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嘯:達爾文理論的五個成分 |
送交者: 朝天嘯 2012年07月28日18:59:14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什麼是達爾文理論?顧名思義,它就是達爾文自己理論,它一定是達爾文自己說的話。絕大多數的人,並不知道達爾文理論到底是什麼。在談到達爾文理論時,為達爾文理論編造了一套自己的理論。這樣達爾文理論就而成了李爾文理論,王爾文理論,XX理論,使達爾文理論失去了關鍵部分。 達爾文於1859年發表了《物種起源》一書。據達爾文自己說他是受了了馬爾薩斯觀點的影響;馬爾薩斯的《人口學原理》在當時的歐洲非常地流行。馬爾薩斯認為生物是以幾何級增長,而自然資源是以代數級增長。到了一定的程度,有限的資源不能滿足不斷增長生物的需求,必然有一部分生物因得不到足夠的食物而死掉。達爾文認為一種生物中,每個個體的能力體力有不同,那麼能力強的就會得到食物而生存,其個體就會遺傳下去,而能力差的就得不到食物而死亡。這樣經歷很多很多代,一個新種就會產生(Darwin, Huxley et al. 1983) 。這個理論中有五個個方面這五個條件缺一不可。 1)生物個體的能力不同 2)生物的能力可以遺傳 3)自然資源不能滿足同一種中所有生物的需求 4)能力強的生物就會得到有限的自然資源,它們得以延續,而能力差的死亡 5)這個過程經過很多很多代,一個新的物種就會產生 下面我就一一分析這五點理論。 各種生物的能力不同,這是個自然現象,不言而喻。第二,生物的能力可以遺傳,下一代像他們是父母,這也是個自然現象,廣為人知。第三, 生物自然資源不能滿足同一種中所有生物的需求。馬爾薩斯的理論是自然資源是代數級增長,而生物是幾何級增長,到了一定程度自然資源就會相對不足了。這第三點是馬爾薩斯的理論,並不是達爾文理論的發明,達爾文是借用了馬爾薩斯觀點。第四點,能力強的生物就會得到有限的自然資源,它們得以延續,而能力差的死亡,第五點,這個過程經過很多很多代,一個新的物種就會產生。在第一,第二,第三點都不是來源於達爾文本人,它們是自然現象或別人的理論。第五點中,有新的物種產生也不是達爾文的發現,這個觀點在達爾文之前就有上千年的歷史,拉馬克在達爾文發表他的《物種起源》一書50年前就發表過書,提出自己的理論。可以說只有第四點和第五點的一部分才是達爾文的理論,它們是達爾文自然選擇理論的關鍵部分。 那麼第四點是否存在呢?理論上可能存在,但只是存在於局部地區和特定是時間。而達爾文認為進化是個幾百萬年的過程,所以僅僅是特定是時間是遠遠不夠的。如中國人在59-62年因食物相對不足而有人餓死,按達爾文理論那時是進化最好的時間。而近些年來,沒有人餓死了,進化就停止了。而全世界大多數地方都沒有人餓死了,那裡就沒有進化。至於達爾文所說生物因競爭食物而成為的新的物種,沒有人見過和發表過文章。 要證明達爾文理論很簡單,人們只要找出一些例子,哪怕是一例,其中新物種是由食物不足競爭產生的,那麼人們至少可以認為這些理論還有可能正確,有一定的價值。任何一個例子必須要有兩點才能證明這個理論的正確 1)生物為食物不足而競爭 2)新的物種的產生。 在當代世界頂級科學刊物上支持達爾文理論的科學家們發表了無數文章,它們要不是發現了新的物種(包括新的化石),而無法證明新的物種是如何產生的,要不是發現了一個物種在各種不同的環境下有了改變,但又無法說它們成為了新的物種。誰能從新化石中看出生物為食物不足而競爭?在抗藥菌產生的例子中,即沒有新的物種的產生,也沒有生物為食物不足而產生的競爭。所有當代支持達爾文理論的例子都是二缺一,或二缺二。 儘管不少人稱達爾文理論為“最偉大的理論”,而實際上,它就是靠自吹自擂吹起來的美麗“肥皂泡”。人們不久就會發現這個“最偉大的理論”為科學界帶來的不是榮耀,而是恥辱。 Darwin, C., T. H. Huxley, et al. (1983). Autobiographies. Oxford Oxfordshire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 October 1838, that is, fifteen months after I had begun my systematic inquiry. I happened to read for amusement “Malthus on Population,” and being well prepared to appreciate the struggle for existence which everywhere goes on from long-continued observation of the habits of animals and plants, it at once struck me that 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 favorable variations would tend to be preserved and unfavorable ones to be destroyed. The result of this would be the formation of new species. "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1: | C_Y_Lo似乎是剽竊 | |
2011: | 中藥使用了幾千年,為啥沒有耐藥性? | |
2010: |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全集中譯譯者前言(草 | |
2010: | 邏輯:行騙和失誤,真的那麼難區分嗎? | |
2009: | 上帝可以造一塊自己都舉不起來的石頭嗎 | |
2009: | 職老: 談談生命的理性--信仰 | |
2008: | 網友們, 大家一起來彈劾掉這個版的版 | |
2008: | 我罵的對嗎? | |