學科……可以說,今天清華文科的廣大教師,正用他們的實踐,自覺地傳承着清華文科“求新”與“會通”的優秀傳統,並做出了新的詮釋。 未來發展戰略:高水平、有特色、有所為有所不為 “與國內一些著名綜合性大學相比,我們還有較大差距。因為那些高校的文科都經歷了一個較長的發展過程,而我們的文科復建時間還較短。文科發展需要積累、漸進。但另一方面,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又要求我們要加快速度,不能完全按部就班。所以我們要找准目標,集中資源,在一些人才優勢學科,特別是交叉學科,實現跨越式發展。”“清華大學是在一個有強大工科背景的大學建設文科,因此一定要從現實出發,規模適度,創出特色。盲目攀比不可取。”文科領導小組組長賀美英教授和文科副校長胡東成教授這樣表述清華文科未來的發展戰略。 清華將在哪些學科實現跨越式發展和怎樣實現跨越式發展?面對記者的問題,胡副校長出言謹慎,說這個問題“還在研究”。他表示,確定重點發展學科的原則,一是要考慮學科基礎,看其是否有優勢、特色或潛力;二是要考慮能否與學校其他的強勢學科形成交叉;三是看是否是國家發展的急需。會聚精英人才,參與國家重大項目等都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途徑。 談到特色,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胡顯章教授說:老清華的文科強調“中西融會、古今貫通”,90年代我們又加上“文理滲透,綜合創新”。這種思想不僅體現在科研方面,而且體現在教學領域:清華是全國最早向工科生開設文科課程的大學之一,並率先開展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融合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中外文化實驗班四年中既要修完中文系必讀的所有經典,又要達到外語系的外語水平和對外國文化的了解程度,同時還要修夠一定學分的自然科學類的課程;新聞與傳播學院注重與清華的信息科學、文學、經濟管理以及多種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融合交叉,形成新聞學、影視傳播、新媒體傳播、媒介經營與管理等學科和科研特色,同時要求師生有國際意識,國際視野和國際交往能力,本科的培養要求四年外語學習不斷線。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