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最值得推崇的教育體系
眾所周知,從2003世界大學排名,美國加拿大等名列前茅,而中國和亞洲一些國家則名落西山,(清華排到第200名,香港大學則排到第250名),固然,這裡面有一些人為的因素,可能,在評比中也存在不公平的地方.但是,無論如何,還是反映了一定的客觀事實.作為在在北美和大陸兩邊都生活多年、多次比較過兩邊教育體系的人,筆者以為,北美的教育方法和教育體系,是最值得借鑑和推崇的.
不難注意到一種現象,有不少來自國內的朋友,總是在抱怨北美中學小學的數學程度低,教學太松,讀不到東西,其實不然,北美的這種教育體系,只是更加注重實效,注重實際,注重社會,這要比學純理論更勝一籌.
確實,在國內,中小學階段,能學到比北美更多的知識,但是,所學的主要的書面上的、理論上的,而其他方面,則頗為空白,比如,社會和實際等方面的知識就常常被忽視了.各中小學為了片面追求升學率,沒完沒了地,不分白天黑夜的,不分青紅皂白的,拼命地給學生猛烈的灌輸書本上的知識,兒童,青少年的壓力極大,他們有永遠要做不完的作業,有沒完沒了的功課,有無休止的考試,舊的功課還未完成,新的又來了,孩子們"盼星星,盼月亮",希望有一天能去一去公園,卻換來了"望子成龍"家長"鞭子的守候","作業未做完就不能玩!",可是,作業幾時能做完呢? 那天能做完呢? 孩子們的玩樂的時間完全被剝奪了,孩子們的童真完全剝奪了.孩子們權利被無情剝奪了,而付出巨大代價的孩子們的,得到真正有用的東西不多,他們所學的,脫離了社會,脫離了實際.只是在掌握一些用得不多的"空頭"理論.儘管,孩子們一個個拿起書本,到背如流,卻生活不會自理,儘管,孩子們"念起經來",頭頭是道,卻不知如何同他人相處.也許,他們一個個都是"最傑出的軍事理論家",但"打起丈來"每次都極可能發生"孔明揮淚暫馬謖".大概,孩子們日後的職位都必需是世界上最尖端的研究院,而這樣的研究院在地球是很難找到的.
在北美的教育則大不相同,在小學時代,多給孩子們玩的時間,除了讀部分理論之外,更重要是啟蒙教育孩子,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了、合作能力,同時也注重道德教育.學校的目標是:把孩子們引向多元化,使他們在德育體育智力等得到全面發展.到了中學階段,理論方面逐步增多,也極其注重其他的才能和技能的培養,注重學習方法,學校鼓勵學生參加社會活動.不論小學和中學,在讀書和時間安排上多留要教大的餘地,多留學生些空間讓學生自己發揮.充分挖掘學生的其他潛力.
所餵北美,指的是美國和加拿大,他們的教育系統幾乎相同,美加兩地的教育界,不但互認大學學歷的,而且經常合作.例如,每年聯手組織全北美的數學競賽,比賽分區域,分級別(從8年級開始),在美加兩地同時進行,每次的比賽成績就記錄在電腦上,美加的任何一個大學都能看到,對於在數學比賽中名列前茅的,各大學就開始"挖"人才,早早承諾獎學金.不少成績突出的學生在10年級時候,大學學費就已經"無後顧之憂"了.
北美的義務教育是十二年,1-6年是小學,7-9是初中,10-12是高中.小學上學地點是按學生居住位置定的(住那裡上那個學校),各學校之間的教學差別不大,通常每個班的人數不太多,幾人到十幾人不等.上課時間是不長的,早上9開始,下午2點就放學,上課時放的很鬆,可以隨意隨時提問,老師講課比教隨和,小朋友因有事或有病不來,不一定要事先通知老師,除了正常上課之外,學校還經常組織校外活動,如參觀博物館,去爬山,去遊山玩水.學校還特別積極的鼓勵學生進行一些社會活動,如去圖書館幫忙,打打義工,加入樂隊,加入球隊等.學校每學期在一每個年級評選一名傑出學生.其中評選的重條件之一就是參加社會活動.而不是只看學習成績.
高中的上課時間稍為長點,通常是上午8:30到下午3:00,中學的課程,相對來說,功課比小學要緊一些,特別是11和12年級的(國內叫高中),因為,那個時候要考大學了,因此,很多人都在11年級以前學習一門藝術課程,如彈鋼琴,拉小提琴,只要能通過十級,就可以做為學分帶到大學.學校是特別注重學生的特殊才能的,正規課程考試只是一個方面,假如學生在某些方面特長,大學是非常歡迎的,特別是名牌大學.美國的哈費大學就曾經試過拒絕了入學大考滿分的學生,而錄取了一個有特殊藝術才能的,該學生在一次州的鋼琴比賽拿了冠軍.
中學還有另一種課程,叫AP Program,這實際是大學一年級的課程,對與學生能力強的,可一在中學11年級就可選修,今後考大學時就有一大優勢.有的中學,在專門為中學生增設一種特殊的課程,叫IB Program,這種課程重點不是在講知識,而是培養學習方法和思維能力,便將來讀大學時能輕鬆一點,下面給出一個題目,如有興趣試做一下,也許能更好的體會,答案請留意下次作者為楓葉城的文章.題目:有兩不同條繩子,已知:每條繩從一端燃燒到另一端的時間是一小時,請問:怎樣燃燒這兩條繩,來計算出45分鐘的時間.
除了 IB 和 AP Program 之外,也可參加大學統考,這個有點象國內的高考,不同的是統考成績不是大學錄取唯一的標準.占的比例多少,要參考學生其他方面.不過統考的成績會影響到以後讀大學的獎學金,到了大學階段,學生主要是要靠自己的能力了,這裡的大學老師不會講的太詳細,考試也沒有給出範圍.在大學讀得好壞,同中學的努力有很大的關係.一般來說,讀過IB的到了大學讀就容易的多.所以,對那些沒讀過IB的,很可能名牌大學根本不錄取.
不可否認,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的教育還是富有成效的,畢竟,這麼多年來培養了大量的人才.而正是這些人材,使中國的經濟騰飛.不過,目前中國是由六十年代或八十年代的一批"吃過苦"的精英撐着.而對與後來那批"嬌生慣養"獨生子女,"一心只讀聖賢書,倆耳不聞窗外事"的人.能否接好班呢?,人們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