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本科畢業,美國密歇根大學博士後,曾在世界頂尖學術雜誌《Science》上發表論文;歸國“找不到”工作,“被迫”在農貿市場擺地攤。(11月19日 千龍網)
從報道來看,似乎已經將海歸博士的就業定位點定到了高端行業,其實這根本就是不妥當的。無論博士也好,還是海歸博士、碩士,乃至普通學歷的大學本科、專科,同樣也是普通勞動者的一員,又憑什麼不能自食其力、擺地攤?以這樣一種極不正常的就業觀念來衡量博士應該就什麼樣的職業,原本就是戴着有色眼鏡看待當前的就業崗位。
就當前國內就業形勢而言,實質上極為嚴峻。博士生不如碩士生,本科生其實不如專科生好就業,而廣大的專科生其實根本就不如一個技校生找工作便利。就業形勢既然已經如此,而且短時間內無可改變,我們又何必求全責備與就業不公平?
無論博士生或碩士生,就業困難的原因諸多。一是其專長過於生僻,社會上需求量過小,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就業率;二是事實上存在“待價而沽”、挑挑揀揀的現象。就如上述博士生,如果能塌下架子,找一份普通工作根本就沒有什麼問題。譬如如有些人建議的那樣,讓這位海歸博士從事研究院助理或者翻譯等工作,收入也不低,他為什麼不從事?而非得提“要求獨自帶領課題、具有一流的試驗條件,年薪要求在8萬到13萬美元以上,如果在實驗室從事研究性的工作,那麼也必須是國際一流的實驗機構”這樣的就業標準呢?這種就業要求純粹是脫離國情和實際嘛。又有幾個國內的科研機構或學術機構,敢給一個根本沒有什麼經驗積累的海歸博士提供如此優厚的條件的?
如此分析,其實走到今天這一步,根本上與這名博士生自我評價過高有關,也與嚴重脫離國情實際有關。實質上,就目前的就業形勢而言,碩士一大堆、博士一大把,什麼海歸、留學,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也不稀罕。我們的一些海歸人員為什麼不能踏實一些?換句話說,在海歸學子日益增多的今天,即便擺地攤也是自視其力,根本就不值得大驚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