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轉載]轉基因作物利弊專家談
送交者: 仲牙歌 2010年10月15日00:31:50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學者黎裕 發表於 2010-3-12 11:36:37 [轉載]轉基因作物利弊專家談 日前,50多名科技工作者聚首北京,參加轉基因作物產業發展戰略研討會。   專家表示,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培育新品種屬於新事物,對此出現爭議和質疑是正常的。有關轉基因技術的討論,應該以科學理性的態度來進行。在呼籲政府高度重視和積極支持這項工作的同時,也希望科學家和媒體通過多種形式,主動向公眾傳播現代生物技術、食品與環境安全等方面的科學知識。   其中,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黃大昉,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國家“973”計劃“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風險評價與控制基礎研究”項目首席科學家彭於發,中國農科院植保所所長、中國植物保護學會理事長吳孔明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對授粉昆蟲蜜蜂是否有影響   《科學時報》:蜜蜂是上千種水果、蔬菜、鮮花和穀物的主要授粉工。我注意到有文章引用來自國外關於蜜蜂的資料顯示,有些種植轉基因作物的地里,蜜蜂的數量減少了一半。那麼,在國內的相關研究中有沒有類似結論?轉基因作物大面積推廣之後,會不會對其他生物包括微生物有影響?   彭於發:迄今為止,國內大規模種植的轉基因作物主要是抗蟲棉花,尚沒有看到文章或者文獻報道說國內外的轉基因抗蟲棉對自然環境中的蜜蜂或者傳粉昆蟲有不利影響。   我本人在2000年以前就做了一些初步的轉基因生物環境安全性試驗,此後則專業從事轉基因生物安全研究。基於轉基因作物推廣以後可能會對農田生態和自然環境產生潛在風險,2000年以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轉基因的相關研究,科技部、國家發改委、農業部、衛生部等部門都先後加強了轉基因作物的生物安全性研究。在包括國家“973”計劃、“863”計劃、1999年啟動實施的“國家轉基因植物研究與產業化”專項以及2008年年底啟動的《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中的“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科技專項等國家科技計劃和重大專項中,都精心安排了生物安全項目,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從室內評價到田間評價和監測,都進行了系統的戰略布局。   在所有這些轉基因生物安全研究項目中,都部署了抗病蟲抗除草劑轉基因作物對非靶標生物影響的研究,包括對蜜蜂的影響。因為目前應用的抗蟲棉花和前不久獲得生產應用安全證書的轉基因抗蟲水稻“華恢1號”,其抗蟲物質主要是一種晶體蛋白,它只是專一性殺死危害棉花和水稻的鱗翅目害蟲,而對其他許多昆蟲則沒有毒殺作用,也不會像化學農藥那樣殘留在環境中。   抗蟲轉基因棉花和水稻不僅能有效控制棉鈴蟲、水稻螟蟲等鱗翅目害蟲的危害,保障水稻產量,還能減少70%的化學農藥用量。而正是農藥的過量和不合理使用,影響了物種多樣性,例如農藥使授粉昆蟲和害蟲天敵數量減少。   同樣,美國十多年來大面積種植轉基因抗蟲棉花和玉米,也沒有發現對蜜蜂的不良影響。   知識產權和信息公開問題   《科學時報》:在我國轉基因作物的推進過程中,做了哪些知識產權方面的工作?   黃大昉:就已經頒發了生產應用安全證書的抗蟲轉基因水稻和轉植酸酶基因玉米這兩個產品來說,是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是國內專家開展自主創新研究的成果。   關於我們侵犯了國外的知識產權的說法是不實的。例如,我們在抗蟲轉基因水稻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我國自主開發的抗蟲棉所使用的基因相似,這個基因不僅獲得我國知識產權局的金獎,也獲得了國外的知識產權獎項。   植酸酶更是我國在國際上首推的基因。植酸酶這一基因完全是我國一點一滴研究出來的,受到我國知識產權的保護。   《科學時報》:轉基因相關信息公開的要求是否能夠得到滿足?   彭於發:過去十幾年來,我們也參加過一些關於轉基因安全的國際法規起草和國際談判與交流,了解了一些國際糾紛和爭議處理的過程。應該說,隨着科技進步、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與以往相比,世界各國民眾對知情權、選擇權都有越來越高的新要求。   我國在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原則和評價指標方面,是把國際上先進和通用的規定與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國務院於2001年頒布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就是以此為基礎,既與國際接軌,又有我國的特色。在有些程序和內容上,我們的做法比國際上更加科學和合理。   安全管理是三位一體的,就是風險評估、風險管理、風險交流,其中的風險交流就是很大程度上與信息公開、公眾參與,包括科普宣傳等一致。   目前,各個國家都在探索好的公眾參與的機制和經驗,我國在過去十多年也作了積極探索,這與整個政府的信息公開進程是相關的。   與其他很多領域類似,我想隨着公眾的關注熱情和意識的提高,政治文明的推進,信息公開的機制會越來越健全,我對此還是充滿信心的。   有沒有生物安全的結論性說法   《科學時報》:我國的轉基因生物安全研究歷經十多年,對生物安全有沒有一個結論性的說法?   黃大昉:生物安全一般劃分為環境安全和對人的健康安全的影響。關於環境安全,彭於發研究員已經作了詳細的介紹。我們也作了一系列食品安全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針對人的健康安全的影響。我想在這裡有一個明確的結論,經過我國歷經十年的依法管理和嚴格評價,沒有發現剛頒發生產應用安全證書的這兩個產品有食品安全問題。現在看,它和非轉基因食品一樣是安全的。   彭於發:從生物安全專業的角度來說,我們科研人員的措辭都是很中性、客觀的,同時安全性的結論也是相對的、動態的。   我們對生物安全方面的認識也比以前有了質的飛躍,認識越來越清楚。以前最開始時,許多科學問題探討的目標更多帶有想象的假設的前提。經過多年的研究後,我們對潛在風險的認識更加有針對性,科學問題更加集中,實驗設計更加嚴謹,進步很快,在國際上也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   例如,我國抗蟲棉在1997年批准生產應用後,經過十多年的系統研究,發現轉基因抗蟲棉大規模種植後,不僅有效控制了棉鈴蟲的危害,而且整個華北地區相關作物如大豆、玉米上的棉鈴蟲數量都得到了控制,化學農藥用量減少,生物多樣性更加豐富。我國科學家的這一研究結果於1998年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作為封面文章發表,受到了各國同行的重視和好評。   是否會擠壓地方本土作物品種   《科學時報》:據我了解,遺傳基因相同,病蟲害的增加更易形成。在我國某些地方,一小塊稻田就有四個品種,通過相互影響,避免了基因相似所引起的病害問題。那麼,轉基因作物的大面積種植是否對一些地方的本土作物會有所擠壓,從而在生物多樣性方面產生不利影響?   吳孔明:需要說明的是,不管是水稻還是棉花,如果原來有一百多個品種,進行轉基因處理之後,它還是有一百多個品種,只是部分品種帶有了抗蟲基因。   已經頒發證書的轉基因水稻、玉米,現在只是根據安全性評價發放了安全性證書。發放安全性證書是有條件的,通過小規模的田間試驗,對長期的大規模種植進行評估。但這種評估,和商業化以後尤其是長期的生態效應監測,是存在一定的差別的,以後一定要根據環境影響、監測情況調整商業化對策,通過中間管理來減少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   我國的轉基因棉花是1997年批準的,經過十幾年在不同的試驗區對多項內容進行的系統環境影響監測,得出幾個明確的結論。   第一,是對於靶標昆蟲的影響。轉基因棉花的使用非常有效地控制了過去對我國農業造成很大危害的棉鈴蟲和紅鈴蟲等。在此之前,我們一年用於防治棉鈴蟲的打藥次數大概是15次到20次,農藥的大量使用對農民的生產成本、增收以及生態環境都帶來了一些不利影響。   第二,是對於生物多樣性的影響。過去所使用的農藥對整個以棉花為主的生態系統、生態環境帶來了非常大的影響,對一些種群帶來了非常大的殺傷;使用了抗蟲棉以後,對生態環境和種群保護產生了很大的積極效應。   第三,是關於對次要害蟲的影響,展示出了非常複雜的情況。之前棉花的害蟲種類有300多種,危害也各有不同。實際上,棉群品種的變化,農藥的變化,施肥和澆水的變化都會使這些害蟲的種類發生變化。我們種植抗蟲棉後一個直接的變化就是農藥的使用量大量減少。在這個背景下,其他非靶標的害蟲,比如蚜蟲等的種群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   有些種群在降低,有些在上升。這是我們的環境監測的結果,我覺得這也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結果。通過一些措施的調整,我們對問題的解決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生物技術的發展是在不斷進行的,害蟲的演化也是在不斷進行的,結合生物技術,能夠很好地預測害蟲的種群蔓延態勢、種類變化的範圍,能夠提前進行一些頂層設計,我們就能很好地利用轉基因農作物,確保我國農作物的安全生產、經濟安全及生物安全。   我很關注害蟲防治問題。我認為,主要應根據害蟲發生的程度和我國需求的角度來決定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   我國每年種植的水稻面積大概在十幾億畝左右。現在已獲生產應用安全證書的轉基因水稻,它主要控制的靶標害蟲是鱗翅目害蟲。每年我國鱗翅目害蟲發生的地區大概是2億到3億畝次。   總體而言,螟蟲的發生在過去10年呈現出越來越嚴重的態勢,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螟蟲主要是在稻茬上越冬,以前我們使用鐮刀進行收割,留下的稻茬比較低,螟蟲就被收割走了。另外,過去有冬耕冬灌的習慣,這兩種做法能夠抑制螟蟲的發生、發展。但現在,隨着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機械化收割程度越來越高,同時隨着大量農民的進城,原來的措施就不存在了。   另外,我們雖然有這麼大面積的地區是螟蟲的危害區,但沒有必要在這麼大的面積都種上加入抗蟲基因的轉基因水稻(BT水稻)。我個人認為,在主要受害區種植1/3到1/2的BT水稻就能完全控制鱗翅目害蟲對水稻的影響。   還有一種鱗翅目害蟲——稻縱卷葉螟蟲,它每年三四月份從越南進入中國,主要集中在廣東、雲南、廣西一帶,如果在這個地區集中種植較大面積的轉基因水稻,這種害蟲就沒有機會再遷入到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   所以總體上說,基於害蟲發生規律以及BT水稻能達到的抗性效果,我國在全國整體水平上大概有1/3到1/2的BT水稻的商業化,就既可解決鱗翅目害蟲的危害問題,又能防止害蟲對BT水稻產生抗性。   即使將來應用了BT水稻,我們也不贊成所有地方都種植BT水稻,因為這樣害蟲很快會產生抗性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9: 看着這裡一群在西方衣缽面前跪下的中國
2009: 歐陽山甲:回國感言 (08年9月)
2008: 申時行: (社論) 誰西化誰輸 - 評足球和
2007: conditional 基因剔除
2007: 讀過四書五經的台獨政客們到底有什麼值
2005: 說說物理上的一件八卦
2005: 二十世紀數學家排名(前10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