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萬沐:平面媒體的困境與出路
送交者: 萬沐 2011年10月23日11:20:03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平面媒體的困境與出路

                                                    萬沐



目前媒體的競爭是空前的,在異軍突起的電子媒體面前,平面媒體日呈頹勢,如何走出平面媒體的困境,已成了報界的重要話題。

平面媒體的頹勢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發行量和廣告量的雙重下降,而且二者密切互動,成惡性循環狀態,這在西方主流媒體和海外華文媒體都有表現。

造成平面媒體困境的最大原因就在於電子媒體的興起。面對電子媒體尤其是互聯網,平面媒體喪失了很多的競爭優勢。

首先是時間優勢的喪失。即使是日報,一早發布的新聞已成為“舊聞”,更遑論周報。

其次是發行優勢的喪失。互聯網根本不受地域的限制,而報紙即使再有影響,發行都要受地理環境、政治因素的影響。

第三是價格優勢的喪失。購買報紙就要花錢,而互聯網並不會因多讀一條消息而產生新的費用。

第四是閱讀優勢的喪失。報紙的發行點即使近在咫尺,購買也不可能足不出戶;即使送報到家,也難以隨叫隨到。而互聯網可以在家、在辦公室二十四小時閱讀。

第五是成本優勢的喪失。報紙無論如何節約成本,從印刷、紙張到發行各個環節都要遠遠高於電子媒體,故競爭必然處於劣勢。

至於電視,以其聲像的優勢,已是每個家庭必不可少,收音機則無論居家、駕車都是重要的信息渠道,對報紙同樣形成了很大的衝擊。

由於平面媒體在這方面的缺陷,筆者估計,其將來的發展趨勢會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淺嘗輒止的報紙新聞會越來越被讀者厭棄,而深度新聞報道、深度新聞分析則會受到讀者歡迎。讀者對日報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少,而對周報則會有所增加。

第二、大而全、百科全書式的報紙,其市場會縮小,大而淺、大而平庸的報紙肯定更是市場淘汰的對象 ;精緻、專業、雜誌式的報紙則會受讀者青睞。

筆者認為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新聞市場,報紙如果要想有所突破,出路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

出路之一、日報免費發行勢在必行。為擴大市場份額,日報必須以免費發行開發讀者群,同時增加廣告的接受面。當然,不是一開始就一周七天免費,而可以從每周免費一天、兩天起步,然後逐步推開。以報紙銷售費用的小的捨棄,換來廣告收入大的提升。

出路之二、報紙應向印刷精美、便於攜帶方向發展。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節奏的加快,如果報紙印刷質量差,影響視覺效果不說,還由於油墨的污染會使 讀者望而卻步,同時,厚厚一疊的報紙往往也給讀者的翻閱增添了不少煩惱,這些都應該是報紙尤其是海外華文報紙注意改進的地方。周報尤其應注意這一發展方 向。

出路之三、隨着全世界個體主義的發展,人們會更多關注自身的利益,故報紙的地方化、平民化特色會越來越重要,而重大新聞、獵奇新聞在報紙中的重要性將會有所下降。所以報紙內容接近地方、接近民眾,即接近自己的讀者群的切身生活就顯得十分重要。

出路之四、在記者團隊采寫新聞之外,建立與之相對應的評論團隊,為讀者提供獨特的新聞分析將是報紙發展的一個突破口。因為新聞大同小異,加上報紙新聞的相 對滯後,要出特色較難,而評論由於解讀水平的差異,強大的評論團隊則會使報紙發展出應有水平的空間較大。故筆者估計,將來在每個報社在採訪部、編譯部之 外,設立單獨的評論部也是必然的趨勢。

出路之五、報紙應尋求與電子媒體結合的途徑,藉助電子媒體短、平、快和音像方面的優勢,彌補本身的不足,走對外聯合的道路也好,走自己綜合發展的道路也好,總之,必須與電子媒體“合”,不“合”就等於放棄了一條出路。
筆者所言,僅為一個普通報紙從業人員的點滴體會,只可“知”,無法“行”,難以做到“知行合一”;要“行”,則是報紙業主的事,而且還必須抓住時機“早行”。惟其如此,方可因應報業所面臨的困境,並找出一條繼續發展的道路。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0: 轉基因的種子,如果是壟斷的,必須反對
2010: ZT國外轉基因種子,威脅中國生命之本
2009: aa881:博士自殺-誰之過?
2009: 楓苑夢客:誰把塗序新推下了大樓?
2008: 方叉抄襲白字也不致謝一下, 真無恥方叉
2008: kenn2003: the biggest problem in US.
2007: 亦明:我和方舟子分手、決裂的前前後後
2007: 亦明:我和方舟子分手、決裂的前前後後
2006: 我對這幾個月論戰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