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對當前我國教育狀況的擔憂
送交者: 我在故我思 2003年02月28日20:09:23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相當年,我國的大學生哪裡困難哪裡去,哪裡貧困哪裡去,哪裡偏僻哪裡去。一句話,哪裡需要哪裡去。當年在基層,在偏遠的相對貧困的地區,不乏有清華、北大、北師大等名牌大學畢業的大學生。一些城市裡生城市裡長的大學畢業生響應黨的號召來到山區城鎮,獻身山區的教育事業和農村城鎮工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義務教育事業的普遍發展,以及基層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與當年大學生的獻身精神和無私奉獻是分不開的。如果沒有當年大學生的獻身精神,就不會有改革開放成功的今天,就不會有農村教育事業發展的今天,就不會有今天的當代大學生們。

當代大學生與當年大學生不同了。有哪些不同呢?數量上與質量上,當代大學生都勝過當年大學生。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從上世紀80年代初到這個世紀的開始,GDP已經實現翻兩番,大學擴招翻了四番有餘。在思想意識上,當代大學生也有別於當年大學生。比如在市場意識方面,當代大學生遠遠勝過當年大學生,當前大學都產業化了,自然當代大學生已經成為市場的客體。哪裡人才市場行情見好,當代大學生就往哪裡流動。

在基層,尤其是在經濟文化相對欠發達的市縣級城市,已經不見那些著名大學畢業的當代大學生的蹤影,有些地區就連一般性大學畢業的當代大學生也了了無幾。這些地區每年為高校輸送幾百人幾千人的大學生,但畢業後沒有幾個人願意回該地區。有些縣區已經連續幾年沒有大學本科畢業生回流,倒是有不少的原來的骨幹人才走向了大城市。有一些專科中專院校正規畢業的學生,由於國家規定統一不分配,苦了這些個學生家長們,到處拖人情面,有後門可走的就早一點工作,沒有後門可走的只好閒着或學非所用。偏偏,當地政府忙於招商引資和高薪聘請人才,而無暇顧及到當地的一些人才問題。

是什麼原因使得當代大學生不願到基層不願回到自己的家鄉呢?是那裡不需要嗎?絕對不是。是那裡不能發揮自己的才能嗎?也不是,因為那些最需要的地方最困難的地區正是大學生發揮才能的最好的場所。可為什麼當代大學生沒有了那些當年大學生的獻身精神,奉獻相對落後的地區甚至自己的家鄉呢?

我沒有責怪當代大學生的意思。我們也不能責怪他們。這實際上是一種進步,是社會進步了的一種表現。這說明,當代大學生們有自己選擇去向的權力。至於他們為什麼不選擇相對落後的也恰恰是最需要他們的地方,這是個沉重的話題。這個話題,既涉及到當前的教育制度問題,比如教育產業化問題;也涉及到國家的發展不平衡問題,包括縱向上的不平衡和橫向上的不平衡,比如城市與城市間的不平衡、地區與地區間的不平衡,這是橫向上的不平衡,大城市與小城市間、城市與農村間的發展不平衡,這是縱向上的不平衡;還與各地的政策環境和資源環境的不同有關,比如就業制度、用人制度問題及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一些政策性問題。其中,最關鍵的問題是教育制度問題,也就是當前的教育產業化問題。它關繫到的是人才的大問題。而人才問題是關乎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的最根本的問題。

我們的教育還要繼續產業化下去嗎?這可是個涉及到城鄉差別、“三農”問題以至實現小康的首要問題。在人才問題上,我們的教育是要把人才培養成市場的主體呢,還是要把人才馴服為市場的客體?人才,應該是市場的主人,還是應該是市場的奴隸?這樣的問題不首先解決,什麼城鄉差別,什麼“三農”問題,還有小康建設問題,都是不可能得到解決的。

二○○三年二月二十八日星期五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zt)招來女婿氣走兒子?--土洋博士漫話
2002: 奉勸新華社停止對學術界以假打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