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付成勵殺程春明: 大學哪裡出了問題
送交者: dxdy 2009年08月05日21:53:34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付成勵殺程春明: 大學哪裡出了問題

標籤陳怡星  程春明  付成勵  女友  2009-07-07 14:39

收藏到: 添加到QQ書籤 百度收藏 訂閱到抓蝦 添加到鮮果 新浪ViVi 365Key網摘 天極網摘 我摘 和訊網摘 yahoo 收藏到收客網 Digbuzz我挖網 添加到飯否 挖客 添加到google


 

    付成勵,男,1986年7月2日生於黑龍江省黑河市,1997年隨父母移居天津。2005年參加高考,被中國政法大學錄取為國際政治專業本科生。2008年10月28日晚,在中國政法大學端升樓一教室內,將前來授課的副教授程春明用菜刀砍傷頸部,程在隨後死亡。2008年12月5日被批准逮捕。付成勵在接受司法機關訊問時稱,其之所以行兇是因為被害人程春明曾與其女友有戀情,他認為女友被程春明所傷害,且此事和女友向他提分手有很大關係。
  付的女友陳怡星是中國政法大學碩士研究生,比付成勵大三歲,本科就讀於中國政法大學。陳怡星在付成勵入學前曾與程春明交往一年,最終分手。後來,陳與付相識並戀愛後曾提及此事,並告知付曾與程發生關係,兩人此後對此話題多有忌諱。2008年,陳欲與付分手,而付認為程春明傷害了陳,陳才無法和他繼續相處,因此基於報復和懲罰的心理,將程砍死。
 程春明,男,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法學博士 , 碩士生導師,1965年出生於湖北省大悟縣,漢族,中國致公黨黨員。2008年10月28日遇害身亡。
  最近在網絡上看到太多校園故事,而這件事雖發生在去年,但不由得讓人又想起,繃緊的神經不免想問“哪裡出了問題”?校園裡怎麼了?“北京順義五中“脫褲門”的背後”(http://budai.me/space-263-do-blog-id-468.html)"視頻:瀘州山村教師猥褻女學生的背後"(http://budai.me/space.php?uid=373&do=thread&id=2450).里曾提到關於師德和學生素質的問題,而可悲的是弒師者付成勵,更覺得自已不後悔,這樣值。。。。。
弒師者付成勵:我為何要殺程春明
 “老師應當為人師表,老師有這種不軌的行為,而學校又不處理,只能‘殺一儆百’來解決問題。”付成勵在接受司法機關訊問時說。
  與媒體從外圍鋪天蓋地的報道形成巨大反差,談論起殺人一事,看守所里的付成勵顯得很平穩、很冷靜,完全沒有殺完人後的那種恐懼不安或躁動內疚。
  10月28日晚,中國政法大學大四學生付成勵用一把菜刀,血腥地結束了該校教授程春明的生命。
  儘管案發已有一個多月,但網絡上的熱炒和種種猜測仍不絕於耳。僅搜索百度貼吧,截止12月10日,“程春明吧”貼子數已達4670篇,“付成勵吧” 貼子數為1055篇,而以事件另一女主角名字命名的貼吧里也有253篇貼。廣大網友搜索出大量的信息,以期從中尋找出關於該案真相的點點“蛛絲馬跡”。
  日前,隨着付成勵因涉嫌“故意殺人罪”被批准逮捕,該案案情逐次浮出水面。
  “關於當晚案發的現場情況,並非如坊間消息說的那樣,‘砍了兩刀’和‘事前報警’。”一位知情人向記者透露。
  10月28號黃昏,付成勵將事先準備好的兩把刀放進口袋,一把菜刀、一把水果刀。
  6點30分,付成勵從中國政法大學昌平校區端升樓201室教室後門進入,此時,程春明正在講台前為上課做準備。
  付成勵徑直走到程春明跟前,拿出菜刀,對準程春明的脖子揮下。
  砍了一刀後,付成勵就掏出手機報了警,然後靜靜地呆在教室里,等待着警察的到來。
  這一刀砍中了程春明頸部大動脈,當晚7點,程春明經搶救無效死亡。
  據了解,案發後,付成勵在看守所里比較配合辦案機關的工作。
  付成勵交代,殺程春明的原因有兩點,一是要報復,二是要“殺一儆百”。
  報復的動機並非程春明 “搶”了付成勵的女朋友,而是“程春明在自己和女朋友之間留下了太多的陰影,分手這個事情也和程春明有很大的關係”。付成勵認為。
  “程春明和這個女孩在一起的時候已經是已婚男人”;付成勵說,“程春明是老師,他不配稱為老師,根本不為人師表……”。
  對於“殺一儆百”,付成勵進一步解釋,“以前有學生向學校告發過類似的事情,但學校不管,沒有用。”
  “我認罪,但我一點都不後悔。” 付成勵並不忌諱談自己對程春明的憎恨。但據記者調查,自始至終,付成勵和程春明並無交往和過節,甚至沒有說過一句話。
  程春明作為一個被仇恨的對象長埋在付成勵的心中,這和女友告訴付成勵的“那件事”有關。
  北戴河之旅
  相關卷宗顯示,付成勵的女朋友姓陳,法大研究生院三年級的研究生。
  儘管大自己三歲,但在付成勵的眼中,“她性格屬於那種文靜型的,我屬於好動型的,我覺得我和她的性格互補,挺合適的。”
  付成勵與陳某的認識要追溯到2007年4月,在認識陳之前,付成勵沒有談過戀愛,陳是付成勵的初戀。
  交往了幾個月後,2007年8月,付成勵與陳某正式確立了男女朋友關係。之後倆人去北戴河遊玩
  對於付成勵而言,北戴河之旅並不愉快。
  “和你說個事。”在北戴河的某天早上,陳告訴付成勵,她曾經和別人發生過關係。
  付成勵追問“是誰?”
  “程春明”。
  付成勵是第一聽到這個名字。說出名字後,任憑付成勵再問什麼,陳某什麼都不說,付成勵為此很痛苦。
  雖然不知道具體的細節,但陳和付成勵說了這個事情後,一點沒有影響到自己在付成勵心目中的形象,相反,付成勵覺得“自己責任更大了”。
  “自從她和我說了程春明的事後,我就覺得我的責任更大了,我覺得我要好好愛這個女孩子,我不能丟下她,我一定娶她。”在付成勵的潛意識裡,陳亦是受害者。
  兩次大吵
  付成勵用行動證明了自己把感情和幸福都押在了這個女孩子身上。
  儘管同屬法大,但付成勵在昌平校區,陳在海淀學院路校區。據付成勵回憶,以前是兩三周去看一次這個女孩,自從知道程春明這件事後,他每周都從昌平校區坐車去海淀學院路校區看陳。
  “她(指陳)人很好,對我也很好,和她在一起很有親人的感覺。” 付成勵說,“她可能受了程春明的傷害,知道這個事情後,我想全身心地對她好。”
  付成勵曾經帶陳去了一次天津見自己的父母。付成勵說,去天津的目的,就是為了向父母表明自己以後要娶這個女孩子。
  付成勵回憶,交往過程當中,雙方一般不涉及到“程春明”這個敏感的話題,即便兩人之間有小吵,也不會涉及到。
  2008年年初,付成勵和陳某大吵了一架。
  對於這次吵架,付成勵說,這是陳第一次提出和他分手,但沒有說任何理由或藉口,這讓他潛意識裡覺得“這可能和之前陳告訴他的那件事情有關” 。
  “如果要分手,生活就沒有任何意義,我也不想活了,但我自殺前先要把程春明先殺了。” 付成勵說,第一次要分手的時候,自己就萌發了要報復程春明的念頭。
  2008年7月,付成勵和陳某再次發生大吵,二人正式分手。
  分手時,付成勵氣憤難當:“你是想把我逼死啊,但是我告訴你,我就是死,我也要先把程春明殺了。”聞聽此言,陳某阻止了付成勵的過激行為。
  付成勵依然記得,分手時,陳某告訴他,在和付成勵交往前,自己和程春明曾經保持了一年的關係,而和離開程的原因是“自己不再愛程春明了”。
  付成勵認為,分手這個事和程春明有很大的關係,程春明在自己和女朋友之間留下了太多的陰影,“我憎恨程春明”。
  而據記者了解,司法機關調查陳某的筆錄顯示,陳認為分手的原因是“雙方性格不和”。
  分手後,付成勵先後在超市買了兩把刀,一把水果刀,一把菜刀。
  “一直都想殺了他(程春明),買刀的時候就下了決心,只是時間沒有定。” 付成勵說,“之所以選擇在10月28日動手,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在網上查了一下,這一天有程春明的課。”
  付成勵的“困擾”
  如果女友不提出分手,付成勵還會報復程春明嗎?
  “我一樣會報復他(程春明),但不會選擇這種方式,我開始想殺了他(程春明)的家人,這樣會讓他更痛苦。” 付成勵隨即話鋒一轉,“後來我覺得這樣做太不道德了,畢竟,他(程春明)的家人是無辜的。所以,我選擇最終還是殺了他(程春明)。”
  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案發前後,有兩點“痛苦”一直困擾着付成勵。至今,看守所的付成勵只知道“女友和程春明之前保持了一年的關係”,不知道女友先前所說“那件事情”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具體的細節,付成勵只能靠自己去猜。
  另外,在付成勵看來,對於師生之間這種不道德的關係,無論是法律還是學校制度,都沒有辦法進行制裁。
  陳某為何主動告訴付成勵“事情”後,又不說清楚具體情況?付成勵認為,“在我的心目當中,她(陳)本身並沒有什麼過錯,她之所以告訴我,是她覺得沒有必要瞞我。所以,當我知道事情後,我覺得我更不能丟下她。”
  據記者調查,在感情上,付成勵是一個很傳統的男生,在和女孩陳某認識前後,付成勵自始至終沒有和其發生男女關係,包括二人的北戴河之旅。“這種事情應當在結婚後才能有。” 付成勵說。
  “我不會主動去追求別人,愛情是隨緣的,不可以強求。” 付成勵說,沒有必要刻意去做一些事情吸引對方,感情到了一定程度,自然而然就成了男女朋友。”
  2007年7月2日,這一天是付成勵的生日。陳某拿上一包從老家帶來的楊梅,坐車從海淀學院路校區到昌平校區,為他過生日。儘管生日禮物只是一包小小的楊梅,但在付成勵看來,這是讓他最感動的一件事。
  “能讓我感動的事情很少” 付成勵說,只有國家層面發生的一些大事,才能讓自己感動。比如汶川大地震發生後,付成勵曾獻過好幾次血,他覺得“國家有難,匹夫有責”。
  兩個家庭的滅頂之災
  1986年7月2日出生的付成勵,祖籍黑龍江黑黑河市,1997年,11歲的他隨父母遷移到了天津市東麗區。
  初中和高中,付成勵均就讀於天津的當地學校,此前有媒體報道付成勵屬於“高考移民”一說並不準確。高中階段的付成勵成績很好,高考後,付成勵以絕對的高分被中國政法大學錄取。
  身在法大,付成勵的專業學並非法律,而是國際政治,這與他本人的興趣有關。“日常生活中,我最愛看中央一台、中央四台以及央視國際頻道的新聞節目。” 付成勵說,自己對國家的政治和經濟很感興趣,但對國家的法律不抱有很大的信心。
  “隨和、熱情、風趣。” 付成勵用這三個詞來評價自己的性格。
  在法大,付成勵與同寢室的同學相處的非常融洽,而且經常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正是在一次校外活動中,付成勵認識了後來的女友。
  儘管案發後,校方對付成勵的評價是,“性格內向,平時表現一般,學習一般,未發現有什麼心理疾患或行為異常。”但在法大不少同學印象中,付成勵有着不錯的口碑——“爽利、乾脆、仗義”。
  但一個不爭的客觀事實是,付成勵的極端行為最終給兩個家庭帶來了滅頂之災。
  據了解,付成勵的是家中的獨子,父母系普通工人,二老本打算等付成勵畢業後好好享享輕福,但如今等待付成勵的將是法律的嚴審。
  而對於逝者程春明的家人來說,程春明就是家中的“天”。案發時,程春明的夫人已懷有5個月的生孕,得知丈夫出了意外後,程夫人曾幾度昏厥。
 
網絡聲音
  標誌性的紅花格褲子展露着法式風情
  “他那來自地中海的標誌性的紅色花格褲再也不會出現在法大校園了。”網友“法大往事”的描述濃縮了很多法大在讀或者已畢業的學子對程春明的法式打扮的懷念。
  在眾多學生心中,程春明具有鮮明個性,12年的留法生涯造就了他浪漫氣質和性情,“他從未把傳統式樣的行為看得很重,而是將自由、寬容的氣氛帶進法大的課堂”。
  網友“葉滿月缺”在博客上說:“有一次上課,(程春明一時興起,拿出了自己得意的詩集),讓大家欣賞。據說這十幾首詩,每一首都是寫給一名女子,都是他在法國時完成的。詩的韻律怎樣不敢說,但那追尋的浪漫,卻是表現得不在法國人之下了。而念詩時的滿足、喜悅,就似品嘗了幾百年的絕頂美酒。”
  網友“未曾離去”也在博客中說:“的確,程老師風度翩翩,知識淵博,從法國留學歸來的他總遵奉浪漫的生活態度,無論是比較法還是西法史,總有很多同學,尤其是女生蜂擁來聽,不論是否選了該課。”
  即使“曖昧”也不該殺
  對於有網友發帖稱“程春明與嫌疑人女友關係曖昧”的說法,雖然有人認為“程的法式浪漫有可能導致事件的發生”。
  網友“海盜”說:“如果說,程老師和兇手的女朋友有曖昧關係,我覺得有可能。但是,這不應該是殺人的理由吧。一個選修課老師是無法強迫女生和他談感情的!”
  網友“liyukun518”也說:“傳聞說他與兇手女友保持曖昧,這個我信。他死了,不知道該說什麼,只是替那位砍人的學生惋惜!”
  但不少學生則表示,“老師是大悟人,對學生極好,學術自由,才德兼備”,有的則質疑發帖者“搶奪眼球”。
  拋除“曖昧”是否存在,有網友對這間政法大學發生的弒師事件表示悲痛和遺憾。
  網友“郭恆忠”反問:“傳聞說程春明教授與疑兇女友關係曖昧,如果消息確實,程春明教授不僅面臨師德缺失的指責,還有人品道德缺失的評判,但是否就可以拿把西瓜刀把他砍了?”
  法大連出新聞,畢業生“希望HR不看報紙”
  從前不久的楊帆事件,到本次“弒師門”,不少網友都提到,最近中國政法大學連連置於媒體漩渦中,令人為之擔心。
  網友“夜江湖”就說:“在找工作如火如荼展開的今天還發生這麼多事,學校名聲真是不敢提。希望HR(人力資源總監)們都不看新聞報紙。”
  而楊帆教授也在其博客上發表聲明稱:“這是極端意外的偶然事件。完全是個人原因,希望公眾不要歸咎於政法大學。目前出現的矛盾,是發展中的問題,不可以偏概全,損害學校形象。”
  網絡反思?
  是什麼令師生如此“不共戴天”?
  這已經是今年教師節剛剛過去的一個月內,國內發生的第三起針對教師的兇殺案,更悲傷的是,作案者或嫌疑人均為學生。
  儘管這三起案件在全國範圍也許只是孤案,但接連發生在這個10月里,確實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迫在眉睫的反思機會:傳道授業解惑的教書先生,原本令無數人尊敬,何時成為了像危險活的擔當者?是什麼原因令師生關繫緊張到非得兵刀相向、不共戴天的地步?
  應試教育制度的“炮灰”?
  有網友認為,師生關係的緊張是應試教育制度的“炮灰”,在“認為只要升學率上得去就可以,只要讀得進大學就OK”的想法影響下,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家長都在漠視師生關係。
  網友“流光飛舞”指出,“大學熱讓無數家長急功近利,漠視了生活中還有溫良恭儉讓,使很多孩子的心靈承受無法承受之重”。網友“黑玫瑰”說,“只知道向老師索取教學成績,如此扭曲的基礎教育,怎麼敢做老師?”
  此外,也有網友反思教師的責任。網友“史老師的助理”稱:“教師應用‘育人’保護自己的生命,出了這樣的事情,自然是育人的工作沒有做好。”
  師生以情動人更有效
  儘管程春明被害一案還在調查之中,作案嫌疑人動機不明,但不少網友認為學生與老師的關係漸變淡漠主要是因為師生的情感之門漸在關閉,以致老師體罰學生、學生謾罵老師的事件不斷發生,並引發了更深層次,乃至生命的危害。
  “學生對於教師普遍缺乏信任感,更遑論愛戴之情了。”上海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陳容霞撰文稱,得不到學生信任的教師,若稍稍對學生有過於嚴厲的舉動,學生的過激反應也就容易理解了。“本來以理服人當然重要……在師生關係中,或許以情動人有時效果會更好。”
  另一位叫“十年園丁”的網友則表示:“我始終都堅信教書應當是一件很輕鬆愉悅的事情,讓學生生活在潔淨的天空下,無論他們成績的好壞,都能平等地享受到這份快樂,這是我一直追尋的夢想,這個夢想如果能實現,教書不會是一件危險活兒。”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8: 井蛙:迷信與迷不信
2008: 郎咸平在吉林大學的演講01/07
2006: 北大和教育部,我們該相信哪一個?
2006: 計算機科學漫談(II)
2005: 北大找不着北,何成其大?
2005: 北大與哈佛
2004: 關於生命的目的,進化和退化,人類的文
2004: 廢除中國的博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