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方的命脈不在肖,在轉基因和反中醫(ZT)
送交者: jjmmjj 2010年12月15日16:49:40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三個問題嚇走張啟發,農大講座倉惶收場

/來自中華網社區 club.china.com/

 

    等到80歲也是青年

/來自中華網社區 club.china.com/

 

    11月26日下午4點,主推轉基因商業化的張啟發院士,在中國農業大學西校區做講座。講座題目比較純學術,題目是水稻功能基因組與作物遺傳改良。我和幾個關注轉基因食品安全問題的朋友趕到現場,想作為一個消費者向張啟發院士提問題。

 

    報告4點準時開始。張啟發看起來挺文氣的,走路、舉手投足,動作比較慢,興許是年紀大了,頗有知識分子的風範。打眼一看張啟發並不像是漢奸之類的人物。我想,我的相面功夫還是得加強一些,不能為外表所欺騙了。今天是來向張討個說法的,不能被自己的好心干擾了。

 

    張的報告採用PPT播放,PPT裡面全都是英文。不知道是專門做給外國人看的,還是特意做給中國學生看的。這些年中國人被洗腦的夠嚴重的,似乎精通英文已經成為了一種身份的象徵。

 

    張的報告都是技術術語,對於我們這些消費者來說當然是比較難的。不過,我打算問的問題可不是技術細節問題,而是關繫到13億中國人的生命健康和國家安全的問題。既然他們在積極推廣轉基因主糧商業化,那麼他們就必須證明這些產品是絕對安全的,有足夠的試驗和數據的證明。

 

    5點鐘左右,講座結束,開始提問。

 

    第一個提問是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他問:“請問張教授,你做的小鼠灌胃試驗是不是假試驗,為什麼沒有對照試驗?比如,用不同的轉基因食品作餵養。為什麼沒有作多代試驗?BT是否會導致生殖異常等?”

 

    這是個純粹技術問題,對於張來說應該不是什麼難題,他只需隨便幾句就可以把我們繞進技術術語的道道裡面去。

 

    主持人這時候說,今天我們的講座是學術性的講座,是關於水稻功能基因組與作物遺傳改良,希望大家能夠圍繞這個學術問題來談。主持人是中國農大的,張啟發是他以前的老領導。兩個人腦門上都開始掉頭髮了。掉了一點,不多。兩個人長的還挺像,一起呆的久了,耳濡目染。

 

    張啟發回應,他可以回答剛才的問題。他說:“今天不是講這個內容,不是講這個試驗的。但我想說明:第一,灌胃試驗是黃崑崙做的;第二,多代繁殖試驗屬於預防醫學來做,這個也不是我做。至於結果為什麼還沒報告?我想結果會報告的。”

 

    這個問題被張啟發馬虎過去了。他是積極宣傳過黃崑崙的試驗的,多次引用,從這個角度講,他至少應該對這個實驗有深入了解才對。

 

    在張啟發回答的時候,主持人在下面問我,你是不是學院的學生。我剛才第一個舉手,不過沒有搶到話筒。我回答主持人,我是農大的學生。不過我回答的有點猶豫。一個“是”字在我嘴裡都卡殼了。哎,人太老實了,沒有習慣撒謊,以後得練習一下。主持人一定要找個本院的學生提問,這樣才不至於張啟發院士難堪。他離開我。

 

    萬幸,半路里衝過來一個女俠,把話筒從主持人手裡搶過來,遞給我。我現在還不知道這位女俠是誰,從來也沒有見過。如果是農大的老師,她把我錯看成同學。那麼很抱歉。我得和她說聲抱歉。

 

    我一連提了三個問題。我一共準備了四個問題。四個問題羅列如下。提問時是脫稿發言,儘量精簡文字,節省時間。在這裡我把打印的提問稿羅列出來。下文仿宋字體是會場上說出來的內容,宋體是沒有說出來的內容。

 

    張院士,我是作為一名消費者來向您提問的。

 

    去年底,我們國家對2個轉基因水稻和1個轉基因玉米品種頒布了安全證書,黃大舫院士說要在3到5年的時間將轉基因主糧推上中國人的餐桌。這是關繫到13億中國人生命健康的大事。我非常關心這個問題。

 

    12010年6月,俄羅斯科學家報告,食用轉基因大豆的倉鼠,等到了第三代時候失去了生育能力,沒有生出小倉鼠。

 

    1997年,德國黑森州農民用轉基因玉米餵養牛,所有的牛都死了。

 

    2010年4月,美國科學院報告《轉基因作物對美國農業可持續性的影響》,16年的實踐和統計數據表明,長期種植轉基因作物會帶來無法彌補的副作用,並宣稱第一代轉基因技術失敗。

 

    美國環境醫學學會發表聲明強烈建議不要給病人食用轉基因,並教育所在社區民眾儘量避免食用轉基因食品

 

    這樣的事實太多了!

 

    面對這些事實,請問張啟發院士,你如何證明你所說的“轉基因大米和喝水一樣安全”。轉基因大米在現在沒有危害,那麼等到了我們兒子輩、孫子輩會不會有危害?您做了什麼充足的實驗,可以表明我們批準的轉基因主糧是完全安全的?

 

    袁隆平說,不經過兩代人的試吃的試驗(類似新藥品推廣前小規模的醫學臨床實驗),是難以證明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

 

    我們支持轉基因的科學研究,但是我們反對草率的商業化大面積推廣種植。

 

    說完第一個問題,主持人想把話筒拿過去,他慌了。剛才我說第一句話時,我幾乎都看見他在想,今天怎麼提問的都是這樣的人。我說我還有問題。我高喊:“我現在所提的問題都是關繫到13億中國人的生命健康的大問題。”總算保住了話筒。因為太過專注於話筒,旁邊支持我的朋友喊了什麼我都沒有聽見。見諒。

 

    2、我想請問張啟發院士,等到我們轉基因大規模種植以後,美國會不會向我們要錢?你能保證商業化批準的轉基因大米和玉米的核心技術全部在我們手裡嗎?你能保證我們不用向美國交錢嗎?我們的農業會不會受制於美國?

 

    糧食是命脈!如果3到5年內我們的農業也被美國控制了,我們怎麼辦,在座的同學們怎麼辦?

 

    基辛格在70年代就說:“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貨幣,你就控制了整個世界。”美國的戰略從來沒有變過。

 

    推進轉基因的背後,大多是跨國公司的身影。20世紀70年代 ,阿根廷種植大豆面積只有9500公頃 。到了2004年,種植面積達到面積擴大到1400萬公頃,是70年代的1470多倍。農業用地的48%被用於種植轉基因大豆。與此同時,阿根廷的貧困人口從1970年的5%增加到2002年增至51%。

 

    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一份報告:在中國已開放的產業中,每個產業中排名前5位的企業幾乎都由外資控制;中國28個主要產業中,外資在21個產業中擁有多數資產控制權。我們已經變成帝國主義的打工仔了。

 

    我們的很多產業已經被外資控制了,我們不能讓糧食也被外資控制,這是13億人的命脈。

 

    說完這個。我看到張啟發院士笑了笑。是掩飾的笑,還是什麼?這些人真是修煉出來了,面對尖銳的問題也有涵養,很能騙人。我接着說第三個問題。現在誰也搶不走我的話筒了。

 

    3、農業部宣稱中國沒有轉基因主糧的商業化種植,但是2005年前後,湖北等地已經非法種植2萬多畝,這些非轉基因大米被夾雜在普通大米中出售。後來釀成國際性轉基因污染事件,湖北省才剷除了非法種植的轉基因水稻。但是種子源頭華中農大及張啟發本人卻未受罰。

 

    2010年4月《中國新聞周刊》又報道《湖北轉基因水稻規模種植,農民自己拒吃》,轉基因水稻種子的銷售渠道已經遍布湖北、江西、安徽、江蘇、四川、湖南、河南、浙江等地。農業部宣稱我們沒有商業化主糧種植,但是實際上卻非法種植了很多。這些轉基因種子的源頭無非是華中農大等幾所高校和科研機構。

 

    我想請問,張啟發院士,您是採用什麼手段,逃避了國法的懲罰?我想向您學習一下。

 

    說完這個,我就打住了,本來第四個問題更尖銳的,不過我沒有說出來:

 

    4、 “十二五”期間,國家對轉基因品種的研發支持是300個億,而常規育種卻只有1.8個億,相差167倍。

 

    1.8個億,在現在還不夠一個大學的一個學院的經費。在這樣懸殊的資金投入比例下,哪個學校、老師、學生敢於反對轉基因商業化運作?如果他們發現轉基因確實有問題,他們也不敢隨便反對。即使這個問題很嚴重。如果反對,他們的學生、同事、單位都會受到影響,所以他們才會或者支持、或者默不作聲。

 

    所以,我理解許多老師和學生對於轉基因的支持。

 

    因為這樣的發展模式就是在逼良為娼。好端端的一個人,他卻要逼你做妓女!

 

    我想請問張啟發院士,你是被逼良為娼的,還是自願做妓院老闆的?

 

    主持人跑到前台,在報告廳的第一排向右走,想找個能夠提學術問題的同學。他又重複說今天是學術會議,希望大家能夠圍繞學術問題來提問。

 

    我們這些人,等張啟發院士等了那麼久,等的花兒都謝,等了快一年,從去年底到今年,花開了,又敗了,我們怎麼可能輕易放掉張啟發院士呢!

 

    我們在媒體上質問了那麼久,我們在網絡上質問了那麼久。可是農業部的專家學者,華中農大和張啟發等人,他們沒有一個正面回應的。他們全都迴避這些問題。他們全都討論他們的技術問題,他們從來也沒有正面回應過人民的疑問。轉基因主糧是不是安全,必須由他們提出充足的證據來說服民眾。

 

    一個朋友高喊,轉基因主糧的問題是關繫到國人的大問題。

 

    提問的時候我一直很平靜,但是現在我有點激動了。沒有話筒,我必須高喊:“學校是追求真理的地方!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什麼,是轉基因主糧是否安全。同學們,等到商業化推廣之後,這些轉基因水稻和玉米都是要吃到你們肚子裡的。如果不安全,我們怎麼辦。

 

    現場開始慢慢騷動,我的朋友也開始質問。要張啟發回答問題。我看出來,他是不會回答的。主持人也知道張啟發回答不了這個問題。農業部的所有學者也回答不了這個問題。要是他們能夠回答,他們早就回答了,不用我們等一年。主持人和張啟發說了悄悄說了幾句話,而後主持人又轉移話題,他又開始複述,今天是個學術會議,他說我們可以換個時間再來討論這個問題。

 

    我們才不吃這套呢。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了。所以我們一定要讓張啟發回應。

 

    “這是13億中國人最關心的問題。我想請問張院士,這是不是您應該回答的問題”

 

    一個朋友高喊“張啟發回答問題!”現場有點亂了。

 

    報告廳的服務人員也過來了。其中一個要我們過去聊聊。我說,你自己要當小白鼠了你還不知道。

 

    我高喊:“手握真理的人一定會回答問題。

 

    服務人員又要我安靜。我們怎麼能安靜呢。那個主持人一直在轉移話題。我高喊:“只要回答問題,我們馬上安靜下來。”

 

    張啟發和主持人都很尷尬。我奇怪我怎麼還有點同情他們。撒謊的人要麼是需要不停的撒謊,以此來遮蔽前一個謊言,要麼便是乾脆默不作聲。我覺得我的同情心真是太泛濫了。他們這些人只顧自己利益,不顧13億人民的生命健康的人。我為什麼要顧及他們的感受呢?

 

    我高喊:“學校是追求真理的地方!學校是追求真善美的地方!如果我們的學校不追求真理,不追求真善美,我們還要學校做什麼。如果我們的學校追求的歪理邪說,我們還要學校做什麼?我們還不如直接去做資本家,開黑心工廠,去搞黑社會?!!

 

    我聽到有一些同學零零散散的鼓掌。他們在自己學校裡面,當然不敢隨便鼓掌。我為此感到高興。

 

    是的,手握真理的人一定會回答問題。他一定敢於回答問題,而張啟發院士卻不敢回答問題。

 

    混亂大約持續了三四分鐘。張啟發回應:為了回應公眾的一些疑問,他們10月在武漢舉辦了一個轉基因研討會。他們準備12月份在北京再舉辦一個研討會,到時候他們會回應這些問題。

 

    我們才不傻呢。在他們主辦的轉基因研討會上,話語權都被他們所控制。我們要提個問題也是很難的,話筒很難搶到。民眾在裡面根本就是弱勢群體。另外他們很容易把我們繞緊技術術語裡面去。但是最重要的問題是,應該是由他們來向公眾證明轉基因主糧是完全安全的。

 

    我們堅持要張回答問題。工作人員又要拉我們過去聊聊。一個朋友急了,“別碰我”,他喊。

 

    “手握真理的人一定會回答問題。” 他為什麼不回答呢。

 

    現場有點混亂,一些同學開始有意見。現場有幾個學生(看樣子是吧)沖我們大喊:“滾!滾出去!……你懂不懂,不懂就出去!”也許,他們所學習只是轉基因技術本身,至於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不是他們學習的內容,也不是他們關係的內容。他們不明白在這個轉基因主糧戰略背後的巨大威脅,對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脅,對於國家糧食安全、國家主權的威脅。他們當然更不可能知道,民眾們關注這個問題已經快一年,我們一直在質問農業部和相關專家,尤其是張啟發等人,但是他們卻沒有正面回應過。農業部有一段時間甚至發文,要求其下屬的專家不接受媒體採訪。如果他們知道了這一切,我想他們一定會更多的支持我們。他們一定會對張啟發院士和這位主持人置疑。

 

    現場的混亂又持續了幾分鐘。主持人陪着張啟發出去了。張啟發一臉尷尬,主持人比他更尷尬。他們在學生面前丟人丟大了吧!

 

    散場了,有幾個同學向我們要材料。看來,農大的學生們,很多人對於轉基因問題還不了解。大部分的同學似乎在思考,他們今天一定看到了生活、學校的另一面。我希望他們能夠更主動的去追問、認識我們的社會和學校。

 

    如果我們的學校不再追求真理、追求真善美,如果老師們不再追求真理、追求真善美,那麼學生該怎麼辦?我們希望能給這些學弟、學妹們帶個頭,追求真理、追求真善美。

 

    青年們要參與到社會歷史當中去,青年們要關心國家大事。為了國家,為了民族,也是為了自己。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9: 上海交大教授:中國就不應該有希望小學
2009: 淺析“廣州輻射事故 公務員全撤10萬居
2008: 廣東南蠻:中國現代落後的“刻竹”語言
2008: 言真輕:“反文化”與“反文化發展”之
2007: 被UIUC錄取,鬱悶!
2006: 中國當代一大世界第一:造假
2006: 給南泥灣同學進一言。
2005: 北大,科大與醫大畢業生在美國生活比較
2005: 波士頓紀事:從“MIT”到假冒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