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科學的建立和發展都離不開數學和邏輯推理。可以說數學和邏輯是科學的基石。明白了這一點,就不難從羅素悖論看出科學的不完備性。
把所有集合分為2類,第一類中的集合以其自身為元素,第二類中的集合不以自身為元素,假令第一類集合所組成的集合為P,第二類所組成的集合為Q,於是有: P={A∣A∈A} Q={A∣A∉A} 問,Q∈P 還是 Q∈Q? 若Q∈P,那麼根據第一類集合的定義,必有Q∈Q,但是Q中任何集合都有A∉A的性質,因為Q∈Q,所以Q¢Q,引出矛盾。若Q∈Q,根據第一類集合的定義,必有Q∈P,而顯然P∩Q=∅,所以Q∉Q,還是矛盾。 這就是著名的“羅素悖論”。
羅素悖論通俗的描述為理髮師悖論:
某理髮師發誓“要給所有不自己理髮的人理髮,不給所有自己理髮的人理髮”,現在的問題是“誰為該理髮師理髮?”。首先,若理髮師給自己理髮,那他就是一個“自己理髮的人”,依其誓言“他不給自己理髮”;其次,若“他不給自己理髮”,依其誓言,他就必須“給自己理髮”。
其實羅素悖論並不是人們遇到的唯一悖論。這些悖論的存在,說明邏輯系統的不完備性。而羅素的最大貢獻在於他使得我們意識到,任何數學系統都是不完備的,而建立在數學基礎上的科學也是不完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