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__關於《走出學而優則仕的千年老觀念》 |
送交者: 芳鑫 2003年08月21日19:23:33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人的一生要尋找到一個平衡點,一個社會也同樣。 當社會提供一個工作機會時,它所要選擇的人是相對在各個方面的知識、能力、經歷等諸多方面儘可能平衡的人,而不是僅僅有一張文憑的人。 筆者數十年來不斷看到我們國家教育和社會觀念偏頗已久的不良循環,這還是第一次在網上貼這麼長的文字,無非是近來在網上看到一些文章後的感受而激起想說的幾句話而已。希望不使任何人感到壓力和不適。都是中國人,互相說說,也許會有幫助。生活透明度高時,才是人的創造力最高的時候,各位回顧自己走過的人生不覺得是這樣嗎?說說,也許可以提高我們對自己人生的透明度,幫助提高人生的創造力。 很多早期留學出來的人們,錯過了二三十歲時的最高創造力(因為我們當時的社會機制失於為全社會任何年齡階段的人們提供正常人生的優質選擇),但我們還會有四五十、五六十歲等等不同年齡階段的最高創造力!信任自己,為自己不同階段的人生進行最優良的選擇,發自己的願(切合實際地),創造自己的美好人生。 徹底地變更(非皮毛的變更)中國社會機制不是一朝一夕,甚至不是我們兩三代人可以看得到的。有機會來到美國的各位,真是有充份選擇的餘地,趕緊在最好的社會有效生命結束之前盡情享受對社會的參與,盡情享受自己的人生啊!筆者也就是想說這麼點想法,而決非要在此論理是與非。但對有選擇而沒充份利用卻有無端的哀怨者,筆者的確是在感嘆他們對自己人生不夠公平罷了。 日前,在網上閱讀了那篇談論“畢業於美國的留學生博士後們進退兩難”的文章後,筆者感到一種壓抑,一種似曾相識的令人精神麻木的老調子,那種輕車熟路而又廉價的撫慰人心,那種不負責任開空頭支票的政府家長式口吻 (把美國和咱們中國對立起來,曰美國的點點滴滴都是不重人才的,而只有我們中國才肯惜才等等),真令筆者感到寒心。這些老博士後夠倒霉的了,錯過一關又一關,你還來這裡渾攪一通,擾亂視端。國內目前現有的人才還不能全“在崗”,何況招工年齡明目張胆地要求35以下,你有什麼資格在此開空頭支票要這些老博士後們,對國內惜才的招工市場抱有一線希望?就1949到1952年間,我們國家還少回去了拿到和沒拿到學位的留學生?但直到如今到底國內有多大的市場可以任人為賢? 讀書,在筆者看來,一是以學致用,要以所學而為當今和未來的社會所用;二是以學養人,這是要給自己的人生以修養。而不是:一曰,有了學位就理所當然地收受他人的尊重;二曰,有了學位美國就該當給個高薪的崗位讓你高高在上。 筆者在此拋磚引玉,謝謝讀者和網絡給予機會,希望大家利用網絡的便利相互談點真心實意並且相互有益人生的話。 有益的輕鬆逗嘎兒話更好。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